天天看點

贛鋒锂業前三季度淨利潤增648.24% 固态電池商用化程序有待提速

本報記者 曹琦

10月27日,贛鋒锂業釋出2021年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70.54億元,同比增長81.19%;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648.24%。其中,第三季度實作營業收入29.89億元,同比增長98.5%;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56億元,同比增長507%。

贛鋒锂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增長主要系公司萬噸锂鹽改擴建項目(三期)達産,锂鹽産品量價齊升所緻。

锂産品價格不斷攀升

據生意社大宗榜資料顯示,2021年1月1日國内工業級氫氧化锂企業均價為52000元/噸,截至10月26日,工業級氫氧化锂企業均價提升到18萬元/噸,價格相比年初上漲了3倍多,而電池級氫氧化锂主流市場報價也在18萬元/噸以上。

尤其是9月份開始,原本橫盤了一段時間的锂産品,由于原材料锂輝石價格持續高位運作,價格一直在穩定上漲。10月10日,贛鋒锂業也釋出調價通知函,即日起其金屬锂全系列産品(工業級金屬锂、電池級金屬锂、锂材锂帶産品)單價上調10萬元/噸;丁基锂産品單價上調10%。公司方面稱,提價是因為産品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及電力供應影響,金屬锂生産成本大幅提高所緻。

金屬锂在新能源賽道上主要應用于锂電池負極材料,贛鋒锂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金屬锂生産商,部分産品對外銷售、部分用于自用。據百川盈孚資料,目前金屬锂市場價格在94萬元/噸左右,較上月價格上漲27.03%,較上季度價格上漲50.4%,較年初價格上漲104.35%。

價格攀升的背後主要是由于金屬锂成本端承壓,今年以來锂鹽價格一路上行廠家利潤面逐漸縮減,疊加能耗雙控政策的推出,帶動金屬锂市場價格攀升。據了解,贛鋒锂業大部分原材料來自公司參股的上遊企業,锂輝石價格根據市場價确定,每季度調一次價。

值得注意的是,贛鋒锂業此前70%左右的合同都是海外長協訂單,是以價格上漲會比較滞後,是以盡管今年以來锂價持續飙升,但是考慮到長協一般是按照季度來簽,這次提價帶動的利潤兌現尚需一段時間。

固态電池商業化程序有待提速

目前,固态電池是當下锂電池賽道上的又一熱門風口,豐田、松下、LG、寶馬等均在緻力于研發固态電池。據了解,固态電池采用不可燃的固态電解質替換了可燃性的有機液态電解質,大幅提升了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同時能夠更好地适配高能量正負極并減輕系統重量,實作能量密度同步提升。

不過,目前國内固态電池尚未真正實作産業化。贛鋒锂業第一代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産品已認證多項第三方安全測試和多家客戶送樣測試。今年,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與贛鋒锂業正式簽約合作,簽訂了固态電池E70車型示範推廣協定,有望實作固态電池商業化應用。

公司第二代固态锂電池仍在研發階段,不同于第一代固态電池,第二代電池基于高鎳三元正極、含金屬锂負極材料。目前該産品能量密度超過350Wh/kg,循環壽命接近400次。該電池所用的金屬锂及锂材産品是固态锂電池的關鍵負極材料,贛鋒锂業是以于今年4月新增年産7000噸金屬锂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2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電池能否成為行業主流目前尚有不少争議。有觀點認為,固态電池目前仍面臨負極、電解液材料技術突破等,若要以金屬锂應用固态電池負極材料,還會面臨相當的成本壓力。依賴金屬锂作為負極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電池,會存在電池充電率和充電溫度條件的限制。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創新中心研究院張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固态電池是否成為行業主流還有較大的不确定性。“盡管固态電池更不易燃燒,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但是總體來講固态電池的發展有點慢,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但是一直沒有實作量産。”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此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固态锂電池将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電領域的主流産品,不僅能解決目前液态電解質引起的電池安全、容量低,還能解決大電流快充技術的瓶頸,相信锂電池行業在不久的将來很可能會引發一場大的洗牌。固态電池應該會成為未來電池的主流,發展路徑應該是先做到“固液混合”電池,再向全固态電池目标奮進,當然不排除有的電池廠商直接邁進全固态電池。

“金屬锂作為負極材料技術路線既然存在,就有發展和技術演變的可能,這也是锂電池行業客觀存在着的不同技術路線之争的現實問題,技術路線是需要産業化和市場化來共同驗證的。”他補充道。

(編輯 張偉 才山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