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笛再談“第二故鄉”:為什麼留在上海?

作者:環球時報

引言:上海,一座海納百川包容并蓄的城市,以其博大的胸襟讓中西文化在這裡融合貫通。舊時代的十裡洋場間傳奇不斷,今朝的時代浪潮間“海派文化”正展現出這座城市的蓬勃生機,為這座“魔都”續寫着新的傳奇篇章。

近日,著名的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與上海當地文化深度結合,推出了新品——水井坊·井台(絲路版-上海),并發起“厲害了,我的上海”的話題讨論。記者圍繞“厲害了,我的上海”這個話題,采訪了中國青年男中音歌唱家,《聲入人心》嘉賓,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老師餘笛。

餘笛再談“第二故鄉”:為什麼留在上海?

餘笛:從美聲世界中走出的優雅紳士

在大家的刻闆印象裡,唱美聲的都是大胖子,都站在台上不會動,不那麼親民,更談不上顔值……所幸不久前一檔真正的“現象級”綜藝《聲入人心》橫空出世,不僅僅是将美聲與流行進行完美結合,為美聲圈了一大波新粉絲,更以一群有着“大長腿”、“小鮮肉”等特質的專業歌者,有力地為美聲演唱者正名:我們不僅有高音、有實力,還有顔值!

在36位演唱成員中,作為上海戲劇學院的聲樂教師,今年已經37歲餘笛應該算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面對着衆多實力強勁的弟弟們,餘笛既展現出了兄長般的翩翩風度,被網友稱為“内地裴勇俊”,還将更加豐富的舞台經驗與更加紮實的專業功底展露無遺,收獲了專屬粉絲群體“魚塘”,成為了這檔節目中最具人氣的演唱者之一。

從四川到上海:這是一場華麗蛻變

大紅大紫之後,餘笛的迷弟迷妹們,也開始八卦起了他的各種資料,從畢業院校到求學經曆,再到過往榮譽都被“扒”了個遍,而最讓人意外的,是看似充滿海派氣質的他,竟然來自于四川自貢。“從小我們的衣服啊毛巾啊上面都會印着‘上海制造’這幾個字,那個時候我就覺得上海是離世界最近的地方,是以當時我就選擇了上海音樂學院。”當餘笛回憶起當初選擇來到上海的原因,也讓不少人大跌眼鏡:原來隻是因為生活用品上的四個大字。

從最初踏上這片土地奇妙的似曾相識感,再到最終真正紮根這十裡洋場,來到上海的這二十多年間,餘笛逐漸褪去了當年的青澀,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突破,完成了從求學者餘笛,到 “餘老師”華麗蛻變。

作為上海聲音名片,2016年餘笛受上海市旅遊局邀請,參與到上海旅遊形象推廣宣傳片《我們的上海》拍攝過程中,與上海旅遊形象大使胡歌一起,用音樂感染中外遊客,推介魔都和長江旅遊,唱出了這座城市海納百川、包容萬物的品格和氣度。

上海,也以它海納百川的氣度,欣然接受了成千上萬像餘笛一樣,來到這裡追夢的人們,也将自己的優雅、精緻,毫無保留地傳遞給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每一個人。

餘笛再談“第二故鄉”:為什麼留在上海?

傳承與開拓:上海灘不變的精神

在采訪中,餘笛坦言,自己從事流行美聲這件事情,是“受了上海精神的影響”,對于“流行美聲”這樣一種将傳統與現代進行結合的藝術形式,上海無疑是最适合于它成長的土地。

正如餘笛年少時認為的那樣,上海的确是中國“離世界最近的地方”,作為中國近代最早開埠的港口,上海很早便受到了各國文化的洗禮,也為海派文化和上海精神,注入了豐富的内涵。這種文化的對撞與交融,讓藝術在這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上海旅遊形象宣傳片的拍攝過程中,當餘笛乘坐航行在黃浦江上的遊輪時,看到兩岸一邊是外灘曆經時光洗禮的萬國建築,一邊是陸家嘴充滿時尚氣息的高樓大廈,他深深地感受到,在上海“傳承與開拓發展可以同時存在,一點都不沖突,一條黃浦江,隔開了我們的傳統和現代,但其實又是一體的”。

曆史與未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當然也包括美聲和流行,就在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裡,持續不斷地融合與升華,最終彙聚成為了一種上海的“傳承與開拓”精神,影響着2400多萬上海兒女。

餘笛再談“第二故鄉”:為什麼留在上海?

通往世界之路:厲害了,我的上海

不久前,著名的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攜手上海媒體,開展了一場名為#厲害了,我的上海#的話題讨論活動,觸動了不少像餘笛一樣,遠離家鄉來到上海追求夢想的人,也讓很多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感慨萬千。

采訪最後,水井坊将剛上市不久的水井坊·井台(絲路版-上海)作為特别驚喜贈送給餘笛,這款将城隍廟、外灘、陸家嘴三大上海文化地标融入其中的美酒,是專屬于上海的美酒,也是希望緻敬上海(21世新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敬傳承與開拓的絲路精神,緻敬在生活中不斷開拓的每一個上海人。

而對于餘笛而言,這件特别的禮物将上海這個與他生命交織的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濃縮在了一瓶小小的美酒裡,足以讓他想起自己成長的點滴,也讓上海的“傳承與開拓”精神,伴随他走向自己期待中的,更大的世界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