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産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農田裡的水稻很常見,但你見過漂在水上的水稻嗎?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上,水稻不僅能種在田裡,還能種在水上。據悉,這是當地針對水産養殖尾水處理進行的浮島水稻種植。通過這種方法,水中的富營養元素成為了上方水稻的營養源,水稻生長的過程也成為“淨化”水體的過程。據泗安鎮農業辦從業人員介紹,通過兩年嘗試,養殖尾水中的氮、氨、磷等含量均有下降,尾水基本達到排放标準。

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産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種在水上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一塊浮闆種八株水稻

11月上旬,在位于湖州市長興縣泗安鎮上的一處水塘裡,村民忙于收獲剛剛成熟的水稻。他們大多半身淹沒在水裡,一隻手掐住水稻根部,另一隻手用鐮刀快速地将水稻割下。一塊“地”收完後,沿着水中的浮闆繼續收割下一塊。

這樣的水稻收獲場景并不多見。在當地,這種種在水面上的水稻被稱為浮島水稻。最大的特點是水面上一塊塊拼接起來的浮闆。每塊浮闆上有8個洞,可以種植8棵水稻。每個洞下面都分布有小孔,水中的營養物質可以借此向上輸出。

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産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村民收割時半個身子都在水裡。是受訪者供圖

負責這片水稻種植的是當地村民周鑫鑫。此前,他的身份是一位養了20多年淡水魚的養殖大戶,每天都忙碌在自家經營的2000多畝魚塘中。2019年,周鑫鑫第一次嘗試浮島水稻種植,在位于泗安鎮上的水産養殖尾水處理點中,試驗了6畝。

“用的太湖粳1号水稻品種,收獲時畝産能到700斤,這個數字當時挺讓我們意外的。”

在去年的試驗基礎上,周鑫鑫今年将種植面積提高到30多畝。除了鎮上的尾水處理點外,還在自家養殖區域種植了20畝。前不久,環繞魚塘一周的浮闆水稻迎來收獲,據周鑫鑫介紹,今年每畝的産量能達到800斤,而且根據試種經驗,相較水田種植,浮島水稻的稻殼更薄,顆粒也更飽滿,出米率也更高。

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産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村民收獲成熟的水稻。受訪者供圖

“十斤水稻能出八斤多的大米,出米率在85%左右,水田種植的話一般水稻出米率達不到80%。”

水稻充當水體“淨化器”

“一方面是處理養殖尾水,另一方面可以在耕地有限的條件下增加一定的糧食産量。”對于浮島水稻的嘗試,泗安鎮農業辦主任董玮玮說道。

記者了解到,2018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制定并印發了《湖州市水産養殖尾水治理實施方案》,各縣區、鄉鎮也紛紛開展養殖尾水治理措施。在水面上種糧成為長興縣泗安鎮一項主要嘗試。

周鑫鑫告訴記者,在以往的水産養殖尾水的處理上,一般都是直接抽水排入外河,再注入新的水源,不斷循環。而在近年來,湖州市内各地的魚塘養殖中需要建立基本的尾水處理系統,包括沉澱、過濾、曝氣以及生态處理等過程。養殖尾水經過生态淨化再排入外河或回收利用,減少對外部水源的污染影響。但通過水面種植這種方式十分少見。

湖州泗安鎮把水稻種在水上 産量穩定且能淨化養殖尾水

種植前的準備工作。受訪者供圖

據董玮玮介紹,通過兩年來浮島水稻種植的嘗試,養殖尾水中的總氮、氨氮、總磷等含量均有下降,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和尾水不達标等問題都有一定緩解。

“水體的富營養元素可以作為營養提供給上方種植的水稻,這樣我們也不需要對水稻進行施肥,而且水上的生長環境也能減少病害、蟲害的發生。”

董玮玮告訴記者,根據兩年的試驗結果,利用水産養殖尾水總面積的10%進行水稻種植,處理後的尾水基本可以符合排放标準。不過這種方法,也存在成本投入較高、大面積推廣後難以進行機械化采收的問題。

“浮闆一次性投入後可以用3年,每畝成本在3萬元左右,明年還是以試驗為主,利用前兩年積累下的水稻種子,希望可以解決一些水體淨化的問題。”周鑫鑫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唐峥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