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界·觀點

作者:上觀新聞

将“書香上海”設為置頂星标

讓書香與您常伴

近年來不斷興起的圖書文創,讓實體書店有了更多活力,讓讀者有了更多的文化選擇,也讓出版機構通過研發文創産品,延伸了圖書産業鍊。圖書文創無疑是出版業融合發展中一個潛在的利潤增長極。是以,如何有效提升并強化圖書文創産品的輻射力、影響力,是出版業一個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

近日,來自上海的有關2021上海·首屆書店自有文創節的一則新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上海圖書行業具有自主文創産品的9家公司攜630餘種文創新品和讀者見面,銷售額逾2.2萬元。

最新釋出的《上海圖書銷售行業文創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研究調研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滬上書店文創銷售額累計約2億元;文創産品陳列面積、銷售額在整個書店中占比近三成;購買文創産品的主力是20至40歲的高知、女性群體。由此可見,圖書文創不但是如今實體書店的最新标配,也是廣大讀者流連書店、感受書香的另一個緣由。

提到圖書文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各具特色的筆記本、杯子等,其中很多還是從國外引進的。而這次在上海舉辦的首屆書店自有文創節,突出展銷的是自主研發的産品,說明同前幾年相比,越來越多的書店具備了獨立自主開發文創産品的能力。從文創節展銷的品種看,涉及的種類五花八門,無論是扇子、書包、雨傘、杯子,還是筆記本、台曆、手賬、服裝、帆布袋,都與書店經營的圖書内容相呼應和高度黏合。

正如業内人士所指出的那樣,“文創不單單是商業,它的更大意義應該是為閱讀服務”。文創最終要回到為閱讀服務的初心,經營文創産品應該對書店多元文化發展有加成作用。可見,引流、增值、服務,為讀者提供全新的消費體驗、閱讀體驗,是如今圖書文創的一個新的發展态勢。

筆者以為,理想的圖書文創産品,就是要緊密圍繞相關圖書産品,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讓圖書的精華内容,通過文創産品獨具魅力的呈現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進而讓讀者在無比驚喜、感動、陶醉之餘,成為文創産品的體驗者、消費者,進而完成了對所喜愛的圖書産品“頂禮膜拜”的一次精神升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優質的圖書文創就是對讀者的誠摯問候和深深的精神喚醒。

上述調研報告也說明,符合文化品牌的文創産品開發得越多元,與圖書銷售融合得越好,消費者的體驗性就越高,混合效益就越明顯。

還應看到,出版機構自主開發文創産品,不但是眼下圖書文創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也是廣大讀者的深切期盼。因為隻有出版機構自身,才最了解自己的圖書産品的精神核心。

用文創産品激活讀者閱讀體驗,拓展閱讀空間,絕不僅是文創産品的單純展銷,還應聚焦時下讀者的情感訴求、社會熱點,通過文創産品來進行新的加持。如大隐書局所在的武康路,是上海熱門的網紅打卡地,每天都人流如織。而緊鄰該店的武康大樓,也是上海重要的曆史建築,知名度頗高,該店研發的武康大樓雪糕,做成了一匹黑馬形狀,今年夏天非常熱銷,10月銷售超過4萬元。想想看,當讀者在武康路一邊欣賞武康路厚重的曆史建築,一邊來到大隐書局品嘗武康大樓雪糕,這種體驗是如何的美妙?如果再購買有關上海曆史建築漫步的圖書,那無疑是一次完美的、閉環的閱讀體驗了。

激發讀者購買文創産品的動力,還需要圖書文創産品不墨守成規,大膽想象,多元開發,滿足讀者的多重體驗,特别是延伸體驗。圖書文創既然是文化創意,就不應僅是相關圖書内容的簡單翻版,而應是精華内容的巧妙别緻的再現。要在第一時間能迅速抵達讀者的心間,讓讀者有全新的觸動和聯想,就需要文創産品有更多的文化元素、跨界元素和時尚元素,進而引領讀者進行新的消費和體驗。圖書文創産品隻有新穎奇特,種類更加豐富,增加精神附加值,才能有效地轉化出版資源,傳播出版文化理念,讓更多的出版精品走向大衆,進而也帶動出版業融合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END

書香上海 | 書香常伴

資料: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編輯:段鵬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