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未來,南韓還會出擅長漢字書法的政客嗎?
文 | 海上客
“政府決定為已故前總統盧泰愚舉行國葬。”昨天(10月27日)一早,南韓國務會議上,南韓總理金富謙開場第一句話就如是說。

盧泰愚生前照 圖:韓聯社
1
此前,韓聯社報道稱,盧泰愚于10月26日因病在首爾大學附屬醫院逝世,終年88歲。
按說,88歲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堪稱“米壽”。盧泰愚得享米壽,其實也挺不容易的。按照韓聯社報道的說法,盧泰愚雖然在任内與蘇聯、中國、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實作了外交關系正常化,但卻“在國内政壇因主導軍事政變使民主程序倒退、因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等留下不少政治污點”。韓聯社所指,是盧泰愚和他的前任全鬥煥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做的一些事。換句話說,盧泰愚在南韓國内也算一位有争議的人物。
1981年,時任南韓軍隊保安司令、大将軍銜的盧泰愚出席自己的退役儀式 圖:韓聯社
回看盧泰愚生平——
1932年12月出生于慶尚北道達城郡,
1955年畢業于南韓陸軍士官學校,
1987年當選首任民選意義上的南韓總統,
1988年宣誓就任總統,
1993年卸任。
1995年11月被捕,同年出庭受審,成為南韓曆史上第一位在法庭公開受審的前國家元首。盧泰愚“獲得”這個第一,也拜全鬥煥“所賜”。當時,全鬥煥在被捕後,絕食抗議,之後因身體虛弱被送進了國立警察總醫院。
盧泰愚(左)和全鬥煥 圖:韓聯社
單說盧泰愚——他後來被判無期徒刑,後又改判為17年有期徒刑,罰款2628.9億韓元。
1997年12月,盧泰愚獲得特赦,但仍要繳納罰款。2013年9月,盧泰愚時隔16年全部繳清追罰稅款。
在10月26日其遺屬披露的盧泰愚遺言中,人們發現,盧泰愚表示,希望南韓群眾對其之不足之處及過錯予以寬恕。“能為偉大祖國和國民服務,我感到十分榮幸和感激,将虛心接受自己的命運。希望平生未能實作的韓朝統一夢想能夠在下一代手中實作。”
1997年12月,盧泰愚獲得特赦獲釋後,在妻子金玉淑陪伴下,向群眾揮手緻意
海叔注意到,如今的南韓總理與國務委員們一起對盧泰愚緻哀,對盧泰愚家屬表示慰問。至于國葬,也算哀榮之至了。
至于中方,在南韓政府對盧泰愚去世表态前,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答韓聯社記者提問時,如此表示:
“盧泰愚先生對華友好,曾為推動中韓建交和兩國關系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方對盧泰愚先生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向他的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2
盧泰愚在中國國内的知名度不低。原因大緻有兩點。一是他自稱“姜太公之後”,祖籍在中國山東;二則是他留下不少漢字“墨寶”。
且說所謂“姜太公之後”,如今媒體披露較多的是在1992年8月中韓建交之際,盧泰愚會見時任山東省副省長李春亭時表示,“我是山東人,先祖是太公姜子牙”,并稱祖籍在山東長清,懇切希望李春亭能夠幫他尋根問祖。
2000年6月18日,盧泰愚(右一)在盧國國君墓前行鞠躬禮
在盧泰愚逝世後,又有媒體披露,早在他1988年就任南韓總統後的第五天,就曾在見祖籍山東的漢城新東和漢醫院院長韓晟昊時,表示自己也是山東人,并希望韓晟昊幫助他打開中韓建交之門。
2016年1月7日,韓晟昊出席首爾華助中心揭牌儀式
李春亭回國後,批示山東省史志辦查詢盧氏在山東祖根的佐證材料。果然查到當時的長清縣盧故城和“墳台”盧國國君墓遺址,與盧泰愚所說吻合。特别是盧泰愚夫人金玉淑向山東方面提供了盧氏宗親資料等,為查找提供了很大便利。
2000年6月18日,盧泰愚夫婦在盧國國君墓前留影
盧國國君何許人也?
原來是春秋時期輔佐齊國公子小白即王位的齊國貴族高氏。古人姓、氏是有分别的。高,是他的氏;姜,才是他的姓。與公子小白同一個祖先,高氏是姜太公第十一世孫。因擁立有功,高氏受齊桓公姜小白封賞于盧。于是以盧為姓,成為天下盧姓的始祖。
2018年南韓盧氏宗親會紀念會
盧泰愚那一枝,來自唐末上護軍、翰林學士盧惠。在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之前,大學士盧惠攜帶家眷東渡北韓半島。正值新羅第五十二代王——孝恭王即位,盧惠被封為伯侯,随後在北韓半島繁衍生息,逐漸發展,後代高達30餘萬人。
如此說來,盧泰愚自稱“姜太公之後”,倒也不錯。
2000年,脫離了官司纏身的盧泰愚終于來到山東。他和夫人還曾到盧國國君墓前祭掃、留影紀念。
2000年6月18日,盧泰愚在山東長清縣的“家宴”上
2000年6月18日,在長清縣盧莊村,盧泰愚曾對鄉親們說:“長清是全世界盧氏的故鄉……我們要共同努力,為建設好我們的故鄉發揮自己的作用。”當年盧泰愚向每戶村民贈送了一台南韓産電鍋。當地村民回贈的,則是孔子第七十三代孫孔慶河題寫的大幅“福”字。
在海叔看來,“福”字之禮,一定是合他心意的。
2000年6月18日,盧泰愚與夫人金玉淑在山東祭祖
3
盧泰愚喜愛書法。有媒體披露,在山東祭祖期間,他曾經在位于淄博的姜太公祠堂留下墨寶——“繼承祖先遺志”。不過,海叔比對下來,盧泰愚在淄博留下的書法,主要并非漢字,也非中文,而是漢字與北韓諺文交替的一段文字,意思倒确實是“繼承祖先遺志”,署名“盧泰愚”也用的漢字。
2000年6月18日,在位于淄博的姜太公祠,盧泰愚留下墨寶
盧泰愚在中國留下的墨寶中,自然不乏純漢字的版本。譬如在位于河北涿州的範陽盧氏宗祠,有一塊碑,刻着“同祖連孫,和睦相交”字樣,署名“恭肅公十七代孫,大統領盧泰愚”。
範陽盧氏,是隋唐時期的大姓。其祖先系秦漢時期從山東遷徙而來。
“同祖連孫,和睦相交”碑
亦有浙江磐安傳出的消息稱,當地農民、開創“九支盧”宮燈市場的盧興寶,曾在2000年6月18日到山東長清,參加盧氏宗親之會。盧泰愚為他親筆題寫“同祖連孫,和睦相交”。據稱,磐安盧氏先祖為宋朝時的越國公盧琰。
那麼,是否說範陽盧氏和磐安盧氏有什麼争執呢?在海叔看來,大可不必這麼看。且看盧泰愚的另一幅書法——
盧泰愚于1992年留下的書法作品“九泒一祖孫,萬枝同根源”
“九泒一祖孫,萬枝同根源”,意思其實很明白了。既然都是一家人,也就不用争執了。
應該說,盧泰愚這種心系“同根源”的心态,在北韓半島問題上也多有表露。譬如他曾為朝韓統一祈願大殿題寫殿名。
統一祈願大殿題字
看了這題字,再想到他遺言中希望半島在下一代實作統一的夢想,确實亦值得慨歎一番。又譬如在為屬于民間機構的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創立三十周年題字時,他亦是不忘南北統一。
為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創立三十周年紀念題字
海叔要說,南韓自立國之日,其曆代上司人都不乏擅長漢字書法者。其中,比較特殊的一位是樸正熙。在他當總統的時期,大力廢除漢字。可樸正熙本人的毛筆字,一度在南韓到處都能看到。
樸正熙的書法水準不低
包括盧泰愚的前任全鬥煥,書法水準也很高。隻是,不知道未來,南韓還會出擅長漢字書法的政客嗎?
自樸正熙開始廢除漢字運動,經過多年演化,目前的南韓年輕人,許多已經無法識讀漢字。
全鬥煥書“大鳴中華”等
這對位處東亞文化圈的南韓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呢?
在海叔看來,如果南韓不抓緊适度讓年輕人學習漢字,則未來自己家的古籍都看不懂。畢竟,其世宗大王發明的諺文,隻是一種表音文字。在古代北韓半島,會寫漢字、作漢詩,才有可能有一番成就。
清代北韓人《燕行錄》影印本
無論盧泰愚在南韓做過些什麼,有哪些成就,抑或犯過哪些錯誤,在對華友好方面,他所作出的一些功績,海叔感覺我們還是該緬懷一下的。特别是在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盧泰愚如何在冷戰剛結束時,瞅準時機打開外交局面,又如何尋求與各方的共同點,以尋找外交突破,這些往事,愈發值得回味……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