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映的《荒野獵人》,是根據邁克爾·彭克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由岡薩雷斯執導,萊昂納多主演的電影。是繼導演岡薩雷斯執導的電影《鳥人》後,再奪奧斯卡最佳電影和最佳攝影獎的又一部佳作,也是萊昂納多次提名奧斯卡後終獲最佳男主角的沖奧之作。
影片講述了在19世紀初,大量的白人進入美國中西部獵殺野獸,擷取皮毛盈利。皮草獵人格拉斯在一次勘察中遇到野熊襲擊,被同伴棄之不顧,并且殺死了他的兒子。格拉斯為了複仇和生存,憑借堅定的意念和頑強的意志,奇迹般的活了下來,并且完成了複仇計劃。
這讓我想起了傑克.倫敦的中篇小說《熱愛生命》。将主人公置于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讓他面臨饑餓和死亡,激發出戰勝逆境的堅強意志,展現了人類在困境中所迸發出的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在反思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人類欲望的膨脹,原始資源過度的掠奪,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荒野獵人》這部影片也有異曲同工之效。不同于小說,影片單從故事出發,無法完全領略這部佳片的魅力所在,是以本文将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以及主題表達這三個方面來探讨這部影片的魅力。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主題表達解讀複仇電影《荒野獵人》的魅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1.鏡頭語言:将人放置美麗的自然風光下,用中近景别、大景深的半身鏡頭來表現殺戮和争鬥,給觀衆帶來緊張真實的觀看體驗</h1>
看完《荒野獵人》,相信很多觀衆都被影片中逶迤蒼茫、雄渾開闊的自然風光所折服,導演用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拍攝落基山脈的自然風光,展現如詩如畫的意境。與此同時《荒野獵人》中野獸、冰河、暴風雪帶所營造的生存環境幾乎是“絕境”,生存的殘酷和美景的壯美這種反差帶來的視覺效果也是震撼的。
①長鏡頭的運用:唯美、恢宏而又逼真的畫面為觀衆提供一種浸沒式的觀影體驗
影片在零下30攝氏度的加拿大阿爾伯塔以及阿根廷南部取景,其中的雪原、河流都是原生景地。導演用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拍攝,全部采用自然光,呈現嚴寒的冬季中清冷的灰黑色調。
從陰雲密布的天空到神秘肅靜的原始森林、從冰雪覆寫的荒野到綿延不斷的河流。包括所有女性角色的服飾也沒有一絲鮮明的色彩,唯一的暖色是那抹蒼茫雪地中的篝火,唯美、恢弘的畫面營造出一種充滿壓抑的陰沉的感覺。
一方面,契合格拉斯内心痛苦求生的意境,他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兒子在他面前死去,被同伴遺棄,活埋,心底充滿痛苦和仇恨。同時也為格拉斯後來饑寒交迫、危機四伏的求生過程埋下伏筆,傳遞給觀衆的那種透骨的寒冷直抵人心底。
另一方面,格拉斯因為被野熊傷了脖子,說話吞咽都變得異常艱難。是以,除了最初格拉斯的沉默少言,受傷後基本沒有過多的對話。這個時候影像就尤其重要,大部分情感和劇情發展都需要用畫面來表達和推進。是以,電影沉重的主題既通過清冷的鏡像來表現。
②格拉斯面對自然力量的突襲和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在生死存亡之際所表迸發出的頑強生命力震撼人心
《The Revenant》,意指還魂者,或者死亡邊緣的亡靈,通過片名就能看出這是一個關于求生的故事。
影片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格拉斯和野熊的殊死拼搏,也是故事展開的起點。一隊皮貨商人遇到裡族人的攻擊,格拉斯作為皮貨隊的向導,勘察情況時誤入野熊的領域,引起野熊的攻擊,格拉斯反應迅速,給了野熊一槍,然而并不緻命,反而激怒了它,遭到野熊瘋狂的報複。
格拉斯的背部胸膛脖子被野熊撕扯的血肉模糊。他馬上冷靜下來,忍住身體的劇痛,企圖裝死躲過一劫,任由沉重的熊掌踩在頭上。黑熊得知被騙,再次反撲。
這段人與熊的搏鬥可謂是驚心動魄,原始的力量和先進的武器讓這場原本力量懸殊的鬥争有了無法預料的走向,緊緊揪住了觀衆的心。在力量上,看起來野獸是人的好幾倍,人在它巨大的體積下顯得渺小。但是,人類有先進的武器,這就彌補了在力量上的差距。後來熊在鬥争中受了傷,而格拉斯也是以沒有機會再使用武器,這時力量又達到一個平衡。
接着,是近身肉搏,野獸扼住了格拉斯的喉嚨,想要将他碾碎,格拉斯用随身的匕首,奮力刺向野獸,最終一人一獸一起滾下山坡。格拉斯最終獲救,暗示着人類面對困境時永不服輸的精神。
受傷的格拉斯在被隊友抛棄後,獨自行走在荒原中,極盡可能的活下去。暴風雪将至,為了抵禦寒冷他刨空馬腹,躲進去避寒,生吃活魚、生吃動物内髒以儲存體力、躲避敵人時帶着重傷跌落懸崖、冰河漂流,每一個場面都觸目驚心。
在在遠古時代,人類面臨過這種嚴酷的自然環境,又借助自然的饋贈活了下來,能夠生生不息。影片通過主人公對人類生存極限的挑戰,表現了人類對于生命和理想的頑強和執着。人們在追求生存和理想的道路上,總會遇見各種困難和挑戰,需要有永不服輸的精神和意志才能實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2.表現手法:用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如胸口飛出的鳥、從天而降的火焰、以及壁畫等擴充影片的外延張力</h1>
普洛普所說: “儀式、神話、原始思維形式及某些社會制度都是前故事,我認為通過它們解釋故事是可能的。———-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維奇·普洛普
在《荒野獵人》中,涉及到印第安人這一古老原始的種族,導演就用了諸多具有宗教色彩和象征意義的事物直覺地展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及拓展影片本身的思想内涵。比如在影片結尾的時候,格拉斯說“複仇的權利掌握在上帝手中”,就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在我看來影片中出現的其他事物:胸口飛出的鳥、從天而降的火焰、以及鮮少出現的女性這些人和事物也各有寓意,并不是導演的随手之舉,下面就一一解讀。
①胸口飛出的鳥象征希望亡,新生。
在格拉斯的妻子死後,有一隻鳥兒從她的胸口飛出,象征着她的靈魂獲得自由。在格拉斯受傷後的洞穴裡,他的身邊也有一隻小鳥被蠶食,小鳥的殘骸的躺在他的身邊。小時候的他的兒子手中拿着一隻鳥在玩耍,那時候他的家庭是幸福的。
在我看來鳥兒代表他對妻子和孩子的回憶。在兒子死後,格拉斯身邊便出現了這隻死去的小鳥,這象征着格拉斯内心希望的破滅。
②從天而降的火焰,象征着工業文明下人類過度的欲望和菲茨傑拉德的最終結局
從天而降的隕石燃燒着火焰,代表着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傳說中他造了一雙羽毛和蠟做的翅膀飛向天空,最終因為離太陽越來越近,翅膀被融化,最後墜入大海被淹死。
一方面這象征着人類膨脹的欲望,最終将會被吞噬。人類隻求物質利益,過度的掠奪自然資源,看似工業文明下獲得暫時的利益,但終将受到大自然的反噬。
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菲茨傑拉德最終的命運。和影片結尾處的“複仇的權利掌握在上帝手中”相呼應。格拉斯放棄手刃仇人的機會,一切交由上天定奪。
③女性地位的思考
影片中對女性角色着墨不多,但她們的存在對情節發展卻至關重要,象征着男女平等的觀念。
首先是格拉斯的妻子,她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和格拉斯結合生了一個兒子霍克,卻死于白人的侵略。每當格拉斯陷入昏迷時,她一次次的出現,給他引導,支撐他走下去。她象征着格拉斯精神支柱。
其次是族長的女兒,他被法國商隊劫掠,淩辱。她對格拉斯懷有報恩之心,格拉斯說:複仇的權利在上帝手中。最後時刻幫助格拉斯完成複仇大業,并且保住性命。她象征着格拉斯複仇之路中“上帝之手”。
最後是被屠戮的村莊幸存着的女人,她隻出現了一瞬間,但是她是“死去”的村莊裡唯一活着的人,隻要有人在,就能夠延續下去,她象征着生存的“希望”。
這三位女性在家庭、社會、自然界中都占據着重要位置,但是她們所處的位置卻十分弱勢。影片對女性的情節的安排,意在突出女性在實作理想過程中的重要性,表達男女平等的理念。
<h1 class="pgc-h-arrow-right">3.主題表達:通過主人公在惡劣的環境中爆發出的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沖突探讨生命的意義,并引發人們對于工業文明對環境影響的思考</h1>
影片以複仇為主線,但它并不是在宣揚複仇的偉大,而是将人放置在艱難的環境中,呈現出強烈的求生意識,同時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戰争也引發人們思考。
①生命的意義:格拉斯在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敵人的圍追堵截,“死而複生”的經曆引發人們對生存意義的思考
“隻要一息尚存,就繼續保持戰鬥”這句話貫影片始終,多次在格拉斯陷入死亡危機時出現。在這部影片中,格拉斯的生命一共經曆了三個階段的重生,每個階段都代表着不同的意義。
格拉斯的第一次重生,是在被野熊攻擊後,渾身血肉模糊。這個時候他的兒子陪在他身邊,在他腦海裡想起了曾經對妻子曾經說過的話:隻要你還在呼吸,就一直呼吸着。将格拉斯從沖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他為了兒子活着。
格拉斯的第二次重生,是在他被活埋後,從土坑裡面爬起。重傷在身的格拉斯被不負責任的隊友挖坑活埋,本來已經決定放棄生命的格拉斯在看到兒子被活活殺死的時候,頑強的從土坑裡面爬出來,爬到兒子屍體的旁邊告訴他:我會陪着你,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接着戈拉斯經曆了一系列艱難的生存環境,隻為找到殺死兒子的仇人,他為了複仇活着。
格拉斯的第三次重生,是在他将複仇的權利交于上帝手中時。在和仇敵經曆了殊死搏鬥後,筋疲力盡的格拉斯憑着心中滿腔的仇恨的支撐,終于赢了。就在他準備報仇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棄,并告訴仇敵複仇的權利掌握在上帝手中。将仇敵送到一隊印第安人面前,這時格拉斯再次看到了妻子的幻影,這一次妻子再也沒有說話,隻是微笑着遠遠的離去。
在我看來,格拉斯能在糟糕的身體狀況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是因為他在每個階段都懷有信念。這種信念支撐着他戰勝身體的病痛,在極端的環境中求生。影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格拉斯曾經生存的信念,兒子、複仇以及妻子都已經遠去。那麼接下來他又該為什麼而活呢?
②對于現代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的反思
這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求生與複仇的故事,裡面包裹着現代工業對原始資源過度破壞的批判。
影片以格拉斯為代表的現代人和土著居民之間的戰争展開,這也是人類種族之間的鬥争。
格拉斯出去探查情況,不小心踏入了母熊的領地。母熊為了保護幼崽,對男主發起的緻命的攻擊。熊的反擊并非是出于它喜好攻擊,而是為了置身及其幼崽的安全。
印第安人可以殘忍的割下敵人的頭皮作為榮譽的象征,但是自诩為文明人的商人将印第安人吊死在大樹下,挂上“我們都是野蠻人”的木牌。這個情節充滿了對人類“自我中心主義”的批判。
整個故事放在原始的,人類尚未開發的荒野之中。主人公格拉斯失去槍支後不得不以最原始的方式燃起火堆、捕魚,甚至茹毛飲血。因為受傷不能講話,隻能發出最原始的喘氣、呻吟的聲音。這些情節的安排是在向觀衆傳達一種理念:離開了先進的武器和文明語言後,所有生物的生存狀态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兇狠的母熊還是殘暴的印第安人,他們都是出于生存的本能在搏鬥。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抱怨說魚太多刺,兔子骨頭太多,不友善吃,就有人反問:難道它們天生就是給你吃的麼?
在我看來,導演是在通過種族之間的沖突來反應自然環境問題。人類在自然環境中也是作為一種生命在存在,在其他物種的眼中,是和他們共享資源的存在。但是在工業文明過度發達的時候,人類常常會過度的搶奪了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和資源。影片通過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沖突來表達現代工業對于原始資源的掠奪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呼籲人們在保障自身生存的情況下,保護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結語:
《荒野獵人》雖然是一部以生存和複仇為主線的電影,但是它所傳達的内涵并不僅限于此,還包含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哲思。
是以,要真正看懂這部電影,如果僅僅從故事内容來解讀,我們隻能看到電影所呈現出的仇恨與罪惡,就看不到影片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思。是以,本文從影片的鏡頭語言、表現手法分析了該片的獨到之處,在第三部分對于影片所傳達的思想内涵表達了我的一些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