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葆玖與一位老農民的情懷 每年清明節都在梅府接待他去祭奠梅蘭芳

作者:騎象趕月

自從得知梅葆玖先生在3月的最末一天突發急病而昏迷以來,作為一名終生酷愛平劇的票友,那時節我無一日不在盼望梅先生從夢中醒來的奇迹發生,然而,蒼天不遂人的願,噩耗偏傳遍人間。毫不誇張地說,連日來,“山将别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唐·羅隐句),伶票兩界都在哀思中追憶,梅葆玖先生的藝術成就、傳承人生,還有那有口皆碑的平易近人和謙誠品格。而我要說的是,梅葆玖先生和邢台一位老農民的交往轶事。

事情還要從40年前說起。1981年9月30日晚,北京平劇院三團在邢台人民劇場演出的戲碼是梅葆玖的《霸王别姬》,這是一出梅派經典劇目,又是梅蘭芳先生的嫡子親演,在牛城一票難求。是夜,我帶着幼子傑兒前去觀看,在入場時忽然見到了專程從任縣趕來看戲的票友葛世英,他會拉京胡,兼唱老生,我們經常在一起玩唱。他說:“我弄到這張梅葆玖的戲票可是不容易啊!”散戲之後,他又找到我,邀我一同到背景去見見梅葆玖,我雖然是人民劇場的常客,去背景也易如反掌,可是見演員難啊,更何況梅葆玖先生又是那麼“大”的一個“腕兒”。我想了個辦法,找到劇場經理張高生,說明了來意,張經理答應從中周旋,并說:“你一定要等到梅葆玖卸完妝再去見面啊!”我想,有張經理的面子,此事十拿九穩了。因為梅葆玖的父親梅蘭芳先生1958年5月4日來邢台演出期間與張高生經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儲存在人民劇場那張梅蘭芳、張高生和王東江的合影就是見證。

求則得之,有福之人不用忙;俯己就人,品高之士受人尊。梅葆玖先生果然在卸妝後來見我和葛世英了,我曾在另文中将當時情景形容為“謙而恭之,如待上賓”,一點兒也不為過。當時梅葆玖先生面帶笑容,還雙手合掌如作揖狀,我也受寵若驚地以同手勢還禮,一邊稱贊他今晚上的演出很賣力,效果很好,一邊對他能撥冗接見連聲道謝。葛世英更是直截了當地說:“我就是一個愛平劇的老農民,當年看過你父親的《貴妃醉酒》,今天又看了你的《霸王别姬》,梅家大戲能看這兩出就足矣足矣,你演的可是認真到家啦!”梅葆玖先生笑了一笑,說:“邢台是我父親來過的地方,邢台人民看過我父親的演出,我可不敢有半點差池啊!”接下來,梅葆玖先生問着我們愛平劇的情況,還拉了幾句家常。臨别時,葛世英還特别問了梅先生家在北京何處,梅先生毫無顧忌地作了介紹,還說:“你們去北京歡迎到我家做客。”

葛世英和他的老伴都酷愛平劇,他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個個都能唱兩口兒,大女兒還鐘情梅派唱段。他回家之後,将在人民劇場背景受到梅葆玖接見的事給全家人說,給任縣的戲迷票友們說,逢人就說:“那麼偉大的藝術家,那麼正宗的梅派傳人,竟然對我這個老農民和和氣氣的說這說那,一點大演員架子也沒有,我可是燒了高香了!”他決定擇日到北京去梅府拜訪。

翌年春某日,我正在家閑坐,忽聞叩門之聲,原來是葛世英老人,屁股還沒坐穩就對我說:“老仙啊,我去北京了,見到梅葆玖了,人家客客氣氣地把我讓到正座上,我怕自己身上髒,要去外邊撣撣塵土,人家梅葆玖說,别價别價,這兒就是你的家,哪有到自己家還怕髒的人啊!”他說:“人家給我做了一頓好飯,好好叫我吃了,還說叫我在北京多住兩天,對機會了領我看兩場京戲!”我問他:“那你咋對待梅先生這番盛情的呢?”他說:“我哪敢啊?咱一個老農民,可不能給人家添麻煩。”他告訴我說,辭别梅先生時,他留給人家10元錢,還有一把燒紙一把香。他對梅葆玖說,馬上就是清明節了,在您去為您父親掃墓時,代他買些供品,向平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緻以祭拜懷念之崇高敬意,梅葆玖先生還向他連連點頭道謝呢。

就是這看來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會見,卻讓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票友心馳神往。自那年以後,每到清明節,葛世英老人準往北京去拜會梅葆玖先生,每有拜會都要留下10元錢和香紙祭品,每次從北京回來,也都總會來到我的家裡,向我繪聲繪色地“彙報”(葛世英語)他如何如何地受到梅葆玖先生的禮遇待承,我每次都會被梅葆玖先生雖聲馳千裡、名滿天下,但卻虛懷若谷、溫雅謙和的品德而感動萬分。

葛世英老人已于2004年故去了,如今梅葆玖先生也駕鶴西去,發生在票友與平劇表演藝術家之間的真實故事卻如春風化雨,溫暖着、滋潤着每一位熱愛國粹的票友的心靈。

(2021-10-28貼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