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梅葆玖与一位老农民的情怀 每年清明节都在梅府接待他去祭奠梅兰芳

作者:骑象赶月

自从得知梅葆玖先生在3月的最末一天突发急病而昏迷以来,作为一名终生酷爱京剧的票友,那时节我无一日不在盼望梅先生从梦中醒来的奇迹发生,然而,苍天不遂人的愿,噩耗偏传遍人间。毫不夸张地说,连日来,“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唐·罗隐句),伶票两界都在哀思中追忆,梅葆玖先生的艺术成就、传承人生,还有那有口皆碑的平易近人和谦诚品格。而我要说的是,梅葆玖先生和邢台一位老农民的交往轶事。

事情还要从40年前说起。1981年9月30日晚,北京京剧院三团在邢台人民剧场演出的戏码是梅葆玖的《霸王别姬》,这是一出梅派经典剧目,又是梅兰芳先生的嫡子亲演,在牛城一票难求。是夜,我带着幼子杰儿前去观看,在入场时忽然见到了专程从任县赶来看戏的票友葛世英,他会拉京胡,兼唱老生,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唱。他说:“我弄到这张梅葆玖的戏票可是不容易啊!”散戏之后,他又找到我,邀我一同到后台去见见梅葆玖,我虽然是人民剧场的常客,去后台也易如反掌,可是见演员难啊,更何况梅葆玖先生又是那么“大”的一个“腕儿”。我想了个办法,找到剧场经理张高生,说明了来意,张经理答应从中周旋,并说:“你一定要等到梅葆玖卸完妆再去见面啊!”我想,有张经理的面子,此事十拿九稳了。因为梅葆玖的父亲梅兰芳先生1958年5月4日来邢台演出期间与张高生经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保存在人民剧场那张梅兰芳、张高生和王东江的合影就是见证。

求则得之,有福之人不用忙;俯己就人,品高之士受人尊。梅葆玖先生果然在卸妆后来见我和葛世英了,我曾在另文中将当时情景形容为“谦而恭之,如待上宾”,一点儿也不为过。当时梅葆玖先生面带笑容,还双手合掌如作揖状,我也受宠若惊地以同手势还礼,一边称赞他今晚上的演出很卖力,效果很好,一边对他能拨冗接见连声道谢。葛世英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一个爱京剧的老农民,当年看过你父亲的《贵妃醉酒》,今天又看了你的《霸王别姬》,梅家大戏能看这两出就足矣足矣,你演的可是认真到家啦!”梅葆玖先生笑了一笑,说:“邢台是我父亲来过的地方,邢台人民看过我父亲的演出,我可不敢有半点差池啊!”接下来,梅葆玖先生问着我们爱京剧的情况,还拉了几句家常。临别时,葛世英还特别问了梅先生家在北京何处,梅先生毫无顾忌地作了介绍,还说:“你们去北京欢迎到我家做客。”

葛世英和他的老伴都酷爱京剧,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个个都能唱两口儿,大女儿还钟情梅派唱段。他回家之后,将在人民剧场后台受到梅葆玖接见的事给全家人说,给任县的戏迷票友们说,逢人就说:“那么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正宗的梅派传人,竟然对我这个老农民和和气气的说这说那,一点大演员架子也没有,我可是烧了高香了!”他决定择日到北京去梅府拜访。

翌年春某日,我正在家闲坐,忽闻叩门之声,原来是葛世英老人,屁股还没坐稳就对我说:“老仙啊,我去北京了,见到梅葆玖了,人家客客气气地把我让到正座上,我怕自己身上脏,要去外边掸掸尘土,人家梅葆玖说,别价别价,这儿就是你的家,哪有到自己家还怕脏的人啊!”他说:“人家给我做了一顿好饭,好好叫我吃了,还说叫我在北京多住两天,对机会了领我看两场京戏!”我问他:“那你咋对待梅先生这番盛情的呢?”他说:“我哪敢啊?咱一个老农民,可不能给人家添麻烦。”他告诉我说,辞别梅先生时,他留给人家10元钱,还有一把烧纸一把香。他对梅葆玖说,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在您去为您父亲扫墓时,代他买些供品,向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致以祭拜怀念之崇高敬意,梅葆玖先生还向他连连点头道谢呢。

就是这看来是一场普普通通的会见,却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票友心驰神往。自那年以后,每到清明节,葛世英老人准往北京去拜会梅葆玖先生,每有拜会都要留下10元钱和香纸祭品,每次从北京回来,也都总会来到我的家里,向我绘声绘色地“汇报”(葛世英语)他如何如何地受到梅葆玖先生的礼遇待承,我每次都会被梅葆玖先生虽声驰千里、名满天下,但却虚怀若谷、温雅谦和的品德而感动万分。

葛世英老人已于2004年故去了,如今梅葆玖先生也驾鹤西去,发生在票友与京剧表演艺术家之间的真实故事却如春风化雨,温暖着、滋润着每一位热爱国粹的票友的心灵。

(2021-10-28贴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