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魅影?《歌劇魅影》

作者:咖喱耶li

#影視雜談#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音樂劇《歌劇魅影》于1986年首演,初代女主演是他當時的妻子莎拉·布萊曼。我看的是04年電影版和25周年人魚與拉面主演的劇場官攝。

其實我不太喜歡這種劇情設定,一個因為毀容内心孤獨自卑的男人愛上美麗活潑的女人,這種角色是很戲劇化的,但是我也了解,表演就是把想要表達的情節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讓觀衆去發現、感受、感觸,就像我之前看的《守望青春》,那個從山區來讀書的男孩因為自卑不和别人交往,在暴雨中躺在地面上哭泣,我當時覺得很誇張、太誇張了,但繼續看了解事情背景之後又覺得前面的誇張鋪墊逐漸合理,并且讓我發現确實會有這樣敏感自卑的心靈。

特别喜歡當管風琴開始演奏時的戲劇氛圍,它給人以振奮和愉悅,相信很多聽了這個曲子的人都會感到莫名熟悉。

為了避免較少讀者觀看電影時内心的探索、糾結與拉扯的快感,我會盡量減少劇透。

我是先看的電影版,電影比現場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剪輯表現一些轉場,更可以通過制作、布景增強觀衆的視覺沖擊,但現場觀衆能夠身臨其境,追随男女主的情感、音樂産生共鳴共情。

電影版和劇場版我都覺得女主和子爵再相聚之時就已經是一種愛戀關系,隻是子爵稍有些強制,但電影版裡顯示了更多子爵對女主的保護和支援。但是關于女主與魅影的感情,至少我看的這兩個版本裡,女主對魅影一直都是尊敬、欽佩、恐懼、同情的,但一直不存在愛情,而魅影對女主有愛戀也有很強烈的控制欲望。是以電影版裡或許是場景變化太快,我不明白女主為什麼在最後說到自己的情感化為厭惡後又親吻了魅影,但是再看劇場版好像又懂了,那時一種同情和愛憐,是因為同情魅影的孤獨敏感自卑,憐惜他一直沒有得到别人的關愛。

最觸動我的,是魅影讓女主和子爵離開後,女主又出現在孤單失落的魅影身後,當時有一瞬間我覺得她就是這個孤獨靈魂的救贖,雖然女主隻是為了把戒指還給他,但在我心裡,魅影已經被愛包圍住了。

《歌劇魅影》的續集我沒有看,評論褒貶不一,我也很害怕會使自己對角色抱有的印象和期待落空,是以短期不會看續集。

也很希望能夠有機會看到其他版本的《歌劇魅影》,并衷心希望能在現場看一遍它,不論是它來中國看我,或是我去外國找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