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出新的電影了。
但是和2019年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新神榜:哪吒重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系列。
也是因為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半點關系。
是以《新神榜:哪吒重生》被很多人黑了。
帶着和《魔童降世》一樣精彩的期待,卻看到不一樣的《哪吒重生》,的确是落差很大。

《魔童降世》太好了,豆瓣評分8.4,票房50億,口碑也是口口相傳,看了的人都說好。
但是在春節檔上映的《哪吒重生》票房卻隻有3.36億,也被很多人诟病。
《哪吒重生》的主創團隊耗費四年的時間,收回的3.36億票房完全沒有收回成本。
導演難受,也覺得愧對自己的團隊。
其實神話的題材并不好做,但是導演想要中國有自己的神話故事,也要有屬于自己的神話英雄。
前作《白蛇:緣起》的市場反響還不錯,這也給了主創團隊很多的信心。
可是誰曾想,同類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賣,票房突破五十億,成為中國動畫電影的天花闆。
雖然導演知道自己做的是不一樣的哪吒,但心裡還是多了些忐忑。
但是後來導演還是想通了。
自己做的是不一樣的哪吒,說不定也會收獲不一樣的效果。
但是《哪吒重生》失算了,它隻看到了春節檔高漲的人氣和觀影人數,但是卻低估了其身後的資本力量。
春節檔期間,《哪吒重生》排片率極低,而且很多都在不适合觀影的飯點或者是午夜。
因為時間的原因,即使有想看《哪吒重生》的心思,也會因為不合時宜被勸退。
其次,《哪吒重生》的設定過于單一,閱聽人較少,不适合春節檔。
春節檔,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會選擇在電影院看電影。
但是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很多,人們往往隻會選擇1-2部去觀看。
《你好,李煥英》主打親情牌,又有賈玲、沈騰、陳赫等一衆喜劇大咖的加盟,老少皆宜。
投資也大,排片和上座率自然都不會少。
《唐人街探案3》也是春節的老朋友了。
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成績都不錯。
第三部更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千呼萬喚始出來,很多的影迷也不想錯過。
而《哪吒重生》本認為是一個和《魔童降世》差不多的老少皆宜的電影。
但是看了才知道,它的門檻屬實有點高,是以口碑才會下降。
其實團隊的想法很不錯,他們想要打造中國式賽博朋克,用二次元的動漫方式,将東方的神話和賽博朋克文化相結合。
這種方式很新穎,但是也拉高了電影的門檻。
這需要觀衆對二次元文化、賽博朋克文化、蒸汽朋克文化和科幻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喝下這碗湯。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設定,《哪吒重生》的閱聽人少。
票房和口碑自然也起不來,再和同系列的一比較,就更加地不言而喻了。
《哪吒重生》下了一盤大局,四大家族,孫悟空,哪吒,國産大片,走“宇宙”路線。
站在市場的層面,有之前的好萊塢作為例子,其實這是一個好的勢頭。
但是最後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很難說了。
《哪吒重生》的元素很多,設定在一個平行的世界中,機車、皮衣、旗袍、歌舞團、廢墟、機械。
這些組合在一起,加上視覺沖擊感極強的特效,堪稱國漫的視覺天花闆。
可是在劇本上卻有所欠缺,因為故事不夠精彩,是以就算是很驚訝的場景。
還是不能讓觀衆真正進入到電影的世界中。
電影前面的鋪墊也很長,有很多平平無奇的叙事畫面。
感覺與神話和故事本身的主題毫無關系。
其實這些東西如果插叙在故事中,用來豐富人物,會讓劇情更加地吸引人。
系列電影這個設定很值得期待。
《哪吒重生》的動畫和場面都挺不錯的,背景也很新穎。
但是劇情沒有看點,容易讓人跳戲。
讓人覺得最有趣的就是孫悟空這個角色,戴着面具,加上一群猴子猴孫,大家都認為是孫悟空。
但是摘下面具之後卻是六耳猕猴,後面又來了一個反轉,是大聖假扮的六耳猕猴。
富有和貧窮;權貴和平面;善與惡;仇恨與利益;他人與自我,甚至還有水資源短缺。
導演的野心很大,想要做的東西太多,是以劇情才會這樣雜亂。
希望《哪吒重生》之後的電影能好好打磨劇本,特效和劇情雙管齊下。
本文為李洪夥娛評團張薇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