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常慶記”盆牛脯的傳承人常玉蘭

《六合盆牛脯(pǔ)》,古稱《盆牛脯(fǔ)》,是六合回民的傳統清真食品,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為清朝宮廷之貢品,約有140多年的曆史。清鹹豐年間,六合一位皇甫的師傅擅長制作五香牛肉,技藝獨特,無與倫比,後傳藝給回民常氏家族三人手裡。他們在皇甫技藝的基礎上,師承祖法,反複實驗,大膽創新,分别挂起“常慶記”、“常鏡記”和“常玉記”的招牌,其中以“常慶記”為最佳,在六合縣城自産自銷盆牛肉,創出了六合獨特的地方名品。六合盆牛肉在多年傳承祖輩的技藝中,品質越做越好。常玉蘭的祖父常厚原生于1899年,父親常福生生于1919年,他們繼承了“常慶記”盆牛肉的做法,把盆牛肉的口味越做越好,很多的食客們都是慕名而來 !這門手藝傳到了常玉蘭這一輩,她不但傳承了祖傳上的老鹵秘方,精心的制作盆牛肉,同時也在原有制作技藝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新和變革,進而更加發揚光大了六合盆牛肉的傳統技藝!
常玉蘭,1951年8月7日出生,是六合“常慶記”盆牛脯的傳人。祖父和父親一直繼承着祖上的這門手藝,常玉蘭從他們手中接過棒來,延續的祖上的做法,經營着這門生意。主營盆牛脯等系列菜品,選用的都是每天現宰的新鮮水牛肉,加上陳年的老鹵秘方,才能做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盆牛脯系列美食!2012年在六合區文化部門的推薦下成功入選了市級非遺,成了非遺傳承人,常玉蘭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深感一份責任,從口味、衛生、品質等各方面都嚴格把好關,從不馬虎大意!由于一貫的堅持努力,得到了顧客一緻認可,先後被南京電視台、金陵晚報等新聞媒體對盆牛脯做了多次的采訪報道,2016年在第八屆江蘇省創新菜烹饪技術比賽中榮獲個人賽金牌獎,2017年在第二屆菱塘民族旅遊美食節清真烹饪比賽中榮獲金獎。如今這門手藝傳給了女兒朱曉蓉,将更好的把這門非遺美食手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位址: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文昌街1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