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橋續碼錄》第十三章 異國家園留心影之二(五)

《心橋續碼錄》第十三章 異國家園留心影之二(五)

2016 年 1 月初, 退休後的寇昌河, 和叢花去了一趟歐洲, 遊覽了英國、法國、意大利以及德國。 回來後在家的日子, 他在想着心橋續碼之事。

一天,他問叢花:“不知‘銅圈之緣’,現在怎樣了?”

所謂“銅圈之緣”,是這麼一回事:

當年, 西捷農場豐收生産隊, 有個來自廣州四十六中的農友,名叫童初。 同喬建有寫作宣傳的交往, 并通過喬建結識寇昌河, 後來成了好朋友。 童初是班長, 一次去海口市接一批新來的汕頭女青年。 半路下起雨, 童初在貨車廂攤開軍用帆布雨篷時, 篷邊銅圈碰刮到蹲着的一名女青年, 她生氣地大聲怒罵童初。 童初想, 我是為大家擋雨,又不是故意的。剛想回擊幾句,但一看這女子脾氣雖差,卻長着一副好臉蛋, 便強忍着不發作, 且壓低聲音作了解釋。 回到豐收隊後, 那女子碰巧分到了童初的那個班。 天天在一起做工,童初又手把手教她幹活, 結果兩人好上了, 那女子後來成了他的女朋友。

人們流傳, 寇昌河得知這個故事後, 立即謂之為“銅(童) 圈之緣”, 尊稱他倆為“銅哥” 和“圈嫂”。“銅者, 強硬堅固也;圈者,婚姻圓滿也。”

有次寇昌河經海口回廣州探親, 身上帶有現金, 由于買不到當天船票, 要在海口過夜。 但來往人多旅店少, 住房緊張。 幸好遇到童初,他有父親寫好的一封關照信,找到旅館業認識的負責人幫忙,使寇昌河度過了租金便宜、 房間幹淨、 床鋪舒适的一晚。 後來寇昌河常常提起:“要不是童初找熟人, 那一晚我真的要露宿街頭, 變成流浪漢。而且帶着錢,很不安全。”

知青從海南島回城時, 童初處于兩難境地。 廣州和汕頭, 他須選擇其一。 他在廣州出生長大, 親友多, 人脈廣, 有地緣優勢。 但未來嶽父在汕頭那邊是顯赫人物, 有相當地位, 為自己今後奮鬥提供有利條件。 考慮再三, 童初認為“大丈夫當以事業為第一優先”,他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寇昌河的支援, 祝他馬到成功, 早傳捷報。并賦詩一首:

揮戈東去映朝霞,創業疆場尚顧家;

他年再聚憶君志,銅圈晃處亦叱咤。

寇昌河回憶至此, 面色憂慮:“聞說他近年混得不怎麼樣, 是時候去探望他了。” 叢花一向以來最體貼丈夫, 善解人意, 聽後立即同意。 于是寇昌河通過喬建, 拿到了童初的電話聯系号碼。2016 年1 月下旬,他們從美國飛回廣州,坐上了去汕頭的動車。寇昌河坐在車廂内,浏覽一晃而過的窗外景色,不知不覺,已到達目的地。“舒适, 幹淨, 節省時間。 記得喬建在舊金山送行時說, 他以前去汕頭要坐五個半小時的長途巴士。現今才三個小時,一點也不疲累。”

“銅哥” 和“圈嫂” 用當地特色菜招待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久負盛名的“潮州燒雁鵝”, 彈牙有嚼勁的牛筋丸、牛肉丸、豬肉丸、墨魚丸。 飯後, 他們飲功夫茶, 促膝談心。 童初講述了自己“嫁”來此地後的經曆。

在嶽父幫助下, 他進入人人羨慕的糖煙酒專賣部門, 升到了一官半職, 在行業裡被譽為大有前途的青年才俊, 工資高, 獎金多,福利好, 待遇佳。 他和妻子省吃儉用, 儲夠了一筆相當數目的錢,在市中心, 鬧中見靜的内街, 買了一間大屋。 後來, 他所屬的糖煙酒公司, 貸款買下了整整一大塊地, 用來蓋住宅, 開商鋪。 童初和幾個合夥人借了幾十萬元人民币, 從中買了一塊地, 開了間牛肉火鍋店。生意不錯,盈利可期。誰知那出面貸款的人,突然卷款潛逃,不知去向。連累糖煙酒公司要為所買的地賠錢,童初和幾個合夥人各賠 15 萬元。雖然想方設法把所欠款項還清, 但已遍體鱗傷, 身心受創。 牛肉店也無錢周轉, 被逼關閉。“而且, 近年來, 夫妻倆身體轉差,‘銅有鏽斑不光亮, 圓圈變歪不再圓’。” 童初自嘲地說。 他十分感激寇昌河帶來的花旗參,對治療自己的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好處,也感激叢花送給其妻子的滋䃼藥材。

寇昌河安慰他:“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要睇開些。你這間屋,兩個人住, 面積 220 平方米, 三睡房一大廳兩浴廁。 冬暖夏涼, 采光通風好, 又在好地段。 晚年歲月, 難得如此幽雅安靜環境。” 童初歎了口氣:“也算是碩果僅存了。否則, 若無栖身之所, 更加難以想象。” 這時“圈嫂” 微笑插話:“雖然遭逢不測,但也帶來好處。”她娓娓道出自身感受:因家境優厚,從小到大,她都是個刁蠻公主。頤指氣使, 任意随性。 在海南島, 被雨篷刮到, 當即大罵童初;成為女朋友後,常因小事生氣,把童初當作出氣筒;回到汕頭結婚後,因為丈夫事業靠自己父親帶路支援, 更加盛氣淩人, 時常對丈夫臉色不好, 每次吵架都要對方認輸。 但父親去世後, 加上丈夫生意失敗, 富裕日子一時難繼。 她苦思了好幾天。 回想多年以來, 特别是結婚及有了孩子後, 童初辛辛苦苦, 任勞任怨, 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她,為了整個家。自己以往所作所為,确實對不起丈夫。自此,她逐漸地改掉了刁蠻脾氣,夫妻相處和睦,感情融洽。

童初也深有感觸地說:“我頭腦算是靈活, 但做事太急。 考慮不周, 屢碰釘子。 多虧她及時提醒, 通情達理勸導, 處事順暢得多。當我身體欠佳, 她不顧自己有病, 到處找熟人、醫生, 以及好的藥方藥材給我。” 他邊說邊向妻子投以感激的眼光。

臨别依依, 夫妻倆請寇昌河和叢花多些來汕頭。“我們倆人,平時會散散步, 逛逛公園, 一起吃蚝肉粥, 一起含饴弄孫, 很想你們分享我們的快樂。”

回到廣州, 同戴渡利、徐振、程半天等人見面, 吃飯。 暢談一番之後, 寇昌河主動提起心橋理論:“我退休後, 時間多了, 也常琢磨續碼問題。 當然, 我不是專家, 當是做義工, 或是做‘大道理’的小小幫手。” 戴渡利打斷他的話:“哪裡! 哪裡! 我在洗耳恭聽你的真知灼見。”

于是, 寇昌河彙報了汕頭之行。“作為多年的朋友, 看到童初事業未能成功, 當然會惋惜和難過。 但此行的最大收獲是, 我看到了, 夫妻間的感情, 彼此的磨合, 互相的取長䃼短, 以至為對方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從某種意義上說, 它比事業成功與否更為重要。” 戴渡利一臉興奮地答話, 英雄所見略同。 最近, 喬建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寇昌河的看法一緻。其觀點如下:

“我曾飲過汕頭功夫茶, 它有三個講究:一是講究水源, 二是講究火候, 三是講究耐心。 這樣後才能品出茶味, 陶冶性情。 夫妻磨合調适, 也是一個長久的耐心的過程, 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經曆過兩件事。 第一件, 在中加州時, 桂姐的父親抽煙上瘾, 和老伴因這事三五天吵架不斷。 拉裡教育他認清吸煙危害後, 并沒有定下戒煙的最後限期, 而是容許他逐漸地減少抽煙的次數和時間, 到最後才完全戒掉。 第二件,2010 年那次回國北上, 旅行團有個女子, 廣州市郊人,57 歲, 離異。 同團的親戚講, 離婚的其中一個原因, 是她‘吃飯過量’。 原來, 她在家進餐, 一坐下, 不夾菜, 空肚先扒半碗飯。 每頓下來, 最少三大碗白米飯。 丈夫定下嚴規, 隻準她食一碗飯, 不聽話就罵她, 甚至把飯碗奪走。 我從國外回來, 那時提倡飲食調理身體, 主張多食五谷雜糧, 大米白飯吃多對身體不利。我出于好心, 旅途中每逢開飯, 便和其他團員, 阻止她吃三碗, 隻限吃一碗。 結果有次她生氣了:‘吃不飽飯, 我周身無力走不動。這些大道理我懂, 我家族也有幾個醫生。 還有, 我女兒和女婿是警官, 各有一支槍。 你們不要欺我太甚!’ 當時我吓得非同小可, 連忙說, 我是出于好意, 以後再也不管了。 想食多少碗飯, 悉聽尊便。 事後分析, 此事她前夫要求太高, 團員們也操之過急。 要她減少飯量, 隻能步步為營, 酌情削減, 哪能一下子就強求她隻吃一碗飯呢?”

寇昌河聽後表示贊賞:“磨合要耐心, 允許對方改正毛病有個過程, 喬建這點補充得好。‘大道理’, 各位, 我有種感覺, 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今後找續碼, 是否向夫妻磨合, 一輩子不離不棄這點上聚焦?” 戴渡利當即表示同意。

這頓飯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