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更好防癌/篩癌/治癌,9項研究帶來全面啟發Nature子刊:智能結腸鏡檢查或将成為可能大腸癌風險預測模型或提高篩查效率超12萬人的全轉錄組關聯分析,發現新的大腸癌易感基因國内團隊:ctDNA能預測和檢測直腸癌的新輔助放化療療效天津總醫院+南開大學:白楊素或可抑制大腸癌仁濟醫院:二甲雙胍抗大腸癌的新機制多喝酸奶能否預防緩解大腸癌?Science子刊:膳食硫胺素或影響白血病化療效果miRNA标志物探測胃癌高危人群

更好防癌/篩癌/治癌,9項研究帶來全面啟發Nature子刊:智能結腸鏡檢查或将成為可能大腸癌風險預測模型或提高篩查效率超12萬人的全轉錄組關聯分析,發現新的大腸癌易感基因國内團隊:ctDNA能預測和檢測直腸癌的新輔助放化療療效天津總醫院+南開大學:白楊素或可抑制大腸癌仁濟醫院:二甲雙胍抗大腸癌的新機制多喝酸奶能否預防緩解大腸癌?Science子刊:膳食硫胺素或影響白血病化療效果miRNA标志物探測胃癌高危人群
更好防癌/篩癌/治癌,9項研究帶來全面啟發Nature子刊:智能結腸鏡檢查或将成為可能大腸癌風險預測模型或提高篩查效率超12萬人的全轉錄組關聯分析,發現新的大腸癌易感基因國内團隊:ctDNA能預測和檢測直腸癌的新輔助放化療療效天津總醫院+南開大學:白楊素或可抑制大腸癌仁濟醫院:二甲雙胍抗大腸癌的新機制多喝酸奶能否預防緩解大腸癌?Science子刊:膳食硫胺素或影響白血病化療效果miRNA标志物探測胃癌高危人群

10 月 19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大腸癌,風險預測,易感基因,智能結腸鏡檢查,ctDNA,白楊素,二甲雙胍,酸奶,膳食硫胺素,miRNA标志物。 ​​

<h1 class="pgc-h-arrow-right">Nature子刊:智能結腸鏡檢查或将成為可能</h1>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

① 利用機器視覺開發智能自主要制的磁柔性内窺鏡(MFE),使非專業使用者也能有效進行磁結腸鏡檢查;② MFE與機器人技術結合,允許簡化使用者輸入和基于圖像的自主導航,可根據環境實時視覺計算MFE運動;③ 在50次成功半自主重複中,MFE從直腸到盲腸的過程,機器自主操作時間高達91%,其中包括12個完整程式;④ 最常需要使用者手動操作的程式是使用位于直腸中的操縱杆進行資料輸入;⑤ MFE使替代内鏡技術更接近轉化階段,增加了癌症早期治療有效性。

【主編評語】

結直腸癌(CRC)的早期診斷可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作為CRC篩查“金标準”的傳統内窺鏡由于其設計過時、使用複雜性高、成本高、疼痛等因素,結腸鏡檢查很大程度受到限制,過半數的病例由于需要結腸鏡檢查而被延遲診斷。最新發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研究開發了一款智能自主要制的磁柔性内窺鏡(MFE),克服傳統内窺鏡成本高、導緻疼痛等缺點。MFE使用便捷、自主性強、對使用者專業程度要求不高,具有很高的轉化潛力。(@楂小夭)

【原文資訊】

Enabling the future of colonoscopy with intelligent and autonomous magnetic manipulation

2020-10-12, doi: 10.1038/s42256-020-00231-9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大腸癌風險預測模型或提高篩查效率</h1>

Gut——[19.819]

① 測量社會人口和生理特征、醫療和家族史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将其與最新發現聯系起來,為每個變量建立風險評分;② 在包含3025名受試的推導集中,晚期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AN)發病率為9.4%;③ 13個變量模型産生低、中、高3個風險組,其AN風險分别為1.5%、7.06%和27.26%,分别包含23%、59%和18%的受試者;④ 在包含1475名受試的驗證集(AN發病率8.4%)中,低、中、高3個風險組的AN風險分别為2.73%、5.57%和25.79%,受試者比例分别為23%、59%和18%。

發表在Gut的研究為晚期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AN)建立了一個風險預測模型,以幫助決定可能首選哪個測試進行AN篩查。該模型具有較高分辨率,确定了一個低風險亞群,可以進行非侵入性篩查,以及一個較高風險亞群,可以選擇結腸鏡檢查。該模型可以幫助患者和提供者在篩查試驗中進行選擇,提高篩查效率,增加篩查的依從性并節省結腸鏡檢查的資源。(@楂小夭)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advanced colorectal neoplasia in asymptomatic adults

2020-09-29, doi: 10.1136/gutjnl-2020-321698

<h1 class="pgc-h-arrow-right">超12萬人的全轉錄組關聯分析,發現新的大腸癌易感基因</h1>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基于284份正常橫結腸組織的轉錄組及基因組資料建立基因表達預測模型;② 結合該預測模型與GWAS資料,在58131名結直腸癌患者及67347名對照中,鑒定出25個與結直腸癌風險相關基因(p&lt;9.1 × 10^-6);③ 其中包括4個新鑒定出的風險基因座:PYGL、RPL28、CAPN12、MYH7B;④ 在9個已知的風險基因座中,鑒定出9個新的風險基因;⑤ 與結直腸癌風險關聯最強的突變——rs1741640可顯著降低CABLES2基因的啟動子活性,而敲低CABLES2可促進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生長。

Gastroenterology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超過12萬人(包括近6萬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全轉錄組關聯分析,鑒定出了25個結直腸癌風險基因,其中包括4個新的風險基因座,及位于9個已知風險基因座中的9個新的風險基因。同時,對研究中發現的與結直腸癌風險關聯最強的SNP——rs1741640進行驗證,發現其影響CABLES2基因的啟動子活性,而CABLES2基因在結直腸癌細胞的生長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szx)

Identifying novel susceptibility gen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risk from a transcript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125,478 subjects

2020-10-11, doi: 10.1053/j.gastro.2020.08.062

<h1 class="pgc-h-arrow-right">國内團隊:ctDNA能預測和檢測直腸癌的新輔助放化療療效</h1>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10.107]

① 104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放化療(nCRT)和手術,治療前、nCRT、手術前和手術後檢測出ctDNA的比例分别是75%、15.6%、10.5%和6.7%;② 29例病理完全緩解(ypCR)患者術前均未檢測到ctDNA;③ 病理性惡性良性腫瘤消退等級為ypCAP0-1其術前ctDNA陽性率顯著低于ypCAP2-3組,ypCR組低于非ypCR組,ypT0-2組低于ypT3-4組;④ 四個時間點的ctDNA陽性與無轉移生存期(MFS)較短有相關性;⑤ 基底ctDNA突變的中值VAF是MFS的獨立預測因子。

北京協和醫院林國樂、北京吉因加公司楊玲與團隊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發表文章,對104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接受新輔助放化療和手術期間的循環惡性良性腫瘤DNA(ctDNA)進行檢測,證明ctDNA是一種能準确反映惡性良性腫瘤負荷的實時監測名額,且基線ctDNA的VAF中位數是無轉移生存期(MFS)的獨立預測因子。(@愛的抉擇)

Seri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2020-10-12, doi: 10.1158/1078-0432.CCR-20-2299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天津總醫院+南開大學:白楊素或可抑制大腸癌</h1>

Theranostics——[8.579]

① 結直腸癌(CRC)細胞發生上皮-間充質轉化(EMT)時,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與肌動蛋白結合轉膠蛋白(TAGLN)互作,參與細胞骨架重塑并促進惡性進展;② COMP在惡性CRC中高表達,與TAGLN表達呈正相關;③ COMP低表達抑制CRC轉移和侵襲,過表達促進EMT;④ 高通量分子對接虛拟篩選結果發現,白楊素(從矢車菊中提取的黃酮類化合物)可根據結構靶向COMP/TAGLN複合物;⑤ 白楊素可在體内外抑制CRC EMT、誘導癌細胞凋亡,并抑制CRC惡性進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王邦茂和曹海龍、南開大學的孫濤和楊誠與團隊發表在Theranostics的研究發現,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可與肌動蛋白結合轉膠蛋白(TAGLN)互作,促進結直腸癌(CRC)細胞發生上皮-間充質轉化(EMT)。通過對傳統中藥資料庫進行高通量分子對接虛拟篩選,發現白楊素可靶向COMP/TAGLN複合物,并可在體内外抑制CRC細胞生長和EMT。(@楂小夭)

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 promot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by interacting with Transgelin in Colorectal Cancer

2020-07-09, doi: 10.7150/thno.44456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仁濟醫院:二甲雙胍抗大腸癌的新機制</h1>

EBioMedicine——[5.736]

① 對比42名結直腸癌患者及51名健康對照的糞便菌群,鑒定出多個結直腸癌相關菌屬;② 總結18項研究,鑒定出二甲雙胍處理導緻的131個菌屬變化,包括5個與結直腸癌相關的菌屬:拟杆菌屬、鍊球菌屬、無色杆菌屬、Alistipes菌屬及梭杆菌屬;③ 在體外,二甲雙胍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長;④ 在APCmin/+小鼠中,二甲雙胍處理可抑制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形成及具核梭杆菌誘導的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增加;⑤ 二甲雙胍對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的抑制作用與其對Alistipes等菌屬的影響相關。

二甲雙胍可調節腸道菌群。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熊華團隊與房靜遠團隊在EBio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體外,二甲雙胍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生長;而在結直腸癌小鼠模型中,二甲雙胍可調控結直腸癌相關菌屬的相對豐度,并抑制具核梭杆菌誘導的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形成。(@szx)

Metformin elicits antitumour effect by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rescues Fusobacterium nucleatum-induced colorectal tumourigenesis

2020-10-09, doi: 10.1016/j.ebiom.2020.103037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多喝酸奶能否預防緩解大腸癌?</h1>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766]

① 酸奶消耗更頻繁的參與者年齡更大,健康意識更強烈,如更頻繁的鍛煉、更可能進行結腸鏡檢查、飲食結構更健康等;② 在年齡調整分析中,基線(觀察起始時間點)酸奶攝入與結腸癌風險降低相關;③ 調整了潛在混雜因素後,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性僅限于近端結腸癌;④ 潛伏期分析表明,過去16-20年是通過調節酸奶消耗以預防結直腸癌最重要的機會期;⑤ 當酸奶消耗量不斷更新時,酸奶攝入量與結直腸癌死亡率之間沒有顯著的反向趨勢。

經常喝酸奶或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腸道微生物群和腸道健康。最新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探索了酸奶和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的關系。該研究在1980-2012年間,對3,393,373名參與者進行的每年一次的随訪發現,經常喝酸奶可以降低近端結腸癌的風險,且潛伏期長。酸奶消耗與結直腸癌死亡率沒有明顯的反向趨勢。(@楂小夭)

Yogur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

2020-10-06, doi: 10.1093/ajcn/nqaa244

<h1 class="pgc-h-arrow-right">Science子刊:膳食硫胺素或影響白血病化療效果</h1>

Science Advances——[13.116]

① L-天冬酰胺酶(ASNase)治療下,從谷氨酰胺攝取到天門冬酰胺合成通路是維持急性白血病(ALL)細胞增殖的必要途徑;② 在ASNase處理下,硫胺素焦磷酸(TPP)可從頭合成天冬酰胺并維持細胞增殖;③ 合成TPP的底物硫胺素通常不限制細胞增殖,但細胞在低硫胺素環境中生長不佳,其特征為硫胺素轉運蛋白SLC19A2表達低;④ 生理相關硫胺素濃度下,SLC19A2表達量是細胞生長的決定因素;⑤ 小鼠膳食補充硫胺素可增強SLC19A2低表達細胞對ASNase敏感性。

惡性良性腫瘤環境影響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反應,但哪一種細胞外營養物質影響藥物敏感性尚不清楚。L-天門冬酰胺酶(ASNase)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一線化療藥物。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發現,對硫胺素的利用是一些癌細胞對ASNase反應的決定因素,過量的維生素供應可能影響白血病的治療反應。(@楂小夭)

Dietary thiamine influences l-asparaginase sensitivity in a subset of leukemia cells

2020-10-09, doi: 10.1126/sciadv.abc7120

<h1 class="pgc-h-arrow-right">miRNA标志物探測胃癌高危人群</h1>

① 對682名受試的578個候選miRNA回顧性分析,通過全面血清miRNA譜發現和驗證胃癌(GC)生物标志物;② 該方法基于12個miRNA生物标志物面闆(12-miR),在發現和驗證隊列中,該面闆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别為0.93和0.92;③ 在前瞻性研究中,12-miR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别為87.0%和68.4%;④ 12-miR區分GC和比對的正常對照的AUC為0.848,其探測精度高于CEA等方法;⑤ 估算每年用12-miR确診一例GC病例所需篩查人數(NNS)為489,比目前方法更經濟。

最新發表在Gut的研究開發了一個血清microRNA生物标志物面闆,用于從高危人群中鑒别各階段的胃癌患者。該12-miR檢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探測精度高于幽門螺杆菌(HP)血清學、血清胃蛋白酶原(PG)1/2比例、PG指數、“ABC”方法、癌胚抗原和癌抗原19–9。(@楂小夭)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erum microRNA biomarker panel for detecting gastric cancer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

2020-10-07, doi: 10.1136/gutjnl-2020-322065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楂小夭,szx,愛的抉擇,Unbroken

點選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10-18 | 年度"最強"營養綜述13篇:全景掃描前沿熱點

10-17 | 8篇高水準綜述:一覽近期腸道幹貨

10-16 | 最新Cell:古代抵饑荒,現代促慢病的基因

10-15 | 接地氣:把森林微生物引入事先串通的人所,或促進兒童健康

10-14 | 新老藥物與機制,5項研究關注IBD治療最新進展

10-13 | 曹崟團隊GUT發文:代謝失衡,腸癌易發!

10-12 | 巧用益生元和益生菌對抗大腸癌,武大團隊報道新方法

10-11 | 喝茶能防癌嗎?納入113項研究的綜述給出積極提示

10-10 | 疾病不同,"壞"菌群卻相似?中國大樣本分析發表

10-09 | 肝硬化患者如何避免營養不良?20分期刊發出關鍵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