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棗子也有大文化?你的家鄉有關于“棗”的傳說嗎?

作者:香橼醫學

棗作為黃河中下遊的一種常見的食物,生活在黃河周邊的人們已經習以為常,而從棗,我們能看到什麼文化呢?

棗子也有大文化?你的家鄉有關于“棗”的傳說嗎?

棗,起源于中國

在中國,已經擁有了近8000年的種植曆史。

漫漫歲月,于棗樹而言,它的經曆就是整個中華文明的變遷。

從生活到文化,它一直在用自己影響着我們。

我們最先可以看見的就是“種植文化”!

在古代,棗是“木本糧食”,既被當成水果,又被當作糧食,甚至在古人眼中與米、面等值。

在戰國策中就曾記載,蘇秦曾對燕文侯說:“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實于民,此所謂天府也。”

而《詩經》中已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這就是棗已經成為定期采收的栽培植物的最佳說明。

從棗,我們就可以看出中華文明的種植文化。

棗子也有大文化?你的家鄉有關于“棗”的傳說嗎?

野生到人工栽培,一代代中國的農民自發性的對棗的品種進行改良,讓棗更适合我們食用。

就像現代的袁隆平先生,默默在田間地頭,對水稻的品種進行一次次的改良,讓水稻産量越來越高。

而這正是中華文明的種植文化的偉大精神!

也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的種植文化的根源,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敬佩和贊揚!

除了“種植文化”之外,我們能看到的還有“中醫藥文化”

很多人一定會提問,為什麼将棗的文化歸結于“中醫藥文化”?

其原因在于棗甘甜可口,是藥食兩用的佳品!

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棗除了有食用價值外,還有大量的藥用價值。

棗子也有大文化?你的家鄉有關于“棗”的傳說嗎?

如果找中醫看病,有時醫生會叮囑在藥裡再加上幾枚大棗,有點中醫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藥引”。

你可别小看了這幾枚大棗,如果沒有它,效果可能就會大打折扣。

關于棗的藥用價值,也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傳說中,秦始皇外出遊獵,回返途中,路經一棵棗樹,在底下休息,這時禦醫端上了一碗“人參鹿茸大補湯”,秦始皇喝了一小口,感覺又苦又澀,正準備舉起藥碗就要向禦醫頭上潑去。這時,一陣風吹過,從樹上掉下了一顆大棗,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了藥碗中。秦始皇見狀一愣,心想,棗自天降,此乃天意。于是轉怒為喜,開始用藥。這時,他明顯感覺藥湯的味道大變,喝完藥後,覺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湧動,大有開始返老還童之感。禦醫看在眼裡,記在了心中。自此開始,每用補藥,必定加棗。此方也很快在社會上傳了開來......

“棗”作為藥用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書中将棗列為“上品”,有多種功效,在民間甚至有“五谷加一棗,勝過靈芝草”一說!

從“養生”到“藥食同源”,“棗”在中醫藥文化中成為了經典。

在“棗”上,我們能看到大量的中華文化。

從民俗到種植,從種植到中醫藥,各種文化的結合造就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從“棗”能看到的文化,你都知道了嗎?

你的家鄉還有更多關于“棗”的文化嗎

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探讨,從“棗”中我們能看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