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争奪天",适者生存,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這句話的本質,生物的進化史也可能是一部滅絕史。今天我們讨論的是一個殘酷的問題,為什麼人類學家現在大多認為人類共同的祖先是從非洲大陸出來的,智人,特别是對于我們來說,中國人的"祖先"不是周口人,半坡人等等?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在我們進入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從一個有趣的曆史背景開始。

恐怕沒人聽說過"北京頭骨",但可能有很多朋友不了解它對人類曆史研究的意義。在1929年冬天北京頭骨出土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人類的曆史不超過兩萬三萬年。隻是這些小小的頭骨,有關于人類曆史的資訊,被推到了70萬年前。對于尋求曆史真相的考古學家來說,北京頭骨是無價之寶,但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意識到似乎有些不對勁。

當時,是一位外國人,德國考古學家弗朗茨·魏登裡希(Franz Weidenrich)上司了對北京猿人的研究。他問了一個看似幼稚卻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因為理性,一個人的頭部有兩條胳膊和兩條腿,為什麼很難挖出一個北京人的四肢骨頭比,不接近4:1,甚至2:1?不僅是北京人,世界上幾乎到處出土的古猿骨都有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巧合嗎?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對此,學術界紛紛展開讨論,有一些比較現實的猜測:當時自然界中的古猿和野獸沒什麼不同,也無法逃脫捕食者。與硬硬、肉質、圓圓、壞嘴的頭部相比,野獸肯定更傾向于軀幹、四肢等部位的去除。或者經過數十萬年的洗滌,較大的骨頭被洪水沖走或簡單地腐蝕成爐渣,除了更堅硬的頭骨仍然存在 - 就像石頭形成的原理一樣。僅從常識的角度來看,這些猜測各有其合理性,似乎很有說服力,但魏登裡希提出了一個殘酷的想法:北京猿人很可能已經被獵殺,獵殺後取出并吃掉了四肢,他們的頭部和部分軀幹作為戰利品。

這聽起來像是無稽之談,但魏登裡希給出了他的證據。首先也是最直覺的一點:許多出土的頭骨化石都有異常的疤痕,被稱為"異常",因為它們不是猛犸象的咬痕,而是粗暴的撞擊傷。其中一個顱骨的眉骨位置直接被砸穿,顱骨背部、頭部等部位的鑿裂紋出現不同程度。其中一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頭骨,整個面部部分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甚至熟練的專家也無法恢複面部骨骼。顯然,老虎、獅子等猛犸象沒有能力做這種行為,那麼具有一定進化程度的北京猿到底能在地面上摩擦呢?最大的嫌疑人是智人。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根據目前的研究,智人最早出生于150萬年前,大約在30萬年前形成了一個早期的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智人能夠創造更複雜的工具,通過更高的手段進行狩獵,并更緊密地組織他們的原始社會,甚至比其他動物和古代猿人更早。在生存物質極其貧乏的原始時期,智人茁壯成長的唯一途徑就是殺戮——并不斷殺戮。大約30萬到25萬年前,一些非洲智人開始試圖離開非洲,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遷徙,沿着海岸線延伸到非洲大陸的遠端,以犧牲其他物種為代價繼續他們的種族群體。學者們推測,智人早在大約20萬年前就出現在東亞大陸。當然,由于研究資料有限,各版本研究成果之間仍存在較大誤差,這方面的諸多問題仍難以确定。

讓我們來看看智人對這一"成就"的破壞:大約5萬年前,澳洲大陸水草豐富,到處都是古代袋鼠、袋鼠、古蜥蜴等動物天堂。但五千年後,智人發現了澳洲,并發動了一場殘酷的滅絕。最終,澳洲本土24種本土動物被毀。美國再好不過了:大約12000年前,智人越過白令海峽到達新世界。與澳洲不同,美洲大陸擁有更多的超大型野獸,其中一些不像今天的獅子和老虎那樣兇猛。結果,這些站在食物鍊頂端的大型捕食者,也沒能逃脫被智人絞死的命運,僅北美47屬生物中就有34種被智人徹底消滅。有生物學家認為,自地球誕生以來,90%以上物種的毀滅是智人的傑作,而在這方面,現代人簡直就是小女巫。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考慮到智人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疲憊罪行",加上北京人頭骨化石上駭人聽聞的傷疤,再加上魏登裡希的"不到4:1"的問題,一段殘酷的滅絕曆史展開了:智人在遠征亞歐大陸期間摸索了中國北部,驚訝地發現還有一群猿類, 擅長制作工具的直立步行者。

可惜的是,一山不是兩隻老虎,智人和北京猿人在争奪生存資源的過程中,競争激烈,智人進化很快占了上風,失敗者把北京人當作食物。大約20萬年前,北京猿人基本上已經滅絕,一些占據巢穴的智人生存下來,并在這片土地上進化,可能被稱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山洞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晚期智人山頂穴居人,在很多方面都與現代人非常接近,而北京人屬于遠古猿類,兩者都不是一回事,甚至彼此之間也存在生殖隔離,這一點我們稍後再提。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事實上,在智人擴張的過程中,受苦最大的可能不是北京人,而是曾經非常繁榮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地盤比"土著"北京人大得多。大約12萬年前,他們控制了整個歐洲、西亞和北非,一些學者甚至認為,大約10萬年前出現在中國河南的許昌人很可能是尼泊爾人的後裔之一。

尼安德特人身體強壯,善于狩獵,他們的社會發展高度發達,考古學家甚至在尼安德特人的遺物中發現了類似于藝術裝飾品的物品。認為尼安德特人滅絕是因為他們通常"愚蠢"的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人或動物都不聰明,一個重要的衡量标準是大腦容量。資料顯示,成年雄虎的大腦容量約為300毫升,智商為三四歲的狗據說大腦高達400毫升,而大猩猩和猴子等靈長類動物通常不超過500毫升。北京人,爪哇猿如直立猿的腦容量在800~1000毫升之間,而智人的大腦容量在1400~1600毫升之間,現代人一般都不低于1500毫升,差距可見一斑。

雖然尼安德特人的整體智商可能與智人不同,但他們絕不是太糟糕,有些人的大腦高達1,700毫升。從生理上講,尼安德特人能夠與智人雜交,并且沒有生殖隔離,這也說明了尼曼人進化的進階性質。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發達"的人類,大約在55000年前遭遇了智人的迅速擴張,經過幾輪對抗後,又淪陷了。尼泊爾人的傳統生活空間受到嚴重壓迫,不能隻轉移到其他地區。結果,随着世界氣候的惡化,尼安德特人在大約4萬年前迅速滅絕。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當然,學術界對倪族滅絕的看法還沒有定論,嚴格來說,這也是人類曆史上一個未解決的問題。但恰恰相反,今天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的外表也存在一些差異,甚至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這樣的大國,更不用說歐美的白人和非洲黑人了,但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全人類都是一個有着共同祖先的物種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生殖隔離"。

檔案顯示,在1920年代,蘇聯有一位著名的學術老闆,名叫伊利亞·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這位紳士之是以出名,是因為他做過很多正常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比如把不同的物種放在一起。伊萬諾夫成功地培育了斑馬驢,這是斑馬和驢的後代。在品嘗了甜味之後,他想找個人與黑猩猩雜交。當然,正是由于人類和靈長類動物之間強烈的生殖隔離,伊萬諾夫最終失敗了。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關于什麼"人和XX混合産生什麼東西"的都市傳說根本不可信。

事實上,人類——嚴格地說,直到今天存在的人類(也就是我們)并不是"獨一無二的",而是整個人類大家庭下17個物種之一。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在"争天競賽"的漫長過程中,其他16種人類要麼被自然消滅,要麼被其他人類屠殺。巧合的是,在同一時代進化得更好、更無情的智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和競争對手,最終延續到今天。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類已經進化到能夠更好地适應環境,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樣子。

人類進化史也是一段滅絕史:北京猿被宰殺并用作食物。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祖先與野生動物沒有什麼不同,殺戮和生存是他們唯一關心的問題。正如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所謂"适者生存"的本質是殘酷的滅絕,隻有當我們足夠強大,能夠站在最後——也許在當今社會,這一點沒有改變。相比之下,諸如"種族融合"之類的假設恐怕隻是學者們的浪漫願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