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王府井大街88号,銀泰百貨所在的吉祥大廈位于這條繁華大街的核心位置,大廈一層是各種知名國際大牌,大廈七層、八層則藏着一座既現代又傳統的戲院。時隔28年,北京戲迷心心念念的吉祥戲院将在這座大廈裡“重生”,将于5月23日重張開業。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内城第一戲院 名角好戲首演地

吉祥戲院,作為北京内城第一座戲院,曾經有過太多輝煌。

清朝的戲園子大部分都集中在前門外,因為曾有明文規定,内城不得開設戲園子、會館等。但在1907年,慈禧幹女兒榮壽和碩公主府的總管太監王德祥,無視這一規定,在東安市場東北角蓋了一個戲園子。1908年初竣工,起名吉祥茶園。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吉祥戲院供圖

吉祥茶園是一個新式的戲園子,上下兩層,内設池座和茶桌、包廂、散座。後來,吉祥茶園改名為吉祥園。由于位置得天獨厚,很多梨園名角前來吉祥園演出,其中不乏譚鑫培、楊小樓、王瑤卿等前輩大師,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也都曾在這裡演出。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梅蘭芳在吉祥首演劇目《天女散花》劇照

可以說這座戲園子見證了中國平劇大部分巅峰人物和巅峰之作,關系最為密切的當屬梅蘭芳大師。1915年梅蘭芳在吉祥園首演了他的第一部古裝新編戲《嫦娥奔月》,後來還在這裡首演了《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等衆多新作品。梅先生曾在文章中說:“那幾年我在吉祥園演戲的時候最多,是以排了新戲總是在那裡演第一次。可以說我的舞台生活和吉祥園的關系是比較密切的。”

吉祥園見證了年輕的梅蘭芳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大師,也見證了“京派”平劇的成長發展。1918年10月19日,餘叔岩和梅蘭芳在這裡首次合作演出《遊龍戲鳳》;1931年5月23日、24日,馬連良的“扶風社”在吉祥園初次公演《蘇武牧羊》;1932年2月24日,奚嘯伯在吉祥園演出舞台生涯第一出戲《珠簾寨》;1932年2月,言菊朋自行組班,在吉祥園長期駐場演出;1935年,15歲的張君秋首次登台演出,以一出《女起解》驚豔亮相,也是在吉祥園……

吉祥園後更名為吉祥戲院,在動蕩年代勉強維持,直到新中國成立。

随東安市場改造被拆除 百年戲院說再見

1949年6月25日,吉祥戲院舉行革新揭幕,李少春、袁世海的《野豬林》在此首演。1958年,吉祥戲院劃歸梅蘭芳劇團使用,梅蘭芳在這裡繼續創作演出,和梅葆玖、梅葆玥排練了《穆桂英挂帥》。後來,衆多新一輩平劇人也都在這個舞台上成長起來。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戲院接連進行了四次大的翻建修繕,内部裝修成現代戲院規模。由于交通友善、位置适中,北京各大戲曲院團,外地來的各省市昆、平劇院團、以及各省市的地方戲如河北梆子、豫劇、呂劇、越劇、黃梅戲等院團,最願到此上演。同時,這裡還演過話劇、雜技,放映過電影,舉辦過許多大型活動。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梅蘭芳在吉祥首演劇目《黛玉葬花》劇照

1993年,吉祥戲院随着王府井地區東安市場的改造擴建而被拆除。1993年10月1日至4日,戲劇戲曲界人士聯合發起吉祥戲院告别演出。京韻大鼓泰鬥駱玉笙以她的《醜末寅初》,結束了老吉祥戲院近百年的演出曆史。那場演出的門票早早售罄,大家都趕着來與他們眼裡最吉祥的戲院告别,散了場,人群也久久不肯散去。

“吉祥”歸途多坎坷 梅委員提案年年有

老吉祥戲院位于東安市場東北角(今天澳門中心附近),緊挨着東來順、馄饨侯、森隆飯莊等老字号,就連梅蘭芳提起吉祥戲院也不忘“吉祥園門外路北有個飯館,叫會元館,褡裢火燒、鍋貼做得很美,聽戲的常常在那裡叫點心”。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如今的新吉祥戲院則搬到了馬路對面的銀泰百貨樓上。這是因為後來東安市場改建為商場,市政府就将吉祥戲院回遷重建的位置定在了馬路對面,也就是如今銀泰百貨的位置。2000年,市政府組織多家機關合資建設新式商業綜合體“吉祥大廈”,預留大廈内七八九層為吉祥戲院重建之用。2008年,吉祥大廈建成,但因為産權不清等種種原因,為吉祥戲院預留的場地始終未能動工。

那些年裡,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梅葆玖,每年的政協提案都會堅持不懈提吉祥戲院重建的問題。到了2012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的上司與關懷下,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啟動戲院重建工作。經過多方協調,2019年9月,吉祥戲院取得不動産登記證,2020年5月,吉祥戲院的重建工程正式啟動,2021年4月工程竣工。

目前,吉祥戲院産權歸屬于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雙方共同委托旗下北京平劇院和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專業化團隊,強強聯合共同營運吉祥戲院。吉祥戲院總經理段思明介紹說,重建的吉祥戲院強調“高精尖、小而美”,既要傳承老戲院經典形象,又要符合當下時尚潮流吸引年輕觀衆。

新吉祥傳統相容現代 王府井再造文旅地标

走進新吉祥會有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感覺。電梯門一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很有現代感的金屬“影壁”和紗質屏風,上面镂空雕刻着“吉祥大戲院”五個大字。在紗質屏風的夾層,是大衆熟悉的梅蘭芳經典舞台形象剪影,訴說着梅蘭芳大師和這座戲院的淵源。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戲院大廳一側都是落地窗,牆體則都是白色和原木色,明亮開闊。大廳西側是咖啡休閑區,透過落地玻璃可以看到王府井繁華的街景和遠處故宮的飛檐,景山的亭子,北海的白塔,可以說是坐擁無敵景觀,很有網紅潛質。

走進劇場,則又立馬回到了老戲園子的感覺。新的劇場還是分為上下兩層,坐席總數為320座。一層約有290個座位,其中36個是古風茶座,二層有30個貴賓沙發席位。場内主體顔色為朱紅色,舞台和劇場上方的藻井有大量手工繪制的裝飾彩繪,在傳統的“旋子彩繪”上增加了大量寓意吉祥的“萬字不到頭”圖案,與吉祥戲院的名字相呼應。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據重建工程承建方北京住總集團介紹,劇場的造型牆面、彩繪藻井、看上去金燦燦的鬥拱,很像是傳統的木質建築,其實為了符合公共場所嚴格的消防規定,大量使用了新型建築材料GRG——預鑄式高強度玻璃纖維石膏闆。這是一種特殊的石膏裝飾材料,可以由設計師随意造型,制成各種面闆和功能性産品,同時還能抵禦外部環境造成的破損、變形和開裂。如此大面積使用這種材料并結合傳統彩繪工藝呈現吊頂,在全國都十分罕見。

段思明介紹,“原聲劇場”也是新吉祥的一大特色。劇場内部聲學設計和聲光裝置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收聲和音響效果都非常好,演員甚至可以不帶麥克風進行原聲演出,這樣的視聽效果在北京的小劇場可謂是首屈一指。另外,觀衆距離舞台非常近,可以說場内每個位置都是VIP。同時,劇場設計了伸縮座椅等多功能設施,場地空間靈活多變,為舉辦多種類型的演出和商業活動創造條件。未來,吉祥戲院将成為彙聚京昆名家的高端演出場所、國粹藝術傳承展示體驗基地和多元文化活動平台。

吉祥戲院董事長富博洋是一名專業平劇演員、舞台監督。他對吉祥戲院有着深厚的感情,12歲還在戲曲學校學習時就曾在這裡演出,畢業後又配置設定至梅蘭芳劇團,擔任副團長時一直跟随梅葆玖先生左右,也親眼看到老先生為重建吉祥四處奔走。如今以新身份重返吉祥戲院,他希望能夠努力将這座帶着昔日榮光的老劇院經營成王府井乃至北京市的一個新型文旅地标,讓自己鐘愛的平劇事業有新的傳播平台。

副稿

名家記憶裡的“吉祥”

葉金援:那是傳統戲曲的一方福地

(73歲 武生名家 葉盛長之子)

我小時候很喜歡去吉祥看戲,因為去之前可以先去東安市場逛一逛,還可以在東來順、馄饨侯吃飯,有時父親和伯父還帶我去吃西餐,王府井小吃店就在戲院旁邊,那兒的奶油炸糕特别好吃。

吉祥可以說是傳統戲曲的一塊福地,當時的劇場雖然不大但勝在緊湊,音響也非常好,再加上它處于中心位置,距離各個城區都不太遠,觀衆都很喜歡去。許多藝術名家成名都和吉祥分不開,家裡的長輩們經常在那裡演戲。對我而言,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劇場,1988年我在吉祥舉辦了第一個專場演出,一晚上演出四個武生劇目,效果非常好。

獨家 | 闊别28載,“吉祥”歸來再續梨園佳話

梅家和吉祥戲院淵源頗深,老梅先生(梅蘭芳)和小梅先生(梅葆玖)都在那裡有過重要演出。吉祥拆了那麼多年,但梅葆玖一直沒有搬離幹面胡同,就因為那裡離吉祥近,期待着吉祥能早日重建。在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時,幾乎每年提案都會提到這件事。2013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小梅先生特别希望能在吉祥舉行紀念活動,拉我去那邊看過好幾次,遺憾的是心願最終未能滿足。

聽到吉祥重新開業的消息特别高興,為吉祥高興,也為梅先生高興。雖然今天的吉祥沒有以前大了,但相信它會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成為傳統戲曲的福地。

馬小曼:吉祥的觀衆懂戲的多,能提很好的意見

( 74歲 旦角名家 馬連良之女)

我大概是六七歲的時候開始去吉祥看戲,在那裡看過父親演的很多戲。不過,我都是被父親帶着去的,很少坐在台下看戲。他總是帶我去背景化妝間,等他演戲的時候我就搬把椅子坐在台口看,他演出完了我再跟着他回化妝間,不許我亂跑。後來我從戲校畢業也在吉祥演了不少戲,比如《斷橋》《四郎探母》。對年輕演員來說,吉祥是個很好的劇場,它的觀衆緣特别好,懂戲的人很多,能為你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見。

燕守平:“吉祥”的演出很火,票很好賣

(80歲 京胡名家)

吉祥戲院在當時屬于硬體比較好的劇場,觀衆席有上下兩層樓,背景也是兩層樓,演員化妝在二樓,穿服裝在一樓,比較寬敞。北京東城愛看戲曲的觀衆也多,以前彭真市長就經常自己買票去吉祥看戲。吉祥的演出很火,票也很好賣,大家都願意去那裡看演出。年輕人剛開始去那裡演出時會很緊張,漸漸地熟悉了才能放松下來。吉祥戲院的觀衆特别好,給了我許多鼓勵。有一次,我在那裡給譚元壽先生伴奏《打金磚》,雖然那時候我水準還有限,但很多觀衆鼓勵我“小年輕,拉得不錯!”吉祥戲院如今重新開業,希望能夠培養更多年輕演員。

張永和:它又大又講究,是當時最上座的戲園子

(83歲 編劇、戲曲研究學者)

我大概四五歲就開始在吉祥看戲,在那兒看過譚富英、馬連良、梅蘭芳、李少春、葉盛蘭、趙燕俠等好多名角大師的戲。那時候内城戲園子很少,大部分都在前門外,大栅欄、鮮魚口那裡。大家都很喜歡吉祥,孩子們喜歡是因為它挨着東來順,看戲前可以先去吃涮肉,散戲了可以去森隆飯店吃宵夜;大人喜歡吉祥,因為它比較新,座位比較舒适。梅蘭芳、馬連良先生喜歡在吉祥演出,因為它又大又講究,是當時最上座的戲園子。吉祥對過還有個叫清華園的澡堂子,有的角兒演出前後還會去那兒泡澡。

1993年吉祥拆的時候,劇場經理跟我們說,沒事兒,過兩年就蓋起來了,我們也都抱着很大的希望,誰知道一等就是這麼多年。現在終于又開業了,我這心裡别提多高興了,雖然座位比以前少了,但是也可以走小而精的路線,還是可以演很多戲的。

連結

吉祥戲院演出曆史脈絡(部分)

1906年,大公主府總管太監王德祥出資,在東安市場内東北隅建起吉祥園。

1914年1月22日,王瑤卿排演《萬裡緣》于吉祥園。

1915年至1918年,梅蘭芳在吉祥園陸續編排《宦海潮》《鄧霞姑》《嫦娥奔月》《黛玉葬花》《一縷麻》《千金一笑》《天女散花》《童女斬蛇》《麻姑獻壽》等劇目并首演。

1918年10月19日,餘叔岩和梅蘭芳首次合作演出《遊龍戲鳳》。

1931年5月23、24日,馬連良“扶風社”初次公演《蘇武牧羊》。

1932年2月24日,奚嘯伯在吉祥園演出舞台生涯第一出戲《珠簾寨》。

1932年2月,言菊朋自行組班,在吉祥園長期駐場演出。

1935年,張君秋與雷喜福合作《女起解》唱紅京城。

1949年6月25日,吉祥戲院舉行革新揭幕,首演李少春、袁世海的《野豬林》。

1958年,吉祥戲院劃歸給梅蘭芳劇團。

1966年元旦,吉祥戲院重建竣工開幕時,裘盛戎主演平劇現代戲《雪花飄》,馬連良、張君秋合演《年年有餘》。

1990年8月,為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梅葆玖、馬長禮等名家演出《太真外傳·長生殿》。

1993年10月1至4日,戲劇戲曲界人士聯合發起告别演出。

2021年5月1日 重新開業的吉祥戲院舉行内部試演,演出《紅鬃烈馬》。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藝綻 | 記者 牛春梅 方非

編輯 王金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