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作者:遊者走天下

有人說,自從機關槍發明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

雖然是玩笑話,但不得不說,速射武器的出現确實讓步兵攻擊能力有了質的提高。

發明于1884年的馬克沁機槍是第1種全自動式機槍,這種武器射速達每分鐘550~600發,遠超同時期步槍的發射速度。

例如,1871年服役的馬提尼-亨利步槍每分鐘射速隻有12發,大約是馬克沁機槍的1/50;

馬克沁機槍供彈方式為250釋出制彈鍊,保證了機槍持續的火力輸出。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馬克沁機槍問世之初各國都沒有意識到這将會是一種改變戰場形态的武器,就連英國人自己采購的都不多。

直到1888年10月,在英國陸軍司令加内德的促成下才有了第1批軍方訂單,這批訂單總計為120挺。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陸軍司令加内德)

而第1個裝備馬克沁機槍的軍方機關是英國在新加坡的駐軍,1889年開始,當地的英國武裝開始為據點配發這種武器,當然那時的目的也并不是為了作戰需要,主要考慮到這種武器可以起到對當地人的威懾作用。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要等到1893年,也就是英國軍方采購這種武器五年之後。

19世紀末期,正是西方殖民者侵略非洲的高峰,英國人在今天辛巴維(威)這個地方逐漸建立了殖民統治。

當地人不願意被奴役,開始了大範圍反抗。

在南部非洲,今天辛巴維(威)這個地方生活的恩德貝萊族反抗尤為激烈。

這個民族是祖魯人的一個分支,他們彪悍善戰不願為奴。

1893年,英屬南部非洲上司人詹姆斯決定教訓一下恩德貝萊族,向當地派出了一支武裝。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詹姆斯)

說起來這支武裝算不上是正規軍,他們為英屬南非的警察部隊,是英屬南非公司在1889年建立的準軍事力量。

這支警察部隊大部分是當地土著,隻有小部分是來自英國的白人。

詹姆斯一共派出了700多人,除了步槍外,這支隊伍還配備了5把馬克沁機槍和兩門大炮,這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擁有對當地土著部隊的絕對優勢。

恩德貝萊人這些年在和英國人的打交道中也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隻知道拿着大刀長矛作戰的原始部落,通過各種方式他們也裝備了數量不菲的現代槍支。

同時,他們也非常清楚很難在正面對抗中打敗擁有火力優勢的英國人,是以這一次恩德貝萊人決定通過夜襲的方式取勝。

地點選在了英國人的必經之路,香格納河附近,這裡叢林密布,很适合恩德貝萊人隐蔽自己。河流的阻隔也會讓英國人在被擊敗之後很難逃生。

而且,這次他們集中了主力部隊,足有5000餘人,在兵力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千算萬算,恩德貝萊人漏算了一條,英屬印度的警察部隊可不光是裝備了先進的步槍,還裝備了剛剛列裝發明沒幾年的機關槍,這就讓他們在這場夜襲中變得極為被動。

1893年10月25号淩晨2點,正當英國人沉睡在夢鄉中的時候襲擊開始了。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戰鬥示意圖)

根據英國人的回憶,這場襲擊在最初給他們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外面一片漆黑,他們隻能看見恩德貝萊人火槍發射時槍口的閃光,卻很難鎖定對方的位置。

這個時候就展現出了馬克沁機槍的作用,馬克沁機槍每分鐘射速達550~600發,他們攻擊敵人靠的不是精準射擊,隻要知道大概位置,就能依靠密集火力将附近敵人消滅掉。

是以,雖然外面一片漆黑,但是僅僅依靠槍口發散出的點點火星就能指引馬克沁機槍找到目标。

這場戰鬥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根據目擊者的描述,恩德貝萊人在機槍的掃射下像稻草一樣成片倒下,等他們撤離的時候已經損失了1500多人。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而英軍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共計有4名英國人陣亡,然後還有6人受傷。此外還有英國人的友軍、婦女、兒童等四五十人被殺,估計其中土著士兵占到了二三十人。

值得注意的是,英軍方面的傷亡絕大多數都是在最初遇襲時毫無防備情況下産生的。

但是,如果沒有馬克沁機槍的及時反擊,雙方這場夜戰即使英國人能擊退來犯之敵損失也得遠大于此。

一旦英軍無法将恩德貝萊人封鎖在營地之外,接下來就是雙方短兵相接的混戰,英國人的損失一定會呈指數級上升。

馬克沁機槍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後殖民戰争中開始被英國人越來越多地應用。

馬克沁機槍第1次在戰鬥中亮相,以陣亡4人的代價殺敵1500

正如英國詩人海萊爾·貝洛克所說: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有馬克沁機槍,而他們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