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将徐晃實力超群,緣何卻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關羽或暗藏答案

作者:白馬晉一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陽病逝。第二天清晨,曹丕繼位丞相、魏王,至黃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十七日)曹丕在洛陽去世,為曹丕時代。

在曹丕時代,《三國志·魏書十七·張樂于張徐傳》隻記載徐晃參加過一次戰役:與夏侯尚讨劉備於上庸,破之。但在《資治通鑒•魏紀二:世祖文皇帝下黃初四年(癸卯,公元二二三年)》中有側面記錄徐晃參與另一起戰鬥,即及曹真等圍江陵,破孫盛,吳王遣諸葛瑾等将兵往解圍,夏侯尚擊卻之。六年多時間,徐晃雖隻出戰兩次,還全部集中在前三年裡;但官職及爵位也随曹丕的地位提升而水漲船高:在曹丕即魏王位時,由平寇将軍提拔為右将軍,爵位由都亭侯進封為逯鄉侯(東漢應劭所寫風俗書《風俗通》的介紹,逯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古邑名,具體位置如今已很難确切,大概是在現在的陝西旬邑縣内。);在曹丕篡漢為帝時,官職雖無變化,爵位先由逯鄉侯進封為楊侯,後因鎮守陽平,又由楊侯遷封為陽平侯。

名将徐晃實力超群,緣何卻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關羽或暗藏答案

在曹丕執政七載内,徐晃雖鮮有親自帶兵沖鋒陷陣,但也功成名就,官職及爵位反大踏步提升,原因有三。

其一,慣例。

自古以來的慣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也不例外。曹丕即魏王位及登基為帝後,重用鐘繇、陳群、夏侯尚等平時私交好的人以及賈诩、華歆、司馬懿等争位幫助大的人。徐晃等将領雖忠心耿耿地跟随曹操四處征戰且戰功赫赫,但與曹丕若影若離又不結黨營私,自然被曹丕邊緣化。是以,在曹丕時代,徐晃雖出戰的機會不多,卻能官職由雜号将軍提升為重号将軍,爵位由亭侯進封為縣侯,都是帝王之術,籠絡人心,確定曹魏王朝平穩過渡。

名将徐晃實力超群,緣何卻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關羽或暗藏答案

其二,前例。

俗話說:有樣學樣,無樣看世上。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襄樊戰役中被水淹七軍後,戰敗被俘投降關羽,給曹丕敲響了警鐘。特别是曹操評價于禁那句話“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更是讓曹丕銘記于心。于禁歸順曹操三十年,在生死關頭,毅然決然選擇背叛。更何況,徐晃等其他跟随曹操數十年的舊将,又跟曹丕才幾年,在關系身家性命時,照樣會背叛曹丕。為此,在曹丕執政期間,徐晃等曹操舊部,特别是外姓将領,鮮有被曹丕信任及重用。

名将徐晃實力超群,緣何卻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關羽或暗藏答案

其三,先例。

酌古斟今,是每個人都愛采用的學習方式,曹丕也是如此。對有功之臣不管是授官拜将,還是進封爵位,都是皇帝采用一種褒獎的手段,目的是收買人心,繼續為皇家賣命。再者,曹丕設立定爵制,将曹魏的爵位分制定為九等,從高到低分别是: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内侯。前六等都有國号、封地,其中王為皇室宗親獨有,而公、侯、伯、子、男五等為宗室、功臣皆有;後三等隻有租稅卻無封地,為功臣及名門子弟起家封爵。另外,曹丕還同時規定: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鄉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鄉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國大者郡、小者縣。是以,在魏文帝黃初年間,徐晃等曹操時期的功臣,雖極少帶兵出戰,但因有戰功而被封鄉侯、縣侯,死後才被谥為壯侯(上三等)。

在曹操時期,徐晃擁有一等戰功;可在曹丕時代,徐晃反淪落為二等爵位,即有曹魏内部的體制因素,也有曹丕個人的帝王之術,更有外姓将領的個别問題,讓曹魏統治者不放心而造成。

筆者按:無奈,表示沒有辦法了,無計可施。徐晃,本是曹操時期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曹丕時代僅存的兩位良将之一,雖戰功赫赫,但爵位平平,根本無法使戰功與爵位對等起來。為此,在曹丕時代,造成徐晃如此尴尬地位,都是緣于徐晃是外姓将領而非諸夏侯曹。正所謂:親疏有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