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蠡之見:何必困守杏花村 杏花村到底在哪?

作者:京報網

2016年4月6日訊,跟清明這個節氣有關的詩詞裡,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大概是最為知名的了。相應的,牧童遙指的杏花村,也成為一個特征鮮明的存在,給曆代人們以無數遐想。不過,到了當代,這三個字就不光是一個美麗的符号,而是真金白銀了。據重慶日報報道,數十年來,天南地北有十多個地方都宣稱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這其中,以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競争最為激烈。他們絞盡腦汁引經據典、創作歌曲,甚至對簿公堂。

管蠡之見:何必困守杏花村 杏花村到底在哪?

盛開的杏花。資料圖

在山西旅遊政務網上,杏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對于該地的介紹,官網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詩,成為千古絕唱。早在1957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就已在酒類商品上獲準注冊“杏花村”商标。20年後,經該公司的使用和宣傳,“杏花村”被商标局認定為馳名商标。安徽池州人則認為,“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在池州。杏花村旅遊網上的資料顯示,位于池州西郊的杏花村距今已有1300年曆史,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詩使之名揚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錄于《四庫全書》。而湖北麻城并沒有一味在曆史上下功夫,而是請人根據曆史傳說寫了一首歌《麻城杏花村》。甚至還用上了推理——今年3月31日,麻城市歧亭鎮人大專職副主席鄒良分析稱:歧亭鎮的杏花村,從(杜牧寫詩的)時間節點、心境、氣候、地理位置上分析,都是最合乎情理的。就詩的意境而言,山西汾陽的氣候環境與詩明顯不符,而且與杜牧當時的行迹也銜接不上。如果說詩中所指杏花村在安徽池州,杜牧由黃州這個三等州調往池州這個一等州,亦是升遷之喜又何來“欲斷魂”的凄涼呢?

據報道,這三個地方在争杏花村正統這件事上,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少,當地政府也紛紛背書,打官司、造聲勢絕不手軟。這當然不是三地從官方到民間都對杜牧抱有無緣無故的愛,其主要動機還是看中了“杏花村”所帶來的旅遊資源。無論是從釀酒業跨界旅遊開發的汾陽杏花村,還是入選了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的麻城杏花村。大家也沒什麼遮掩,就是沖着賺錢來的。

但令人困惑的是,這三個地方的決策者憑什麼就斷定了遊客一定會被杏花村這塊招牌給吸引來呢?都到了2016年了,國人旅行的腳步早已經遍布全球,大家在選擇出行目的地的時候再也不會被三言兩語的宣傳所迷惑,而是要詳細考量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交通、住宿等基本設施。不把這些能讓大家“吃好玩好”的基本建設搞上去,卻一門心思争搶一個名頭,未免過于急功近利。三地都叫杏花村,但你有你的“紅杏枝頭春意鬧”,我有我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他可以設計他的“一枝紅杏出牆來”,難道不顯得更有格調?

由是觀之,我們并不是沒有好東西,就像前兩天曝光的上海假奶粉,其實也是合格品。但就是連自己都不認可自己,總要傍着一些高大上的噱頭,似乎才敢于面對消費者、面對人民群衆。說好的自信,到哪裡去了?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