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看振興 |泸州觀文鎮:一庫碧水澆出萬畝青山極度缺水,世代期盼骨幹水利工程一庫一水,生活發生大變化人水相親,生态振興路越走越寬

在觀文鎮群山黛綠間,有一灣碧水。這是古蔺縣目前最大的水庫——觀文水庫。

“再下兩場雨,水庫就可積蓄到1300多萬方……目前,水庫集蓄量達到近700萬方。”古蔺縣觀文鎮重大項目辦主任羅定華一談起水庫,濃厚的古蔺口音便帶着自豪。2009年,他成為水庫工程建設中的一員,全程參與,全程見證。

透過水庫建設一個簡短的時間表:2009年立項,2013年動工,2020年完成省、市、縣三級驗收,6月試蓄水,9月正式蓄水。我們可以看到:觀文水庫不僅承載着“生命之水”,更是古蔺縣在打赢脫貧攻堅戰之後,闊步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線看振興 |泸州觀文鎮:一庫碧水澆出萬畝青山極度缺水,世代期盼骨幹水利工程一庫一水,生活發生大變化人水相親,生态振興路越走越寬

觀文水庫全貌。 李佑天羽 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極度缺水,世代期盼骨幹水利工程</h1>

5月13日,記者驅車行駛在觀文鎮境内。進入雨季,對水庫來說,雨水就是“黃金”。

路上,羅定華告訴記者:由于前期降雨量不足,水庫目前的蓄水量隻有700萬方,但是完全能夠滿足椒園、白泥、觀文三個場鎮的居民生活生産用水。

“其實去年,這三個場鎮的一萬多群衆就用上了水庫的自來水,覆寫面達到百分百。”一旁,複興村五社社長曾慶林很是感慨:這水來的太不容易了!

一線看振興 |泸州觀文鎮:一庫碧水澆出萬畝青山極度缺水,世代期盼骨幹水利工程一庫一水,生活發生大變化人水相親,生态振興路越走越寬

觀文水庫附近居民用上衛生安全的自來水。 李佑天羽 攝

這水,為什麼“來”得這樣難?

由于海拔高,幹旱缺水是觀文鎮的曆史問題。此前,由于一直未曾建有規模水庫,全鎮飲用水源以分散的水井為主。遇到幹旱和每年的枯水期,群衆正常飲用水極度缺乏,缺水高峰期灌溉更無保障,農業生産發展受阻。興建大中型水庫是村民祖祖輩輩長久以來的期盼。

那段缺水的歲月,曾慶林記憶猶新:幹旱季節,村上每隔十天放一次水;有的村民則四處挖地下水,地表浸出的水質極差……全村4000多村民看天吃水,苦不堪言。

2013年11月,大家期望已久的好消息傳來:古蔺縣第一座中型水庫—觀文水庫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同時啟動征地、移民安置工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一庫一水,生活發生大變化</h1>

觀文水庫裡水質清澈,四周青山倒映其中,相融成景。

羅定華告訴記者:壩身高度1094米 ,總庫容1338萬立方米。水庫灌溉管道由總幹渠、白泥幹渠、椒園幹渠和11條支渠組成、幹渠總長32.24千米,管道占地範圍涉及觀文鎮、白泥鎮、椒園鎮、皇華鎮4個鄉鎮8個村。

“當年大家知道要建水庫的時候,四處奔走相告……”曾慶林說,沿途村民們非常配合,2個月便全部完成相關征地工作。

8年時間裡,一次次專題會,推動着項目方案一步步落細落實;一個個期盼眼神,推動着項目加工加點……水庫早日建成,不僅關系着觀文鎮今後的發展,更事關無數觀文人的福祉。

随着蓄水達到設計目标,觀文水庫完全保障了沿途鄉鎮場鎮2.2萬人、3.65萬農村人口用水,6.86萬頭(隻)牲畜用水。

令人可喜的是,水庫建成還帶來幾個方面的突破:複興村的産業園從無到有。去年,村上開辦了1000多畝中藥材産業園,4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實作就業,每月可掙1000-3000元不等的工資;随着水庫環湖公路的建成,周邊的綠化配套日趨完善,前來遊玩的人越來越多,村上首次開起了村民農家樂。

這些變化,村民們之前“想都想不到”。

在永安村四社村民楊登成家裡,她隻需輕輕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就流了出來。作為一名遷移戶,楊登成的生活也因為水庫工程得到極大改善:去年搬進了兩層樓房新居,水庫環湖公路修到新家門口,出門十分便捷。

一線看振興 |泸州觀文鎮:一庫碧水澆出萬畝青山極度缺水,世代期盼骨幹水利工程一庫一水,生活發生大變化人水相親,生态振興路越走越寬

觀文水庫大壩周邊的觀光步行道。 李佑天羽 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人水相親,生态振興路越走越寬</h1>

水來了,景美了,如何推動觀文山鄉向綠色崛起的道路一步步前行?

觀文鎮鎮長徐采介紹,近年來,觀文鎮下足精細化“繡花”功夫,紮實推進産業扶持、金融扶貧、轉移就業、定點幫扶,全鎮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曆史性成就。

特别是在産業方面,因為有了灌溉水源,觀文鎮立足農牧配套、種養結合的生态循環農業發展思路,通過“精‘點’、長‘線’、擴‘面’”的方式,圍繞觀文水庫環線,觀文、回龍、荒田三個片區的區位布局,逐漸形成了以丫杈豬、肉牛、中藥材、食用菌、稻田(藕田)養魚和猕猴桃六個示範基地為主的産業格局,萬畝青山因水會變得越來越綠。

目前,觀文水庫大壩周邊2.75公裡步行道以及3個觀光亭等配套設施正在建設,将以旅遊+生态模式展示觀文鎮水庫環線新面貌。

可以想象,通過這種生态輻射效應的推動,觀文鎮美麗鄉村建設将得到不斷突破,成為生态經濟崛起的新引擎。

“人越來越多了,村裡越來越熱鬧。”楊登成期盼着,家鄉的這片青山秀水,能被更多人知曉。(泸州日報記者 劉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