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蓬溪的譚氏兄弟

全媒體記者 王錫剛

遂甯蓬溪曆代人才輩出。在明代,蓬溪縣有43人在鄉試時中舉。其中9人通過殿試,登進士第。其中,譚氏為明代蓬溪縣望族,考中舉人達到了12人,其中又有6人考中進士,占明代蓬溪進士總數的三分之二,特别是譚缵、譚闾、譚維兄弟三人,皆金榜題名,号稱“一門兄弟三進士”。

譚缵,字元孝,正德二年(1507)鄉試中舉,正德十二年(1517)參加會試、殿試,考中三甲第180名進士。譚缵最開始被任命為行人,後來升為江西道監察禦史。但是在“議大禮”中,譚缵的觀點讓皇帝怒不可遏,對他當場行使了杖責之刑。

後來,譚缵又參與了彈劾權貴強奪民田事,引起了一些麻煩。再後來,他又彈劾翰林院掌院學士、吏部尚書汪宏。汪宏被氣得面紅耳赤,問他:“你何必要這樣呢?”譚缵憤怒地回答道:“作為一名禦史,既然知道你的事情,絲毫不敢隐瞞。”當時人們稱贊他為“鐵面禦史”。嘉靖十一年,譚缵升為河南副使。

譚缵擅長寫文章,正德六年(1511)撰《寶蓋山金文禅寺記》;嘉靖元年(1522)撰《立馬堵錢氏為陶記》;嘉靖五年(1526)十月,撰《寶梵寺修造記》。特别是《寶梵寺修造記》一文,十分珍貴,是今人研究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寶梵寺及壁畫的最早、最詳實的史料。

譚缵的弟弟譚闾,于正德二年(1507)參加鄉試,與譚缵一同考中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考中三甲第105名進士。官曆陝西副使,兵備固原,并開始修邊牆以禦外患,他分兵駐守,讓敵人不敢來犯。譚闾在任職期間,邊境安甯,多次受到朝廷的封賞。譚闾善書法,《蜀人物志》和《四川通志》載有其事迹。

譚缵的三弟譚維,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二甲第53名進士,曾任戶部主事。離開蓬溪後,他終日思念母親,人稱至孝。後來,巡按禦史出巡到蓬溪時,贈匾表彰譚氏家族:忠孝世家。譚缵、譚闾譚維先後登進士第,讓蓬溪轟動一時,人們特在縣城北門外,建立“弟兄進士坊”,作為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