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作者:條哥的曆史手劄

這是一艘沉沒了1200多年的貨船,上面裝滿了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大約有67000多件,絕大多數都是出自長沙官窯的瓷器,但奇怪的是,但翻遍古代亞洲水域的史料,找不到任何關于這條船的記載。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關于這艘沉船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h1>

1997年,印尼當地一家打撈公司找到德國人蒂爾曼·沃特法,想要請他幫忙打撈一艘沉船。

在上世個世紀的最後幾年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海域裡,印尼的漁民在捕撈海參的過程中,總能發現一些長滿海蛎的瓷器,這些瓷器年代久遠,制作優良、紋飾古樸精美,與當地的瓷器審美風格截然不同。

漁民的發現引起了一些尋寶者的注意,于是,在獲得當地政府的許可後,這家印尼公司派人找到沃特法,想要和他合作,尋找海底的古代珍寶。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說起這個沃特法,在探尋海底寶物的曆史上,他可是個著名的人物。他原來是德國一家水泥廠的老闆,為人喜歡追求刺激,充滿好奇心。1996年的時候,在一次閑聊中,他無意中聽到廠裡的印尼勞工提到,印尼的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海域裡,隐藏着大量神奇的古代珍寶。這個消息引起了他極大地好奇。

在好奇心的趨勢下,也是在财富利益的刺激下,他決定去印度尼西亞碰碰運氣。1997年,在購買了一些專業潛水裝置後,就在勞工的陪伴下來到了印尼。不知道是他運氣好,還是别的什麼原因,他很快就發現了一艘中國宋代的沉船,撈出了一大批中國北宋瓷器和印尼金币。1998年上半年,他又在這一海域打撈起一艘中國明代的沉船,收獲了大批明代瓷器。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蒂爾曼·沃特法

兩次發現不僅讓沃特法獲益頗多,也讓他從此在尋寶界聲名大噪。是以當這一海域附近的勿裡洞島又一次發現疑似古代沉船時,印尼人很快就想到了他和他成立的“海底探索”公司。

對于印尼人的邀請,沃特法欣然同意,兩次的成功讓他對這片海域,早就有了難以言說的情感。隻是這一次,沃特法怎麼都不會想到,他的這個決定,不僅改寫了他的命運,也讓他叩開了,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動的“新世紀大門”。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1998年9月,沃特法駕船來到了發現瓷器的勿裡洞島。在漁民的訓示下,沃特法在17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艘古代沉船。船體大部分都被密密麻麻的珊瑚和浮遊生物所包裹,凝結成一層厚厚的沉積物。雖然船體被珊瑚結構等沉積物包裹,借接着微弱的光線,沃特法還是隐隐約約地看到,這艘船上裝滿了器物,這個發現,讓沃特法興奮不已。

望着眼前即将浮出海面的巨大寶藏,沃特法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對沉船的打撈工作。首先,他先組織人群對沉船表面的沉積物進行了清理,讓沉船的整個殘骸完整地呈現出來。因為沉船大多沉沒在海泥中,淤泥裡沒有氧氣,加上船體表面,那層厚厚的沉積物的保護,船體本身基本儲存完好。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船内儲存有大量精美的瓷器、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其中絕大多數瓷器都是來自中國大唐,之後,這些精美瓷器、金銀器物和珍貴珠寶也被陸續打撈出海面。

發現沉船的地方,有着一大片黑礁石,是以沃特法決定,将這艘沉船命名為“黑石号”。

奇怪的是,關于這條船的來路,沃特法翻遍所有古代亞洲水域的史料,都沒有找到任何關于這條船的記載。不過,在打撈出的瓷器中,沃特法發現,其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瓷碗上,寫着幾個清晰的漢字: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h1>

寶曆,是中國唐代第十三位皇帝:唐敬宗李湛的年号。寶曆二年,也就是唐敬宗登基的第二年,差不多是在公元826年左右,此時,正是我國唐代的中後期。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那麼這艘沉船會是中國的航船嗎?

為了弄清楚“黑石号”的來曆,在将船體打撈出水後,沃特法帶着一塊船體木材的碎片,來到了一家考古木材研究所,進行專業的年代分析。很快,檢驗結果就出來了。

檢驗結果證明,制作“黑石号”的木材叫“緬伽木”,這是一種出自公元700年-900年的紅木,在古代,隻有非洲的塞内加爾到烏幹達一代才有。而那一段時間,隻有阿拉伯人會使用這種木料來造船。

根據這個發現,沃特法懷疑,這艘船可能來自阿拉伯,為了證明這個猜測,沃特法又請來專家對船體結構進行研究,經過測量與研究,專家發現,這艘船長約18米,寬約6,4米。船頭有一根桅杆,也就說,這艘船隻依靠一根桅杆支撐風帆提供動力。更讓專家感到驚訝的是,在這艘船上,專家沒有發現一根用于固定船體的釘子,船體由木闆用椰殼纖維制成的細繩連接配接而成。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黑石号複原模型

關于這種造船的方法,在晚唐人劉恂寫的地理雜記《嶺表錄異》中有過記載:

賈人船不用鐵釘,隻使桄榔須系縛,以橄榄糖泥之,糖乾甚堅,入水如漆也。”

意思就是說,這種船制作的時候,不會使用鐵釘,隻用桄榔的纖維系住,而這一類型的船,又被稱作縫合帆船,制作的時候,勞工需要先在木闆連接配接處2厘米左右的地方鑽孔,孔的位置彼此相距4厘米,整艘船需要縫合20多萬針才能完成,木闆之間和縫線下方,勞工會使用一種特殊的,具有防水功能的樹皮,這樣就能預防船體的鑽孔漏水。

用這樣方式制作的船,哪怕是在洶湧的大海中航行,也能保證滴水不漏。這種船在今天非洲的阿曼地區仍然可以找到。專家認為,這是一艘單桅縫合帆船。

這樣的帆船沒有引擎,全部依靠自然風力在海上航行。根據船體的制造材料和制造技術,專家認為,這艘船應該是阿拉伯人制造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艘阿拉伯的船,會裝滿中國的瓷器沉沒在印尼海域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h1>

在清理貨物的過程中,從業人員驚奇地發現,在“黑石号”上有着包括銅鏡、香料罐、水罐、金銀器和唐代錢币在内的大量貨物,種類豐富,總數超過了6萬件,但其中最多的還是瓷器,占總數的98%。

雖然已經在海水中沉睡了千年,但是這些瓷器依然是光彩依舊,色澤如新。其中有一件白釉綠彩帶把壺,尤為引人注目。此壺高約1米,長頸圓腹,喇叭足,口沿和肩部有一根把手,把手上端是一個蛇頭,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依舊可以說是精緻生動。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在這衆多的瓷器裡,有三件是唐代的釉下彩青花瓷器,這些瓷器出産于唐代洛陽附近的鞏縣窯。這也是目前發現最早、儲存最完整的中國青花瓷。這表明,早在唐代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可以燒制青花瓷了,不過與今天所熟知的的青花瓷器不同,唐代的青花瓷有一種釉陶的感覺,這是因為唐代的青花瓷使用中低溫燒制的。

剩下的瓷器,除了部分來自越州的青瓷和北方的瓷器,剩下的大多數都來自長沙窯,有5萬7000多件,在已經出土的文物裡,從來還沒有出現過,數量如此多的長沙窯的瓷器。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這些來自長沙窯的瓷器中,有差不多5萬件都是瓷碗,這些瓷碗色彩鮮豔,紋飾豐富,除了中國傳統畫花鳥蟲草紋外,還有包括阿拉伯人肖像和文字在内的外國紋樣。甚至有的瓷器上還刻寫了可蘭經《可蘭經》的銘文,這在我國境内發現的唐代瓷器裡,幾乎是不可見的。

充滿異域風情的紋樣,毫無疑問,是為了符合購買者的審美,這個發現從側面表明,這批來自長沙窯的瓷器是為了出口而制造的。

一直以來,長沙窯都被認為是一個土窯,它的瓷器往往也是粗糙、廉價的代名詞。但是黑石号上的這些瓷器卻告訴我們,早在唐代的時候,長沙窯就已經走出國門,遠銷海外了,并且深受海外人士的喜愛。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除此之外,“黑石号”上還出水了30枚左右的銅鏡,在出水的銅鏡中,包含漢代、隋代的銅鏡,但數量最多的還是唐代早期的葡萄紋鏡。其中有一枚“江心鏡”引起了衆人的注意。

根據鏡面上的銘文: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揚子江心百煉造成,專家推測,這面鏡子大約是在759年制造。關于“江心鏡”的記載,最早見于公元710年,古人認為這是一種具有神奇力量的銅鏡,而且江心鏡隻在揚州出産。除此之外,黑石号上還發現了很多的很多隻有揚州能制作的工藝精湛,花紋精美的金銀器。

<h1 class="pgc-h-arrow-right">05</h1>

充滿異域風格的瓷器紋樣,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貨物,這些無一不表明,這是一艘來自阿拉伯的商船。

在波斯灣的頂端,有一個叫埃爾烏布拉的港口,銜接底格裡斯河,阿拉伯人稱它是“通往巴林、阿曼和中國的港口”。根據曆史記載,早在公元636年,我國就已經和阿拉伯人有了一定的貿易活動。黑石号則為我們提供了曆史上第一個證明阿拉伯人來中國貿易的實物證明。

如此一來,關于上面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這艘阿拉伯的船,會裝滿中國的瓷器沉沒在印尼海域,似乎有了答案。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大約在公元830左右,一艘阿拉伯商船從西方來到當時大唐帝國的最重要港口:揚州。在當時,揚州是中國最大,也是最主要的陶瓷市場和外銷港口。專家推測,黑石号上發現的大量瓷器極有可能是阿拉伯商人從揚州購買的。

一路上,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導航,靠觀察陸地表示和辨認當地植物等最原始的方法,尋找前行的方向。在揚州盡情地采購後,又一路北上,到達廣州。在廣州,“黑石号”上的商人将采購後的瓷器進行了精心的包裝,補充了遠洋需要的水和食物,在冬季的季風中開始了自己的返航之路。

隻是,這一次的返航并不像之前的那樣順利,

當這艘裝滿貨物的商船從廣州出發,行駛到距離印尼勿裡洞島的蘇門答臘海域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風暴,讓“黑石号”撞上了黑色的暗礁。雖然,這艘利用纖維植物纖維凝成的繩索“縫合”起來的船,在某種程度上有着無可非議的防水性能,但是卻不能夠抵禦強烈的風暴,也是以,這艘裝滿中國寶藏的阿拉伯商船,從此隻能深藏于大海之中,靜靜等待着後人的發現。

1998年,印尼海底發現神秘沉船,船上裝滿中國珍寶,1200年不腐010203040506

<h1 class="pgc-h-arrow-right">06</h1>

至于船上的那些珍貴瓷器,在“黑石号”完全打撈後,沃特法本來是想讓這些瓷器回到它們的故鄉,中國。但是因為當初打撈時,沃特法曾與印尼的打撈公司簽訂協定,禁止黑石号文物拆分出售。而他們開出的4000萬美金,在當時差不多這和人民币3億元,着實是一筆巨款,沒有哪個‬博物館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是以最終不了了之。

最終,“黑石号”上的所有文物,被新加坡酒店大亨邱德拔的後人出資,協助新加坡聖淘沙休閑集團以3000萬美金購買,并于2005年永久落戶新加坡,目前收藏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邱德拔藝術館裡。

雖然這批文物最終還是回到了華人的手裡,但是卻不能回到故土,不得不說還是有些遺憾啊,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