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作者:一歸曆史

清代末年的時候,紫禁城内閣庫房中,珍藏有重達15萬斤的古籍。這些古籍中的每一本,都記載了中國曆史的悠久文化,承載了古人寶貴的思想智慧。

古籍中的每一個字元、圖号,都是中國古代文人用心血譜寫出來的。這些古籍當中的任何一本,放在現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市場上,都是無價之寶。

然而這15萬斤古籍的下場,卻是被當做廢紙賤賣,最終以4000元的廢紙價給賣了出去。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15萬斤古籍像廢紙一樣被塞進八千多個麻袋,最後以4000銀元的價格賣了出去。現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來。這批古籍為什麼沒有被妥善保管起來?當時管理這批古籍的人是誰?

這批古籍又流落到何處?這些古籍又記載了些什麼内容?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索清末民初“八千麻袋事件”背後的來龍去脈。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對應着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然後就是我們熟知的黃河流域。

四大流域誕生了繁盛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代文明皆發源于此。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造出銅冶煉技術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哲學著作以及軍事著作的國家。

這些文明、文化與創造,最早都是通過什麼方式流傳下來的呢?據考古研究人員發現,上古時期,古代人會用結繩記事,也會在龜背、石頭、竹闆上刻下文字或符号。

經過千年的發展,在東漢元興元年的時候,中國蔡倫完成了對造紙術的改進。人們可以利用雜草、樹皮、漁網等簡易材料,輕松制作出能用來書寫的紙張,極大改變了文明的傳播與記載方式。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千年文明,濃縮成一頁頁的曆史典籍。一本本古籍著作,雖不會呼吸,卻能穿越時空,與不同時代的人産生交流。古籍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成了文明交融的光榮使命。

但卻因為不能說話,也不會活動,甚至連最基本的逃跑動作都沒有,曆經千年的戰火紛亂,古籍文物的現狀也相當凄慘。

據說,中國有至少1700萬件的文物流失在世界各地,這些流失的文物加起來足足抵得上10個故宮館藏。英國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法國盧浮宮、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都珍藏有中國文物過萬的文物。

這些文物至少還被流傳了下來。而在中國的戰争中,燒毀、埋藏、變賣、損毀的文物古籍,不計其數。

我們常說,世間最珍貴的也許是時間。任何金錢都換不回時間。古籍文物作為曆朝曆代的珍藏品,亦是變相的時間凝結産物。任何一本古籍,都記載了古時人民的智慧,是市場上流動的金錢所不能交換的。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把古籍當成廢紙,以麻袋裝運,賤賣給書店、紙廠。這種蠢事,卻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鬧得最沸沸揚揚的一件事,當屬于清末民初的“八千麻袋事件”。這是發生在20世紀初的事情。在紫禁城東南隅内閣大堂的東側,有一個名為内閣大庫的庫房。這個内閣大庫是清代的中央檔案館。相傳,這裡珍藏了文淵閣的浩瀚典籍,也是收藏清政府宮廷重要文獻資料的地方。

紫金閣的這些古籍很多都是明清朝代書籍的孤本、殘本,有着重要的曆史研究價值。但是清朝當時看守的門衛并不把這些古籍當回事,在清理雜物的時候,就把古籍随處丢棄在一旁。庫管覺得占地方,還打算把這些古籍給燒掉。這件事情傳到了清朝的學部那裡。

學部有個參事叫羅振玉。羅振玉聽說這個事情後,就到内閣大庫翻閱了一番。這一翻閱可把羅振玉吓壞了。這些古籍記載中國明清以前很多詳細資料,有史書、聖訓、诏書、起居注等各種書籍。每一本古籍都有重要的曆史參考價值。羅振玉知道這些古籍都是無價之寶,他立刻向朝廷上奏,以修繕内閣大庫為由,請求把這些古籍檔案交由他來保管。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同時羅振玉也找到了湖廣總督張之洞,告訴張之洞這些古籍的珍貴價值。張之洞也是一位明事理的清朝大臣。張之洞對此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幹預。最終,朝廷準奏。羅振玉便開始了對古籍整理分類的工作。經過日夜分整,這些古籍被羅振玉收錄到8000個麻袋中。

當時的清政府上下腐敗不堪,從内到外都散發着頹敗的氣息。朝廷哪裡有閑心去操心這些書籍,能答應羅振玉前去整理,已經可以說是“法外開恩”的做法,裝進麻袋,也是羅振玉無奈之舉。羅振玉差人把這麼8000多麻袋的古籍送到國子監儲存。

随後,這些古籍便安靜地放置一處。麻袋外的世界已經是天翻地覆。清末時期,國家戰亂紛争。清政府逐漸被西方列強掏空了底子。中國各地爆發起義革命的活動。這些古籍也就身處戰亂之中,哪裡能免受災禍。1912年,清政府宣告滅亡。清朝大臣死的死、逃的逃。這批古籍也漸漸被世人遺忘。辛亥革命爆發後,這8000麻袋的古籍淪落到北洋政府的手中。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北洋政府是什麼地方?那是雁過也要拔下毛的所在。起初,北洋政府覺得這8000麻袋的古籍如同雞肋一般,沒有一點實用價值,既不是金條,也是銀元,就把它當成破爛随意丢棄一角。後來北洋政府财政出了些問題。

漸漸地,北洋政府有人盯上了這批古籍。能賣的東西都賣了,這8000麻袋“廢紙”,怎麼着也值幾個錢?于是,北洋政府派人呼呼啦啦地把這些珍貴古籍,轉手賣給了一個造紙廠。

古人嘔心瀝血著作的15萬斤珍貴古籍,最終賤賣的價值隻有4000銀元。當時的羅振玉打聽到這個消息後,痛心疾首。他整理古籍一輩子,研究了古卷一輩子,從來沒有聽說把古籍當成廢紙賣出去的。

羅振玉于心不忍,窮盡了自己畢生所有的積蓄,把這些古籍追要了回來。值得一提的是,光是這些古籍運輸的費用,都不是一個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更何況,這些8000麻袋古籍安置在何處也是一個問題。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古文學家羅振玉舍棄财富,保護古籍的行為,實在是文人志士的第一大勇氣。不過讓人略感失望的是,盡管羅振玉愛書心切,但沒過幾年,他的生活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他沒有能力再繼續保護這些古籍,卻不忍心古籍再流落漂泊。就将這些古籍轉手賣給了一個名叫李盛铎的收藏家。收藏家至少要比造紙廠能夠善待古籍。

李盛铎收藏古籍的這段時間,還重新把它們進行了分類整理。後來,李盛铎把其中一部分古籍轉手送給了溥儀等友人。這些古籍在這颠沛流離的過程中,也遺失了不少。

其中一大部分都已經遺失在民間。建國後,中國國家研究曆史語言的研究所重新探尋古籍下落。最終也隻找到了剩下的300多萬本書。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這些僅存的珍貴文物,如今就妥善安放在中國曆史檔案館。曆經百年巨變,15萬斤的古籍“瘦了一大圈”,最終也算是找到了一個栖身的歸宿。在中國曆史檔案館,中國的古文學研究學者們對其進行了精心的整理、歸類,并對破損的古籍頁面進行了技術修複。翻開那一頁頁殘缺的古籍,一頁頁沁透在紙的古代文字,記錄了幾百甚至千年以前的古人的生活面貌與時代滄桑。

這些古籍的現狀讓人感歎。它們就像破舊的中國一樣,在時代的浪濤中,不斷磨洗,不斷侵蝕。最後經由檔案館從業人員手指的撫摸與修補,重制生機。這“八千麻袋事件”也隻是中國古文物的一個縮影。中國曆史文獻浩瀚如煙,曆史上曾多次出現古文流失事件。其中最慘重的,首當其沖就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中國諸多珍貴的瓷器、文物都被英法這些強盜一朝奪取。那些不能帶走的、或帶不走的文物,都被強盜們一把火燒為灰燼。如今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園,就珍藏有三萬件珍貴的中國文物,裡面堆積着像天堂一樣的寶物,寶物的出處即是中國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之後,八國聯軍再次踏上了侵華的道路。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1900年,中國文物再次遭到滅頂浩劫。很多侵略者并不知道中國文物的價值。比如中國東晉顧恺之的《女史箴圖》,在大英博物館被截斷三節,數百幅中國書畫在博物館庫房中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放至發黴、蟲蛀。

民國時期,西方列強從中國西部撬開了勒索的大門。對中國敦煌莫高窟進行了大肆掠奪,敦煌莫高窟當時儲存有非常豐富的經卷、文書,卻都成噸成噸地被侵略者們運往本國。到了日軍侵華的時候,日本侵略者不僅在中華大地上殘害生命,也沒有放過中國珍貴的曆史文物。

1932年,上海地區十餘所高校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宋明時代近4萬藏書被日軍損毀。東方圖書館在損毀前有“亞洲第一圖書館”的頂級稱号。但是日本入侵之後,一把火把東方圖書館燒成一片廢墟。50多萬藏書,上千年的文化典籍,一把火,全燒沒了。1932年僞滿洲國成立,日本僞軍在東北焚書,650萬冊書籍檔案,從世界消失。

1932年,我國珍貴寶物被當成廢紙賣了4000元,如今幾十億也買不回

據不完全統計,日軍造成我國文獻資源,有近3000萬冊遭到損毀。中國古籍文獻在千百年的傳承中,終究逃不過敵軍一把火的宿命。縱觀曆史,中國文物提供給我們珍貴的曆史智慧,向我們訴說了一個個曆史故事,指導着我們朝向真善美的道路前行,指引着文、藝、禮、醫、政等領域的蓬勃發展。

但是也有一大部分的中國文物,如我們所講的這些,逃不過損毀的命運。這些古籍的命運向我們展示了戰争的可怖,也警示着我們,應當牢記曆史,不忘國恥,在默默發展中,努力傳承好中國文化,發揚中國精神。如此,我們才能在侵略者入侵的時候,給予強有力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