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五千年的中華曆史長河,湧現出了許多帝王,他們曾經煊赫一時,有的是曆史長河中的順風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淩,有的是與水俱下的泥沙,總之,浩浩曆史千百載,滾滾紅塵萬古名,史海鈎沉,各領風騷,薪火相傳,承繼着悠久的中華曆史。這麼多帝王,我們細細思量他們在曆史上的價值和分量,還是有輕有重的。

但也有的皇帝起于微末之衆,最終成就帝王之業。而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從小吃不飽飯,靠給地主家放牛,甚至他連正名都沒有,後來一場瘟疫奪走了他親人的生命,他隻能到寺廟出家為僧。。。。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從一個放牛娃流浪兒,最終成為開國君主,實作了從草根到皇帝的逆襲。這個絕非偶然,它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什麼呢?
朱元璋
朱元璋能夠崛起并能夠成功奪得天下,在農民起義的各路人馬中脫穎而出,固然與當時時代的大勢分不開,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在朱元璋本身。他能夠精準地猜測多種不同人的人格類型和心理。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 原名朱重八、朱興宗,祖籍是江蘇沛縣,他與漢代開國皇帝劉邦是同鄉。後家族遷徙于濠州(今安徽鳳陽)。朱元璋十歲的時候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當時的社會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出家為僧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隻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但是連買棺材的錢沒有,連埋葬父母的土地都沒有。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
他到皇覺寺剃發為僧,十七歲時,他四處雲遊,乞讨流浪的生活持續了三年。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
郭子興
至正十一年,紅旗軍揭竿而起。第二年,郭子興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後來朱元璋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于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率軍攻城略地的隊伍紀律嚴明,受到了不斷地提拔。
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成了隊伍上的主帥。朱元璋在當起義軍領袖的時候,注重收買人心,眼光遠比格局大。期間一直奉行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
陳友諒
但是朱元璋也有許多的勁敵,長江上遊的陳友諒,長江下流的張士誠,東南鄰國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标隻是保土割據,而張士誠最沒用決心,對元朝的态度搖擺不定。是以,朱元璋的心腹大患就是陳友諒。經過16年的征戰讨伐,朱元璋統一全國。
由于自己小的時候的貧苦,朱元璋在位期間,頒布了許多利民的政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
徐達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争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産熱情高漲。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産逐漸恢複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随着當皇帝的時日漸長,朱元璋的疑心越來越重,他将自己的忠臣良将屠戮殆盡,此時仍然不滿足,經常因為一件小事就懷疑底下的大臣有異心,動手殺人。
晚年的朱元璋
朱元璋稱帝之後,将之前與下屬的關系從上下級的關系過渡到君臣關系。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不斷教育他們堅守君臣之道,遵紀守法,而且頒布針對性的法令制度。與君臣之間的權力之争,朱元璋轉化為法治和破壞法治之争,充分利用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威。
朱元璋的一生可謂是“憂危積心,日勤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