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平等版封面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初版版權頁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三版版權頁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開明版封面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現代版封面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開明版版權頁圖檔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1929年9月25日刊登預告的《申報》

洪深 馬彥祥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趣談

1930年2月22日刊登了《西線無戰事引起法律問題》的《申報》

寒齋有一本《西線無戰事》,德國雷馬克著,洪深、馬彥祥合譯,1930年3月上海平等書局再版本,“本書所寫的是八個尋常的步兵——克脫、克洛勃、賈登、萊爾、謬勒、台脫林、開曼利契和本書主人公保爾自己——在西線戰壕裡所受的痛苦,在後方所經曆的生活和他們對于這時代的劫運的感想……”(馬彥祥序言),小說反映了一名普通戰士的戰争經曆,用沉郁、冷靜的筆頌揚了萌生于戰場、成長于炮火之下的人道主義情懷。

近讀吳曉東《<西部無戰事>與三十年代的“非戰小說”》(載《讀書》2014年第10期),文中談到現代版、平等版的《西線無戰事》,“……洪深、馬彥祥的合譯本……在一九二九年十月即由現代書局出版,這一譯本上海平等書局也在一九二九年十月同時印行”。作者認為同時存在現代版、平等版,于1929年10月同時印行。

筆者就此書的版本問題寫信向北京師範大學現代文史專家朱金順請教,朱教授回信提供了好幾處史料,結論是:“依據相關資料明确有平等書局和現代書局兩種版本的《西線無戰事》在上海出版,二者關系我說不清。”

筆者經多方爬梳,發現在現代書局版、平等書局版之外,還有開明書店版。目前見到的各版版權頁、扉頁的相關資訊,依次錄列如下:

初版:版權頁:1929年10月初版,印3000冊,定價一進制五角,發行者:上海平等書店(北四川路1151),總代售處:華威貿易公司(上海仁記路35号),上方中間方框内“版權所有”,扉頁:左下豎行“上海平等書局印行”,封面文字豎排繁體字,右上“洪深 馬彥祥合譯”,中間書名“西線無戰事。”

再版:版權頁:1929年10月初版,1930年3月再版,定價一進制五角,發行者:上海平等書店(北四川路1151),總代售處:華威貿易公司(上海仁記路35号),版權頁上方一方框内“版權所有”四個字;扉頁:署“上海平等書局印行”,封面樣式同初版。

第三版:版權頁:初版1929年10月,再版1930年3月,三版1930年8月,發行者:上海現代書局,實價大洋壹元貳角,上方書名下“版權所有,不準翻印”八個字;扉頁:署“上海現代書局印行”;封面文字從左到右橫排繁體字,最上為書名“西線無戰事”,緊接着劃一粗橫線,橫線下緊排兩行字,上為“德國雷馬克著”,下為“洪深 馬彥祥譯”;最下靠右邊為“現代書局印行”六字,字的左邊為一帽子形狀。封面樣式與平等版不同。

第四版:版權頁:初版1929年10月,再版1930年3月,三版1930年8月,四版1930年12月,上海現代書局,實價大洋一進制二角,封面樣式同第三版;

第六版:版權頁:1931年3月,上海現代書局,實價大洋壹元貳角,封面樣式同第三版。

第九版:版權頁:1932年11月,定價一進制二角,發行者:洪雪帆,印刷者:現代印刷公司,出版者:現代書局,總發行者:上海四馬路現代書局,右下方“版權所有 不準翻印”,封面樣式同第三版;

開明書店版,筆者見到過的是第四版:版權頁:民國十八年十月現代初版,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開明四版,發行者:上海福州路開明書店章錫琛,定價國币七角(外埠酌加寄費),印刷者:上海梧州路390号美成印刷公司,總發行所:開明書店,分發行所:開明書店分店,上方書名,書名下橫排“有著作權不準翻印”,右下方豎排“本書已照著作權法呈請内政部注冊”,扉頁:下方署“開明書店印行”,封面橫排自右向左繁體字,書名“西線無戰事”,中間“雷馬克著”,下為“洪深馬彥祥譯”。封面樣式與平等版、現代版都不同。

以上為所見各版本實物的文字過錄。

1929年9月25日,《申報》刊登了《西線無戰事》預約廣告:原作今春在德國出版,不到四個月,各國俱有譯本,據今年七月中的調查,德英美法四國銷數如後——德國七十萬冊,英國十五萬冊,美國十七萬冊,法國十八萬五千冊。并“摘錄各國對于本書之批評”,預約處:上海四馬路 光華書局 北新書局,定價大洋一進制五角,預約六折,每冊大洋九角。

1929年11月10日,《申報》刊登了《平等書店的,<西線無戰事>今日出版》,說書中“并附有原作者肖像、小傳,并附有馬彥祥的将近萬字序言對于本書的價值翻譯的困惑有懇切的讨論,并附有洪深的将近兩萬字後序關于戰争的文字有很多的引證與說明”,定價一進制五角,暫售八折,一進制二角,“本埠代售處:四馬路中 北新書局 光華書局 現代書局 大東書局,總代售處:上海仁記路卅五号華威貿易公司出版部,電話一五八七三”,“外埠直接購書辦法請将九折書價由郵彙下當挂号寄奉(郵票不收),外埠現金批發——折扣格外公道”。首次廣告上沒有出現出版機關,這次為“平等書店”,首次廣告時預約僅為光華書局、北新書局兩家,這次新增了現代書局、大東書局,共四家書局,還有總代售處華威貿易公司。1929年11月16日,再次在《申報》上刊登了該書出版資訊并銷售廣告,内容與11月10日差不多。

關于平等書局與平等書店,馬思猛《我的父親馬彥祥與洪深》(載《檔案春秋》2008年第11期)中提及:“父親離開複旦大學開始了獨立生活,家庭斷絕了對他的經濟支援,他沒有固定的職業,靠為報社雜志撰稿謀生。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洪深與父親合作翻譯了德國雷馬克的著名反戰小說《西線無戰事》,由平等書店出版。(注:平等書店系洪深個人出資印刷,出版此書時所挂書店名,實際上并無此書店)。長篇小說《西線無戰事》一炮打響,此書暢銷并七次再版(筆者注:七次再版有誤,根據目前所見實物,現代書局至少再版九次,版權轉至開明書店後至少又再版四次),不僅提高了父親在文學界的知名度,經濟方面的困難也得到緩解。為了幫助自己的大一門生擺脫困境,洪深先生把自己應得的那份售書所得利潤讓給了父親”。從馬思猛文章中談到馬彥祥晚年的回憶,平等書店就是子虛烏有的。難怪朱金順教授給我回信時說:“在《上海出版志》……第二四九頁至二六四頁,是《一八七三——一九四九年上海出版機構一覽表》,介紹了三百多家上海的書店,卻沒有一個‘平等書店’,不知何故也!”至于平等書局、平等書店兩種稱呼,此譯作一版、再版上,同一本書扉頁上署名“平等書局”、版權頁上署名“平等書店”,依此可認為,平等書局就是平等書店。

關于華威貿易公司,先說譯者之一洪深(1894-1955),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話劇開拓者,劇作家,導演藝術家,文藝理論家,一生創作電影、話劇劇本九十餘部,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電影文學劇本《申屠氏》,赴美國購回第一部有聲電影機,編導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劇本《歌女紅牡丹》,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編導。華威貿易公司1929年7月1日在《申報》刊登啟事:

本公司以提倡國貨,扶助中國影片事業為宗旨,各影片公司暨影戲院如有以出售版權、代理發行、推廣營業、供給排片、代辦廣告、代辦運輸等事,見委皆當竭誠接受,盡心辦理,手續簡單,傭金克己,駕臨接洽或通信商榷均可。卞毓英 王夢萍同啟 位址:仁記路三十五号三樓。

洪深在明星影片公司任編導,而華威貿易公司附屬于明星影片公司,這樣,洪、馬合譯的《西線無戰事》由華威貿易公司總代售就不難了解了。

關于現代書局,創辦于1927年,創辦人洪雪帆,張靜廬、沈松泉、盧芳等先後加入。1935年因經營原因而關閉。盧方撰文《我所知道的上海現代書局》中提及洪深譯《西線無戰事》:“現代書局除出版革命文藝雜志外,還出版了很多世界名著,一大批中篇小說及當時書店不大肯出的劇本形式的文學作品……郭沫若的《劃時代的轉變》(《反正前後》)……洪深譯的《西線無戰事》、周起應(周揚)譯的《新俄文學中的男女》等……在那時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曾一度被公認為第一家進步書店”。

關于開明書店。1926年8月創辦,創辦人章錫琛(1889-1969年),字雪村,又字君實,筆名方可、高芳,浙江紹興人。1928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1950年實行公私合營,與青年出版社合并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有雜志《中學生》,開明青年叢書、開明文學新刊、世界少年文學叢刊、開明活頁文選、開明英文課本、開明國語課本等。

1929年12月31日《申報》發表了關于《西線無戰事》的評論,“現在它的中文譯本出版了,一部是水沫書店的《西部前線平靜無事》,一部是平等書店的《西線無戰事》,後者除了參照原本之外,還有譯者的序言及後序、說明這部小說的内容背景等,可以幫助讀者了解這部書的價值,不過譯文前半部頗流利,到了末尾卻有些生澀了。”

當時此書有過版權糾紛。一為國外:1930年2月22日,《申報》刊登了《西線無戰事引起法律問題》,作者署名雷呂君:

去年十月,洪深馬彥祥兩君将原書譯成中文,由平等書店出版,譯文異常忠實流利,為近年翻譯界罕見之作,自出書後,頗引起國内文壇之注意,批評界感譯文之曲遠情感、難能可貴,莫不稱道,該譯本近且再版,不料最近平等書店忽接德國該書原發印之Ullestien書店(德國烏爾斯坦書店,大多寫法為Ullstein)來函,聲稱該書未得其允許,如何貿然翻譯出版,深如駁斥,最後要求抽盈利百分之十,歸彼書店,平等書店已有答複,按中國初未加入萬國出版協會,無論何國書籍,無論得原著者或原印書局之允許與否,隻要手頭有書,能翻譯的人就可動手翻譯,書店便可貿然出版,此種便利,中國與日本同享受之,而譯本之濫亦未始非此有以緻之也,猶憶從前商務印書館、以翻印英國某一原本書籍之故,涉誣至于倫敦,被告律師丁榕根據傳播智識一理,操獲最後勝利,蓋此事純屬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也。

一為國内:《現代文學評論》1931年第2卷第2期刊登文章《<西線無戰事>引起戰事》,文中援引當時的新聞報道:廣東某書店,竟為利所惑,偷竊翻版,為現代所悉,已請名律師赴廣州進行訴訟。

綜上所述,洪、馬合譯《西線無戰事》版本脈絡如下:“以兩個人三個月的時間,才将這本書譯完,當時為了便利起見,是根據英譯本譯的,譯完後經洪深先生就德文原本校對了一遍,又幾乎費了一個月”(馬彥祥序言,落款時間二八、一〇,離滬之前記,即1929年10月),1929年9月25日在《申報》刊登預售廣告,隻有預售處,沒有出版機關,書出版後,1929年11月10日刊登廣告,由平等書店(書局)出版,1930年8月,自第三版起,版權轉至現代書局,以上海現代書局的名義出版發行,1935年現代書局解散,版權轉至開明書店(從開明書店版的版權頁,可以證明版權來自于現代書局)。并非開頭叙述中吳曉東教授認為的同時有平等版、現代版出版。為什麼說從第三版起,是平等書店(書局)的版權轉至現代書局,而不是現代書局一版、再版呢?平等書店(書局)版出版後,11月10日刊登的廣告代售處之一有現代書局,如果現代書局出版了該書,是不可能代售平等書店(書局)版的。再者,書中内容,除封面、扉頁、版權頁的相關資訊不同外,其餘書内篇章排版格式、标點、頁碼等完全一樣,如果不是平等——現代——開明的版權轉讓,是不會書内篇章排版格式、标點、頁碼等完全一樣的情況發生的(如強而為之,隻能是盜版、翻印等)。至于現代書局版權轉至開明書店的确切時間,現代書局1932年九版以後還出版過沒有,開明書店在1936年四版後出版過沒有,待考。

我藏的這本《西線無戰事》,在正文前馬彥祥序言後,有書的原持有者“魯寒雨”用毛筆字書寫了自拟的各章标題目錄、頁次,及“寒雨十九年寘于持志學院”等文字(民國十九年,即一九三〇年),此人應該是該校的員工或學生了。書的封面、封底為武昌亞新地學社印刷物的紙張包裝,封面上為“本社節要圖目(教授類、應用類、零幅類、張挂類、城市類、曆史類等)及價格”,封底為“中華國恥地圖,武昌亞新地學社印行,勿忘國恥”等内容。

一本九十多年前的舊書,從魯寒雨之後,不知又經過多少人之手,輾轉流傳,現在到了筆者手中。筆者試着圍繞此書出版作了大緻鈎沉,寫作過程中得到柳和城、薛冰等先生的大力幫助,謹緻謝忱。

◎胡春晖,書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