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年級曆史上冊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20小題共40分)

1、“這項條約是戰勝者在炮口下強加給戰敗者的,它沒有歐美國際協定中通常有的仔細審議。最諷刺的是,作為這場戰争之直接起因的鴉片竟然隻字未提。”該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性

B.揭示了鴉片戰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釋了鴉片戰争名稱的由來

D.反映了中國外交條約制度的确立

2、《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說明(  )

A. 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

B. 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 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

3、有人說,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争是“海盜式擴張”,不僅對中國文化也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了擠壓式的打擊。下面選項最能展現這一點的是( )

A.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B.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

C.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燒圓明園

D.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4、以下是近代兩次侵華戰争後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

八年級曆史上冊期中試卷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不斷減少

B.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人到長江中下遊地區

C.中國從開始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

5、下列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事件,其中發生在今南京的有( )

①金田起義 ②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③定都天京 ④提出《資政新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右圖漫畫《扯線木偶》反映了20世紀初,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王朝與列強的關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反映這種變化的條約是( )

八年級曆史上冊期中試卷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醜條約》

7、下圖為清政府創辦的某學堂課程内容,該學堂最早出現于( )

八年級曆史上冊期中試卷

A.十八世紀末

B.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C.十九世紀六十年代

D.二十世紀初

8、了解因果關系,是曆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學完“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争”這一單元,小華歸納了以下因果關系,錯誤的是(  )

A.英國發動鴉片戰争--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第二次鴉片戰争—孫中山發動了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戰争--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争--清政府完全變成“洋人的朝廷”

9、“洋務運動引進了機器工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産生和發展,進而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這表述的是洋務運動的(  )

A.背景B.目的C.性質D.作用

10、據史載,輪船招商局從其創立到1893年的20餘年間,“統計中國之利少入洋船已4000萬銀兩。” 這說明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

A.帶來了交通運輸業的進步

B.加強了清朝的國防力量

C.部分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

D.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産生

11、陳旭麓認為:“維新變法期間,第一批具有近代意義的知識分子已經出現……他們向西方追求真理,為中國尋找出路,成為最自覺地承擔時代使命的社會力量。他們……為廣開中國的民智而介紹西方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說明戊戌變法運動( )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C.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

D.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12、以下表格内容反映的曆史事件的意義( )

<col>

内容

起止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

近代企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

A.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B.促進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3、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隻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這是多麼大的恥辱啊!這個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醜條約》

14、1890—1920年,是世界深刻影響中國的30年,也是中國巨變的30年。在這30年裡發生哪一曆史事件嘗試建立“新制度”()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甲午中日戰争

D.義和團運動

15、創立于1854年的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逐漸明确征稅範圍、完善征稅手段、強化追欠制度、細化征稅标準、取得各國駐滬領事的同意支援,到1869年終于建立起成熟的稅權制度。此事說明( )

A.中國近代化在緩慢前進

B.各國全力支援清政府改革

C.洋務運動取得重大成果

D.百日維新推動法治化程序

16、《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書中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着或者經曆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隻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于變革”的史實是( )

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南京條約》和洋務運動

C.《辛醜條約》和戊戌變法

D.《辛醜條約》和辛亥革命

17、“辛亥革命從根本上确立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是以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複興。”這主要展現在當時(  )

A. 提出三民主義

B. 推翻封建制度C. 建立民國和頒布《臨時約法》

D.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18、“北洋軍閥統治前期,在中國滿布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猛烈抨擊封建禮教的文化啟蒙運動。”這次“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

A.《新青年》B.《文學改良刍議》

C.《狂人日記》D.《勞動界》

19、芮恩斯在《一個美國外交官在中國》中寫道:“我向上海的總領事發出具體的訓示,告誡美國僑民團體, 既不要鼓動也不要反對這場運動……沒有人會不同意中國學生的目的和理想,他們是在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戰。”材料中提及的“這場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有( )

①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②推翻北洋軍閥政府統治

③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

④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弱國從來無外交,苟存天地任人嘲。尊師教誨齊天下,慈母盯哼不折腰。航艦如今嫌水淺,嫦娥不再恨天高。百年洗雪誰堪忘,多少男兒是俊豪。”此詩是紀念100年前中華大地爆發的一場偉大運動。與此相符合的是( )

A.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

B.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C.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是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D.義和團運動,是中國人民郁結多年反抗列強侵略義憤的總爆發

二、材料題(21題10分,22題7分,23題13分,共30分)

2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的經濟優勢曆史悠久,但它對三個方面的侵蝕無能為力。首先,外國供銷商能利用鴉片市場。其次,他們能找到中國進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絲綢,種植自己的大黃,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裡蘭卡種植茶葉。最後,他們用工業機械化來超過中國的生産。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在19世紀發生的。從長期來看,這些變化中的最後一項意義最為重大。因為中國無法實作生産的機械化。

——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曆史》

材料二  從影響方面來看,19世紀西方的沖擊在促使傳統中國向近代中國轉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紀歐洲探險家和傳教士的到來所起的作用更為巨大。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光緒中葉以後,機廠林立,丁男婦女赴廠做工……生計日多,而專事耕織者日見其少矣。随之而來的是世風人心離古道越來越遠,“婦女貪上海租界傭價之昂,趨之若鹜,甚有棄家者,此未見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販營生而奢華漸起,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也。”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1)依據材料一,概述19世紀中國失去“經濟優勢”的原因。(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沖擊是什麼。概括“19世紀西方的沖擊”對中國經濟轉型所産生的影響。(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麼社會現象?(2分)

22、(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98年,頑固派教訓康有為說: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康有為應辯道:祖宗之法是用來治理祖宗之地的,時代變了,祖宗之法非變不可!

材料二 康有為求學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國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種經世之學。他到過香港、上海,看見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齊,覺得這種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淵泉。

材料三 維新變法運動失敗了, 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那個時期的新式學堂和開設西學的書院裡,出過黃興、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風雲人物;而随之興起的學會,為廣開民智介紹了西方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在近代中國幾乎必然地會轉化為政治力量;維新人士還提出了“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的主張,早了胡适20年,可以說,後來的許多進步主張,在戊戌維新的時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麼?維新派為改變“祖宗之法” 所做的努力有哪些?(3分)

(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為主張變“祖宗之法”的原因。(2分)

(3)據材料三,談談你如何了解維新運動在社會上的“思想啟蒙”作用。(2分)

23、 (13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是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争主權,内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

——《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

材料二

實際上,五四運動之是以首先是一次學生運動,或者說青年的運動,就是因為所有的社會因素最後都作用于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态,并成為新文化作用于社會力量的樞紐所在,有了這個樞紐,新文化的影響才迅速達到商界、工團,并漸因及于農村社會

——鄧秉元《新文化運動百年祭》

材料三

“陳獨秀是五四時期的總司令……五四時期,這個運動實際上是他上司的,他與周國的一群人,如李大钊是起很大作用的。”

【注】此處五四述動的概念取廣義,大緻指“新文化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産黨的成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及該運動的性質。(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新文化運動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态”的,并指出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7分)

(3)結合所學知識,從五四運動廣義概念的角度說出毛澤東認為“陳獨秀是五四時期的總司令”的原因。(3分)

參考答案

1----10 B A C B B D C B D C

11----20 D A C B A D C A C B

21、(1)外國利用中國的鴉片市場;找到了中國進口商品的替代品,減少了從中國的進口;西方實作了機械化生産。

(2)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産生和發展。

(3)農村人口大量進城,傳統觀念受到沖擊。

22(1)封建君主專制。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改革科舉制度,創辦京師大學堂;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答任意兩點即可)

(2)甲午戰争戰敗,洋務運動破産;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維新思想廣泛傳播;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産階級維新派救亡圖存。(答任意兩點即可)

(3)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資産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促進了資産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意思相近即可)

23、

(1)直接原因: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2分)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2分),

說明:①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钊、魯迅等多任教于北京大學,他們熱情

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猛烈抨擊中國傳統的舊道德和舊文化(2分)

②《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主要的陣地(2分)

③在新文化運動的侶導下,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逐漸普及開來,促進了民主與科學思

想的宣傳(2分)

意義:①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勞工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現了偉大的力量(1分)

②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分)

③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分)

(3)原因:①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在創刊号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

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号角(1分)

②五四運動爆發後,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

鬥争,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1分)

③1920年夏,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産黨早期組織(1分)

④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陳獨秀為黨的中央上司機構中央局書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