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悍然發起對華貿易打壓之後,中美之間的雙邊關系逐漸降溫,而近段時間中美兩國高層開始恢複了一定程度的接觸之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中美兩國關系緩和的征兆。

目前這種征兆基本可以歸結于三個名額性事件,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上司人通話,雙方就各自關心的問題再次進行了溝通交流,拜登在電話中也強調了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第二個備受關注的孟晚舟案,此前華為高管孟晚舟女士回到中國。

第三個是關于中美經貿問題,近期,美國貿易代表戴琦公開表态不尋求和中國“脫鈎”,并表示和中國進行“再挂鈎”,中美貿易代表也進行了接觸。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這些舉動都被普遍視為中美關系的積極因素,甚至有媒體将其視為美國對華關系的“三大讓步”,可是這種趨勢真的能夠被解讀成中美兩國握手言和嗎?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關智庫的學者,時殷弘教授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時殷弘教授呼籲,中國在對待中美雙邊關系時,不能因為對方放軟姿态就産生了過度樂觀的情緒。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在時殷弘教授看來,美國近段時間在外交層面的确是逐漸放緩了姿态,可是就在同一時間點由美英澳組成的政治軍事同盟AUKUS出現了,這支新聯盟的存在無疑是向全世界昭告,美國在地緣軍事上的注意力變得更加集中,其核心聯盟的構成也變得更加純粹。

不難看出,這位中國學者的目光放得還是比較長遠的,或許這種論調在國際上是主流,但是在國内,相信我們老百姓都是比較贊同的。美國政府言而無信的事情還少嗎?别忘了,華為、大疆等中企還在美國制裁清單裡呢!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當下中美關系的現實情況,就是中美之間存在着結構性沖突,一方是中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是美國對曆史性全球霸權的貪戀,這本身就意味着兩個大國之間對于資源的争奪是客觀存在的。

可是在全球化的深刻影響下,中美貿易已經達到了彼此之間高度依賴的狀态,是以中美彼此互補是事實,中美彼此競争也同樣是事實。

但是美國在極端反華情緒的影響下,正在将兩國關系的平衡打破,逐漸讓“競争”壓倒“互補”,而當下美國暫停了對中國的全面施壓,也隻是受到了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的影響,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臨時當機雙方逐漸升溫的态勢,避免發生誤判的情況。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同時,如今的美國自身也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新冠疫情、全球供應鍊不穩、通貨膨脹、勞動力短缺和債務問題等等,這一系列的民生内政就已經讓這個超級大國疲于應對。可是偏偏能夠幫助美國擺脫泥潭的最佳選擇,就是與中國合作,這對于美國的決策層而言毫無疑問是個諷刺。

而且對于拜登政府而言,當下最緊迫的要務就是盡快和中國在經貿領域達成共識,恢複雙方正常的貿易關系,重新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盡快落實,并且在美債問題上尋求中國的支援,以及盡快将拜登提出的經濟刺激方案在國會通過。

可是這一系列的計劃都面臨着共和黨的反對,來自共和黨的批評以及中期選舉的壓力,讓拜登不得不瞻前顧後。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受此影響,美國一方面在經貿領域試圖和中國恢複對話,另一方面暗中在軍事上加緊對中國的圍堵。此前美國海軍現役最強核潛艇,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意外受損,向全世界揭示了美國在軍事領域的對華施壓已經達到了新階段。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依然堅持“中美關系正在緩和”的論調,隻能說明圍觀者既沒看懂美國,更沒看懂中國。這種論調多少有點“煙霧彈”的意味,意在迷惑中國。

美國三大讓步,意味着中美握手言和?中國學者呼籲:不要過度樂觀

其實對于中美關系,中方一直都是持積極但有原則态度,談,中國敞開大門,打,中國奉陪到底。而且即便是美國如此極力的挑釁,我方依舊不接受“目前中美關系主要是競争”的論調,反而更加堅持中美應該以開放合作為主,良性競争為輔。

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中美之間合則兩利、鬥則兩傷,無意義的沖突隻能加深彼此之間的割裂。而皮球如今就在美國的腳下,中美未來會走向何方,更多取決于美國的最終抉擇,中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任何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