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訓練日記——小麻煩,大作用家庭訓練日記大賽爸爸說

作者:大賽爸爸說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家庭訓練日記</h1>

上午我和寶爸上班,寶寶在家和爺爺奶奶玩兒連連看遊戲、讀繪本。中午下班回家,寶寶把我之前給他做的折紙都拿出來玩兒,拿出一個大棒棒糖,自己說“好大好大的棒棒糖”,我很驚喜,然後拿出一個小棒棒糖,教他“這個是小棒棒糖”,讓他認識大和小的概念。

教了幾遍以後,寶寶明白了,我拿着大棒棒糖問他這是什麼,他回答“大棒棒糖”,拿着小棒棒糖問他這是什麼,他回答“小棒棒糖”。

家庭訓練日記——小麻煩,大作用家庭訓練日記大賽爸爸說

然後他拿出一個大恐龍,說“大恐龍”,然後我拿出一個小恐龍問他這是什麼,他回答“小恐龍”,我知道他真的明白什麼是大和小了。

下午寶寶和奶奶在家玩兒橡皮泥,寶寶拿出面團和月餅模具,跟奶奶說“奶奶壓”,讓奶奶壓出一塊月餅,自己學着我說“好了,切吧”,然後用切面刀切成兩半。下午我下班,給寶寶蒸饅頭,寶寶和我一起玩兒面團。寶寶很喜歡切面團,讓我“擀一擀”“搓成條”,然後他切成小塊,寶寶切面團比之前熟練多了,也會使勁了。

爸爸拿水壺給寶寶喝水,喝了幾口,爸爸問寶寶“還喝嗎?”寶寶直接回答“還喝”。以前寶寶都是先重複一遍“還喝嗎”然後再回答“還喝”的。

晚上睡覺前,我們躺在床上又練習了一會兒兩步指令,寶寶現在懂得先幹什麼後幹什麼的意思了。然後寶寶自己背了一會兒詩,把有聲挂圖上面的九首詩從頭背到尾,背的還挺有感情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大賽爸爸說</h1>

寶貝的進步還是蠻大的,能正确分辨“大”與“小”。這時家長一定會抓住時機,引申一下再教會“多”與“少”。

家庭訓練日記——小麻煩,大作用家庭訓練日記大賽爸爸說

可以同樣借助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比如,吃飯時,寶貝的碗裡飯少少的,爸爸的碗裡飯多多的。玩積木玩具時,寶貝的玩具多多的,媽媽的玩具少少的。——有時候孩子的興趣就是那幾天,或者那一兩個小時。是以我們要在時效期内,乘勝追擊,一一攻破,才能擷取最終勝利!

我們家長要學會如何高品質的陪伴孩子,除了快樂地玩耍,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就是——技能延伸。

比如,在這篇日記裡可以看出,爸爸拿水壺給寶貝喝水,喝了幾口,問:“還喝嗎”?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我們知道,一成不變的發問式引導,隻會讓孩子反感或者形成慣性思維。

前面我們講過,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折騰”。

比如:我們故意拿一杯很燙的水,讓孩子感受“燙”是危險的,不可以喝,要遠離!同時也孩子學會等待——等水變溫了才可以喝。無形中訓練了孩子的耐心。等第二天喝水,我們又故意拿一杯冰水,引導孩子,冰水呢,冰冰的,可以少量嘗試,不能喝太多,不然喝多了肚肚就會痛的。

無形中講邏輯關系,以及需要承擔後果。再到第三天喝水,我們在溫水裡加點糖,孩子喝了,自然内心會有疑問,家長觀察寶貝的表情、眼神,此時再對孩子提問,寶貝,今天的喝水燙不燙?甜不甜呢?孩子是不是一下就明白了“甜甜的”含義?

家庭訓練日記——小麻煩,大作用家庭訓練日記大賽爸爸說

孩子在這幾天的變化裡,學會了接受改變、面對改變,也訓練了孩子對于“水”的其他認知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是以孩子生活裡的每一件事情,都無小事,都需要父母去善于發現、觀察,再引申——改變、折騰。讓我們“折騰”起來吧,讓孩子在“折騰”中全速前進!加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