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彩年華》後記編輯:慕瑜

《多彩年華》後記編輯:慕瑜

後記

《多彩年華——邊江退休文存》即将出版了。如同書名所标示的,這本書中收錄的作品,都是我退休後五年來所采寫的一些東西。

劉成章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著名作家,他如今已85歲高齡,仍堅持筆耕不辍。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不能延長生理生命的情況下,我們隻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自己的作品來拓展生命的寬度,延續生命的社會長度。他曾不止一次對我說:“我要把一世人當成兩世人活。”我雖然做不到劉先生那樣好,但我要向先生的拼搏精神學習,這是确定無疑的。

2016年3月我退休後,根據自己所在機關新華社陝西分社的安排,承擔了編撰分社社史的任務。分社社長李勇同志說:“從你退休算起,一年時間夠不夠?”我說:“應該夠了。”是以分社會議上就定了一年為期。2017年3月,《從紅中社西安分社到新華社陝西分社》(李勇、邊江主編,上卷《分社簡史》,下卷《作品集萃》)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這部上下兩卷的書印好,恰好是2017年3月底。

陝西特别是陝北延安,與新華社有着特别深厚的緣源。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紅中社很快在陝北瓦窯堡(今子長縣)恢複文字廣播并出版《紅色中華》報;1937年1月,紅中社在延安更名為新華社。新華社陝西分社的前身,可追溯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在西安事變解決過程中決定成立的新華社曆史上第一個分社一一紅中社西安分社。1947年初,在戰火硝煙中成立的新華社西北總分社及前線分社,更是陝西分社的建立者、上司者和前身。是以,這部陝西分社簡史時間跨度80餘年,其中簡要回顧了新華社跟随黨中央在陝北的13年,介紹了紅中社西安分社(後改稱新華社西安分社)成立的曆史背景及工作情況,記述了新華社西北總分社及其前線分社的戰鬥功績,概括總結了陝西分社自1950年6月成立以來至2016年底的發展曆程。《分社簡史》共有文字30餘萬字,照片140多幅;《作品集萃》選收文字稿200多篇,照片20幅,上下卷總規模逾百萬字,具有重要的史料、參閱、收藏價值,出版後受到各方好評。2018年,分社簡史增加了5萬多字和幾十幅照片,經新華出版社審定後印刷再版。

2019年,我應新華社西北總分社老前輩張光先生之約,編著了40餘萬字的《張光新聞生涯》,并選編了40多萬字的《張光文集》,當年8月15日經張光先生審閱簽字同意後,送出給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已印出樣書,待報審定稿後正式出版。)令人痛心和遺憾的是,年已九旬的張光先生于2019年9月15日因病去世。張光是劉志丹烈士的女婿。他13歲參加革命,1947年成為新華社記者,先在新華社工作8年,後長期在陝西日報社工作,曾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省記協主席等,去世時還是陝西省記協名譽主席。

2020年,我根據張光先生(他是1946年底入學的延安大學新聞班首期學員)的遺願,與孫江、郭小良同志合作,編著了30餘萬字的《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一書,去年9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上海大學教授、博導、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副會長李建新等權威專家認為:本專著是研究中國共産黨延安時期新聞教育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創新性、創造性的學術貢獻是确立了中國共産黨大學新聞教育的源頭,作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獨家性、學術性、理論性。從中國新聞教育史研究的層面來講,該著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在如何傳承延安時期新聞教育優秀傳統、推動新時代新聞傳播教育方面,亦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這本書入選2020百道原創好書榜年榜(社科類)排名第60位。

這本《多彩年華——邊江退休文存》,是上述幾本書之外,我退休後所寫文稿的選集。全書40萬字,配照片200多幅,共分為九章:第一章,中國名記者,收錄了我根據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安排為人民出版社《中國名記者》叢書撰寫的喬遷、李言年、湯洛三組稿件,以及我寫的穆青、馮森齡、張光、郭超人等幾位中國名記者人物通訊;第二章,新華人風采,寫了十多位新華人的故事,包括我為新華社《新聞業務》雜志所寫的約稿;第三章,新聞史研究,收錄了我參加中國新聞史學會年會交流及在一些刊物發表的幾篇論文;第四章,新聞業務談,是我所寫的幾篇講稿;第五章,卓越奉獻者,記述幾位知名教授、著名作家、戰鬥英雄及家鄉名人的事迹通訊;第六章,決策咨詢篇,是以省決策咨詢委員名義寫的幾份咨詢建議;第七章,前言與後記,是為幾部書籍寫的前言、後記、書評;第八章,鄉土詩歌選,是近幾年發表的一些詩歌;第九章,書法習作展。文中照片除本書作者所拍外,有的系采訪對象本人或其親友提供,有的系資料圖檔,在此對原作者均表謝意。

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得到新華社陝西分社上司和許多方面、多位同志的大力支援。新華社原副社長何東君先生為本書題寫書名并題詞:“回首奮鬥歲月,珍惜多彩年華。”陝西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劉成章先生為本書作序。新華出版社上司和責任編輯董朝合先生,西安新華印務有限公司馬培紅、馬漢宇等師傅,攝影家範勇夫婦以及我的家人等,都付出了艱辛勞動。我向他們均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水準有限,書中錯訛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專家、讀者不吝賜教。

邊江

2021年5月31日

<h1 toutiao-origin="h4">編輯:慕瑜</h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