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愛先今年已經86歲了,從1984年12月起參加《福清縣志》編纂至今,業已31年了。其間,他先後主編了《福清縣志》、《福清市城鄉建設志》、《福清市建設志》、《福清市土地志》、《福清市水利水電志》、《福清市規劃建設志》、《福清市電力工業志》、《福清市道教志》、《石澗寺志》和《宏路志》等10部地方志,共440萬字,如果加上他編寫的《占陽何氏家譜》,31年間,他寫下的文字達450萬字,令人驚歎!
年輕時,何愛先隻會寫劇本。編志工作是什麼樣子的,他從未聽說過。1964年,他以音西大隊戰天鬥地為藍本,編寫了《鬥天繡地》劇本在參加閩侯地區彙演時,獲一等獎。随後,他又以音西大隊為題材,編寫了《綠野長春》劇目再度獲獎。
何愛先說,31年前他是在一個偶然機會被縣委、縣政府主要上司選中參與編纂《福清縣志》的。那時,他對修志還很朦胧,還不知道其“浩大與海量”,而且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包羅萬象。當他從上司手中接過那本已經相隔200年未編修的乾隆版《福清縣志》時,他傻眼了:這200年間,福清不知發生過多少重大事件,無論是城鄉面貌、山川水文、人文地理,還是社會經濟、民俗風情,滄海桑田,鬥換星移,山月與人是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真後悔自己的沖動,沒思考清楚便一下子答應了下來!他接過《縣志》,雖二話沒說,卻深深地歎了口氣!
但何愛先畢竟是知識分子,從接過《縣志》的那天起,除了閱讀,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泡書店”和“查檔案”上,他買了大量與《縣志》内容沾邊的書籍,查找了如同煙波浩瀚的檔案資料。為了調查這200年間以來發生的巨變,他的足迹還遍及了福清的山山水水。
之後,何愛先花了8年的時間,完成了《福清縣志》主筆修編,并完成了從《福清縣志》向《福清市志》轉變的編纂工作。何愛先說,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修編成果得到了全國省市有關專家的高度肯定,稱贊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方史志。時任福州市主要上司袁啟彤曾用“殚精竭慮,精益求精”這八個字對何愛先的編修《福清縣志》工作進行評價。
1989年,何愛先被邀請為編寫《福清縣城鄉建設志》主編,并擔任《福州市城鄉建設志》特邀編輯,并試寫出21萬字的《福清縣城鄉建設志》(建市後書名改為《福清縣城鄉建設志》)。1990年1月,國家建設部在天津召開全國地方建設志編纂工作會議,何愛先所寫的《福清縣城鄉建設志》作為全國地方建設志編纂的範本,向全國推廣。1992年12月,《福清縣城鄉建設志》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建築科技圖書二等獎。
此後,何愛先被我市多家機關聘請主編修志工作。何愛先說,編修地方志工作,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大百科全書,不僅要體例完備、記述嚴實、結構合理,而且要叙事準确、文字精練、地方特色濃郁、可讀性極強。比如,他寫《福清市土地志》,為了寫好這本地方志,他還訂閱了整整一年的《中國土地報》,并購買了涉及土地知識辭典。再比如,他在編寫《福清市道教志》時,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在深入新厝鎮某寺廟調查時,不慎從高處墜地,摔傷了腿腳。“哎!我不後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采訪那天,何老笑着說。
據了解,這30多年以來,何愛先整理過的材料有幾十個麻袋。如他編寫《福清縣志》時,那時沒有電腦,有關機關是将材料一麻袋、一麻袋地往編委會扛,請他整理;又如他編寫《福清市道教志》時,那資料也足以裝整整一麻袋。這些材料,都得靠他閱讀整理,爾後,尋找出有用的資料,一筆一劃抄寫。何愛先的敬業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1994年,何愛先主編的30萬字《福清市土地志》出版後,國家土地局将其編目發給全國各地,作為全國規範土地志編寫的參考依據。今天,回想起這30多年來所走過的修志路程,何愛先深有感觸地說:“修志,讓我的人生充實;修志,讓我得到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也使得我身心健康!”何老說,他的最大心願是能繼續發揮餘熱,為更多的部門、機關編寫“地方志”!
來源:福清僑鄉報
福清網編輯部出品.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