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背景
針對前不久全國發生的幾起火災,我特意開展了一次“着火了我該怎麼辦”的班級交流活動,通過了解我發現,孩子們随着生活經驗和安全知識的不斷豐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當意外災害真的發生時,他們會感到束手無策。是以我特别針對孩子們今後加強防火意識準備了這次活動。本活動除了讓幼兒了解有關火的知識處,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當意外災害真的來臨時,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學會自我保護、自救。
活動目标
1、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2、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重點難點
發生火災時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能力
活動準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後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顔色感覺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提問:火還能燃着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基本環節: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讨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麼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财物、房屋、森林等)
3、組織幼兒讨論:
(1)、 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丢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麼樣防止火災發生?
(3)、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實作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并說明着火的詳細位址,什麼街,哪号樓或附近有什麼明顯标志及機關。
B:室外着火門已發燙裡千萬不要開門,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穿過濃煙逃生裡,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着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到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結束環節: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号,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次社會、健康整合活動,活動目的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并學習并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選材是幼兒熟悉的行業,是以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活動過程流暢,也突出了難點:學習并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教态自然、大方,語言親切。
本次活動受教學經驗的局限,這次活動也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欠缺引導性語言,很多提問不科學。
活動的重點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但在觀看課件時,雖然環節設計了如何攻克重難點,但教師的語言引導不是很到位,使得活動的重難點完成不是很突出。
2.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
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多,教師沒有很好的講解;觀看課件時,教師對消防隊員的訓練過程方式也沒有系統的認識。正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是以教師的語言引導沒有點到重點。
3.教師缺少随機教育意識。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課堂學習是一個學習的途徑,但随機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在教室及周圍尋找安全标志和消防用具時,就沒有把握好教育的随機性,應該不僅僅隻是介紹,還要結合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使用、保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