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的普羅旺斯地區,是法國全境最受遊客歡迎的地區之一。
曆史上,普羅旺斯吸引了無數藝術家,也給予了無數人創作靈感。
其中最為知名,最為悲壯,也最為傳奇的,莫過于梵高。
在阿維農往南40km的阿爾勒,是梵高的最後居所。
在這裡,梵高的畫風褪繭成蝶,成為了震撼世界的“梵高”。

<h1 class="pgc-h-arrow-right">阿爾勒</h1>
梵高生命的最後三年,旅居到阿爾勒。
阿爾勒在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統治下成為退休軍人定居城市,被譽為“高盧人的小羅馬”,而後在基督教發展初期成為重要的宗教中心。
而後又因為梵高加持,阿爾勒具備了曆史上這兩個重要閃光點,成為南法最知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必然。
來阿爾勒觀光的遊客多以一句話為指南:“向左梵高,向右凱撒”。
這句頗有密碼意味的訓示,解讀出來是說,從小城中心共和國廣場開始,尋覓梵高的往左走,想看古羅馬遺迹的往右走。
在這座各處布滿古羅馬時代痕迹的小城,還能偶遇梵高,也算法國旅遊中,相當别緻的一站了。
阿爾勒競技場是阿爾勒小城最顯眼的地标,在城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望到。
正因為這座競技場是修建于羅馬時代,是以與羅馬的那個鬥獸場極為相似,隻是規模略小。
即便如此,長136米,寬107米的圓形角鬥場也能容納2.6萬多名觀衆。
繞着競技場走一圈,可以看到幾塊解說牌,竟然講述的是在這附近創作過曆史名作的藝術家們。
繼續向梵高療養院走,一定會路過的是,梵高咖啡館。
梵高以這裡為原型創作了這名畫《夜間咖啡館》。
這裡到現在,仍保留着和當年畫上一摸一樣的樣子,很多到阿爾勒朝聖的畫迷,也把這裡當做阿爾勒“梵高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站。
雖然很多遊客反映這裡的咖啡并不出衆,但也不妨礙花幾歐元落座,面朝小廣場發發呆。法國的咖啡館具有離奇的氣場,坐在咖啡雅座上的客人,和來往的行人,完全是兩個時空裡的人物,隔閡感就來自于桌上的這杯咖啡。
在市中心的聖托菲姆教堂門前,我們被一個賣藝人吸引。
他用的是一個古老的音樂播放器,通過搖動搖桿,帶孔的音符紙穿過面前古老的機器,奏響音樂,原理和八音盒很像。
機器發出的音樂隻是伴奏,賣藝人還配合音樂歌唱歌劇片段。顯然,他有好幾本樂譜,會根據現場的氛圍演奏不同的樂曲。
我們被這種稀有的演奏方式吸引,而錯過了他身後的教堂。
1981年,聖托菲姆教堂連同城中的競技場、古劇場等古羅馬遺迹一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梵高療養院是我們在阿爾勒的最終朝聖地。
在這裡,梵高度過了1988年與高更友誼剛決裂後的那段時光。
在這裡,梵高創作了《阿爾勒醫院中的花園》,畫中描繪了當時醫院中庭花園的景象。
而目前遊客能參觀的,也隻有這個兩層樓的方形建築圍起來的中庭花園。
花園前的一角,擺放了這幅名作的複刻品。與畫中的風景一樣,庭院中的花朵一叢一叢的,保留了那種在南法陽光下獨有的生命力。
但是,我還是介意這裡因為遊客的光顧而過于喧嚣。離開這裡,啟程下一站,繼續追尋梵高在南法的腳步。
<h1 class="pgc-h-arrow-right">蒙馬儒修道院</h1>
這個修道院坐落在阿爾勒到聖雷米之間,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
在中世紀,修道院的作用非常重要。
修道士們作為基督教的精英,不僅是實作救贖的榜樣,還過着嚴格的修行生活,希望通過祈禱和典禮給整個社會帶來救贖。
修道院一般建在源裡人群聚集的地方,修道士過着超凡脫俗的禁欲生活。
這裡被稱為“天國的前庭”,每天的生活就是專注于典禮。
相比與世(非宗教世界)隔絕的修道士,牧師和主教在世俗世界的影響力更大。
主教掌管着教區,是受所有神職人員尊敬的最高權力者,他是全體神職人員的教育者,也是大罪的審判者。
然而,修道院也并非與世俗毫無關系,實際上,修道院本身就是大領主,控制着土地,依靠其控制範圍内農民的繁重勞動為生。
蒙馬儒修道院與梵高的聯系展現在梵高給弟弟的信中。
在信中,梵高多次描述過這個小山以及山上的修道院。
他的名作《收獲》《 蒙馬儒的日落》也畫到了這裡。
梵高信中描述的蒙馬儒的日落是這樣的:“在蒙馬儒的一個傍晚,我看到紅色的日落,晚霞落在亂石之中伸出的松樹樹幹和松葉上,讓樹木和葉子染上了火一樣的橙色,其餘的松樹則聳立在更遠的地方,那裡是普魯士藍襯托着柔和的藍綠色天空,如同莫奈的畫,美極了。
樹下的白沙和一層層白色岩石閃着一點點藍色的光。我真想整合一下之前給你的那些草圖,畫一個全景。
這景色這麼寬闊,卻不會消退成灰色,即使到了地平線的最遠處,也還是綠色的,山脈的線條則是藍色的。”
果然,在天才畫家的眼中,世界的顔色也與普通人不同。
《蒙馬儒的日落》
《收獲》
這座修道院,明顯不是一個“著名”景點,整棟建築除了我們之外,隻有3、4對歐美遊客。大家散落在錯綜複雜的建築結構中,互相不受打擾。
蒙馬儒修道院整個建築區域較大,當初主要是為了安置大約50到80名修道士,而建起了好幾座規模不同的建築。
除了主體建築修道院外,這裡還有禮拜堂以及在南部較為常見的回廊結構。裸露的石磚,和南法獨特的光影,非常适合慢慢探索,慢慢拍照。
古墓
中世紀修道院最初的起源其實是一片墓地。
蒙馬儒修道院古墓的遺址就在聖十字禮拜堂外側的山坡上,現在隻留下了規整的矩形凹槽,可以依稀找尋到數百年前修道士存在的痕迹。
聖母教堂
這裡是修道院的附屬教堂,也是最主要的教堂。
它将古羅馬和普羅旺斯的建築風格完美地融入在中堂那16米高的拱頂之上:簡單的十字架結構帶着神聖的姿态庇護着這一方土地,默默地聆聽着來往的朝聖者内心的禱告。
内院
修道院的内院被東南西北四條回廊所包圍着,形成了一個矩形的“天井”。
漂亮的回廊光影是中世紀修道院的招牌。
<h1 class="pgc-h-arrow-right">聖雷米</h1>
南法小鎮聖雷米,距離阿維農隻有20km,是一座相當迷你,安靜的小鎮。
沿着小鎮外圍一圈,是行車道,兩旁是漂亮的三層奶油色房屋,房屋一層是各種精緻的商店和餐廳。
從三層小樓之間的小路走到小鎮裡,遇到更多的手工藝品商店、奶酪店、咖啡店。
聖雷米又被稱為工藝品小鎮,雖然迷你,但是擁有法國諸多小鎮的典型特質,是普羅旺斯省裡最具人文藝術的景緻的縮影。
正這裡的靜谧,恬靜,讓躁郁症的梵高安靜下來。
位于聖雷米郊外的聖雷米精神病院,是梵高生前1年居住的地方。
一進入院門,就看到道路兩旁的矮牆上,挂着梵高的諸多畫作,再往前走,有一尊梵高拿着向日葵的銅像。
這裡還保留着梵高房間和治療室當時的樣子,雖然看上去非常破敗而且充滿讓人心疼的悲觀氛圍,但是周圍的風光,非常優美。
這附近的風景,被梵高稱為“ 其生涯中所見的最莊重的景色”。
橄榄樹、苗圃、柏樹、雲、太陽、勞作的人、紅罂粟、療養院及花園等等,被梵高細膩而生動的觀察彙入筆尖,成就了他人生最後一年豐富的系列作品。
<h1 class="pgc-h-arrow-right">遊玩攻略</h1>
【阿爾勒競技場Arènes d'Arles】
位址:1 Rond-point des Arènes, 13200 Arles, France
開放時間: 5月至9月9:00-18:30; 3月、4月和10月9:00-17:30; 11月至次年2月10:00-16:30。 9月第二個周末、複活節周末、1月1日、5月1日、11月1日和12月25日關閉。
門票:9歐元/人 包括兩個景點(競技場和歌劇院)
【梵高咖啡館Cafe Van Gogh】
位址:Rue du 4 Septembre Arles, France
網站:restaurant-cafe-van-gogh.com
【聖托菲姆教堂Église Saint-Trophime】
位址:6 Place de la République, 13200 Arles, France
網址:paroisse-arles.com
【梵高療養院L'espace Van Gogh】
位址:Place Félix Rey 13200 Arles, France
【蒙馬儒修道院Abbaye de Montmajour 】
位址: D17, route de Fontvieille, 13200, Arles, France
開放時間:上午10:00 - 下午6:30
周一休息
門票:成人6歐元
【聖雷米精神病院】Nursing Home Saint Paul
位址:off D5 direction Les Baux | Next to Glanum, 13210 Saint-Remy-de-Provence, France
門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