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作者:納食科技

以前的中國人愛吃泡面,現在的中國人,愛吃一碗有菜、有蛋、有蝦、有肉,最好還是非油炸的泡面。

曾經,友善面穩坐“國民食品”的地位,在那個食物匮乏的年代,友善面作為一種有着強烈嗅覺和味覺刺激性的食物,有着幾乎不可抵抗的誘惑力。

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消費觀念、生活水準的更新以及外賣等的出現,“國民食品”也在遭遇着過山車式的發展,随之而來的就是各大企業的被迫“躺槍”。

就像康師傅和統一,打了這麼久的市場戰,研制了這麼多的産品口味,結果莫名奇妙的被一個不相幹的所謂的“時代因素”給打了當頭一棒。白象和今麥郎,争了這麼久的市場佔有率,用盡了各種營銷戰術,結果莫名其妙也被一個所謂的“消費更新”給撤了梯子。

然而,就在人們紛紛唱衰友善面之時,中國的友善面市場已經悄然走出了低谷,重拾升勢。那麼,當低價速食不再對人們具有緻命的吸引力,當曾經“友善”的優勢在時代的發展中蕩然無存,品牌該如何求生?友善食品又該如何突圍?此時的回暖是消費降級帶來的穩定趨勢,還是企業掙紮求生的暫時的回光返照?企業如何讓友善面留在消費者的購買清單上?

對此,納食采訪到了深耕友善食品行業20多年的資深食品人北京中創聚力的總經理李獻文先生,關于友善食品的過去、未來及各大企業想要自救的發力點等相關問題,聽聽他怎麼說?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北京中創聚力的總經理李獻文先生

3年跌宕後重獲市場江山

友善面如何做到“再次稱王”?

在過去20多年裡,友善面占領着中國經濟最奇妙的一個時代,它伴随着時速幾十公裡的綠皮火車和學校門口一個個人擠人的小賣部,活躍在那個GDP增長率逐年攀高的奧運年代。

在美國彭博社的記錄裡,友善面市場與農民工熱潮一同崛起,“建築工地上随處可見的友善面碗,猶如地面上高聳的起重機一樣多”。它們是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覺的象征。

在友善食品行業從業20多年的李總在接受納食采訪時表示,2004年,在那個全民吃友善面的年代,當時,他還是某品牌友善面的區域負責人,終端店當時隻需要進兩種貨,一種是紅燒牛肉面,一種是香辣牛肉面,那時候人們也不挑,上來直接問,有紅燒給紅燒,沒紅燒給香辣,根本不愁動銷。

然而在今天,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當綠皮火車換成了飛馳的高鐵,當小賣部更新成越來越大的商超,當外賣四處開花,當網購無處不在,當人們似乎不再像過去那麼“熱衷”于友善面,當人們對綠色、健康、營養的高品質生活追求越發精細,中國人似乎不再愛吃友善面了。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最直覺地回報就是銷量下滑。

世界友善面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6年,我國内地和香港友善面年銷量減少約80億包,友善面行業曾一度呈現“斷崖式”下滑趨勢。

對此,回想起當時打拼市場時的那些親身經曆,李總以一種印象極其深刻的語氣向納食表示,與十幾或幾十年前的“吃飽”觀念相比較,如今的消費者更注重的是“吃好”,是更健康的美味,也是更營養的膳食。關于友善食品在“更新”與“生存”之間的終極較量,他說:消費者的痛點是所有生意存在的根源。

今天,中國人依然重視時間和效率,同時也更加重視綠色和健康,那些被貼上“油炸”、“添加劑”等标簽的且固步自封的傳統友善食品的誘惑力早已褪去,這是市場痛點,也是企業想要挽回市場勢必要重視的一大發力點。

之後的幾年,在以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等行業龍頭品牌的帶領下,友善食品産品結構逐漸改善,帶動着整個行業向健康轉型,不僅“食材化”傾向越來越明顯,而且還從一開始的撕開一泡即食,轉向更多樣化的自助食用方式,加速朝着“美味、營養、健康”的正餐定位發展,全行業價值競争的能量開始被市場激活。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友善食品行業的創新,從整體上顯示了鮮明的營養健康、價值提升、回歸天然的趨勢,行業回暖狀态日漸顯現。

2020年,我國友善面市場零售規模已經達到990億元人民币,一個千億元的市場呼之欲出。

當今,消費者的胃口變了,對營養和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了,友善面不能原地踏步,更不可能寄希望于依靠幾個專家為其“正名”就能重奪市場,此時,友善食品企業要做的,就是應該瞄準消費者痛點,從對量的追求,轉向對健康産品的價值提升。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創新的前提就是:

你一定要知道目标消費者是誰?

“時代在變,消費者也在改變!若是不想被市場洪流所淘汰,那你首先要做的就隻有一點,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目标消費者是誰!”回想起這些年親眼見證的那些層出疊代的品牌及産品,李總以一種親曆者的口吻向納食表述了他的深刻見解。

中國有句老話:見證者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他不需要去想當然的憑空說道,也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修飾,更不用道聽途說的那些口耳之學,他隻需要把自己的切身經曆與體驗一一叙述,就是市場變遷最好的佐證,也是今人踐行“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的最好樣本。

尤其是像李總在友善食品市場打拼二十多年的“老兵”,他說,這麼多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的變遷,折射着一個社會的發展之路,也為衆多食品人提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若是用十幾年前的消費者思想去對标現在的産品研發,那結果隻有兩個字——白搭。

關于企業的發力點與消費者的需求之間如何平衡,李總在接受納食采訪時,用一個“兔子釣魚”的故事将這一問題盡然诠釋。

他說:一隻兔子去釣魚,為了引魚上鈎,它在魚餌上挂了自己最喜歡的胡蘿蔔,無果後又挂上自己最喜歡的白菜,同樣毫無收獲,此時,河中的魚終于按捺不住怒氣跳起來大吼:你是在釣魚還是在釣兔子!

雖說創新化的産品是帶動友善食品逆勢突圍的驅動力,但是一款産品創新的根源和原動力在于目标細分市場重點目标客戶的核心需求,了解你的消費者層次并滿足消費者需求是食品企業成功的前提條件。

對此,70後的李總在接受納食采訪的時候還向我們現場诠釋了一個“證明”,他用他面前的一杯綠茶和90後采訪者面前的兩杯咖啡做實際舉例。

他說:如果你們按照自己的喜好給我點一杯咖啡,那我肯定不會喜歡,或者說我按照我自己的口味給你們點兩杯綠茶,那你們也必然是食之無味,你看,這就是消費者的不同,這就是消費層次的改變!

不可否認的是,在“Z世代”當道的今天,各大食品企業所面對的是一個異常難以取悅的消費群體。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李總表示,相比于十幾年前來說,現在的消費者絕對是難以迎合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他是一個沖突體,啤酒杯裡泡枸杞,保溫杯裡放奶茶,0糖飲料配甜點,而那些做食品生意的人,想要做大做強,必定是要根據消費者需求迎合這個“沖突體”,了解他們想要什麼,而不是企業自我認為的自我感動,就像剛才我們說的那個“綠茶與咖啡”的例子一樣。

縱觀近幾年的逐漸回暖的友善市場不難發現,不少企業在洞察到這一變化之後,也是竭盡其能的各種推新、發力、迎合市場、滿足需求,針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與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人群,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品質選擇。

有的企業看好友善食品的“健康化”需求。康師傅先後推出“Express速達面館”、“速達煮面”、“速達自熱面”等健康營養高端面;統一的中高端試水品牌湯達人,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0%,銷售額突破5億元;今麥郎的“蒸煮”非油炸友善面、采用航空級食品技術FD鎖鮮的白象“原力鮮面”、“酒香撲面”、粉面菜蛋開創者楊掌櫃推出的非油炸高人拉面等,也為友善食品市場吹來了一股新風。

有的企業看好友善食品的“地區性”賣點。除了流行于川渝地區的麻辣小面之外,還有陝西的油潑辣子面、柳州的螺蛳粉、河南的燴面......這些曾經隻有在手藝精湛的大師傅現場制作時才能得見的地方特色小吃,如今也變成了制作簡單、口味正宗的友善食品。

有的企業則是“内外兼修”,産品更新與品牌形象雙雙切入。比如說,當年,康師傅與大火的電視劇IP《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合作營銷,推出了廣告網劇《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番外篇:辣味英雄傳》;而統一則是在《深夜食堂》中國版中進行了強勢植入,曝光度高效提升,品牌形象越發年輕化。

其實,無論消費群體如何變化,友善食品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場景是持續存在的,隻不過不同年代之間的關注重點有所差異,70年代的消費者更關注成本效益、80後更加關注品牌品質、90後則更加關注個性化與有趣等。消費者購買和食用友善食品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單純的果腹需求,整個友善食品也正在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那若是風停了呢?

小米總裁雷軍曾經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争先恐後的往風口上擠,做着成為“飛豬”的美夢,可他們沒有考慮的一點就是,那若是風停了呢?當友善面在不斷變化的風口上搖搖欲墜,此時的一碗泡面到底該何去何從?

就像元氣森林,很多人都說元氣森林能夠成功的原因就是它站在了風口上,是被風“吹”出來的成功。但是,當氣泡品類開始越發流行,當各大品牌開始推出氣泡産品,當人們一提到氣泡水時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元氣森林,此時我們不妨換個說法,與其說元氣森林趕上了那陣風,不如說是它借助風口讓自己成為了一陣風。

友善面企業老闆大部分是60後,他們是60後的思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會更喜歡聽60後的聲音,但是在企業運作中他們絕對不會隻按照自己思維去前進,優勝劣汰不僅僅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年輕人更懂年輕人,這也不僅僅是針對友善食品,甚至對全行業來講都是“萬金油”。

“年輕人更懂年輕人”,李總用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将新老品牌之間的對峙與決勝要點完美概括,而在這場決勝中,那些讓老品牌絞盡腦汁的新對手的可怕之處就在于,不走尋常路。

相比于老品牌花費幾十年搭建的銷售管道,自嗨鍋、李子柒、拉面說、楊掌櫃這樣的網紅品牌依托着流量和新經濟賺的盆滿缽滿,品牌聯名、社交營銷、直播助力......這些新對手的崛起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因為網紅品牌和流量同時是在助力傳統企業快速高效地轉型更新,能否抓住新生經濟的巨大紅利市場,将是考量傳統企業能否在一個更高的次元上實作網際網路轉型的關鍵要素。

是以,在風口的激烈競争下,想要實作長久性發展,就必須做到突破性創新,能否赢得市場,就看企業能否會在風口之下的這場變革中抓住消費者的核心主流,就好比“火雞面、螺蛳粉”,不就是典型的成功“爆品”案例嗎?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俗話,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時代的車輪碾壓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是可以逃離的,如果不做好準備,如果沒有這方面的危機意識,那麼,當時代抛棄你的時候,連一聲招呼都不會打。

經曆“斷崖式”下跌後,友善面還會有下一個十年嗎?

雖說伴随着消費更新,中國的消費者對友善食品的選擇越發挑剔;盡管時代和科技的變遷,讓外賣大行其道,但是,友善食品在經曆前幾年的低谷之後如今不也是風生水起嗎,因為,沒有永遠的泡面,隻有不斷進化革新的飲食,隻要産業革新能跟得上消費者需求的步伐,那麼在人們的餐桌上,以友善面為代表的友善食品全品類就依然會是未來可供人們選擇的食品之一,這股美味也就永遠不會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