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上世紀,我國各個領域中出現了許多的佼佼者,為祖國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先生因動脈瘤破裂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他的葬禮上,周總理親自前往葬禮,卻在現場勃然大怒,并嚴厲斥責了在場的部分從業人員。

而溫文爾雅的周總理,為什麼會在李四光先生的葬禮上罕見發飙?原因還是要從葬禮當天講起。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h1>

1971年5月3日,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的葬禮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小禮堂中舉行。

因為被提前通知中央上司要來參加告别會,李四光先生的妻子、女婿、女兒、孫女和他的秘書早早就來到了八寶山家屬休息室等待。

不多時,劉西僥同志匆匆趕來,告知周總理準備前往悼念。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李四光先生的女兒李林聽後心中激動,連忙将其在李四光先生逝世後給周總理寫的信交給劉西僥托他代為轉交。

劉西僥接過信後匆忙離開,過一會總理便到了。

然而到達小禮堂的周總理,卻在看了葬禮細節後勃然大怒,嚴厲斥責了當時科學院派去的聯絡員,質問他為什麼沒有将葬禮上發生的事及時彙報。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那麼,李四光先生的葬禮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令周總理如此憤怒?

原來,周總理到場時,發現葬禮并沒有按照正常流程及規格正常舉辦,而是在一間隻能容納10來個人的小禮堂中草草舉辦,來悼念的人隻能站在禮堂外邊,全都淋着雨。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負責舉辦葬禮的相關負責人似乎也預設了那些人的行為,并沒有為李四光先生準備追悼詞。

在得知沒有悼詞後,悲痛的周總理憤怒到了極點,他聲音顫抖地質問:“怎麼能這麼做?怎麼能這樣開追悼會?”

周總理的憤怒不是沒有來由的。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李四光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地質學者,生前為國家鞠躬盡瘁,在工作崗位上耗盡了最後一絲生命力。

他不但為國家創立了地質力學,還為國家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此一心為國為民付出的地質學家,去世後卻得不到一場像樣的葬禮,怎能不令寒心難過?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周總理不顧反對的聲音,直接走到擴音機前,代表國務院向李四光先生的家屬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緻歉過後,他從衣袋中拿出了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在征得其餘黨内上司的同意後,将信作為追悼詞念了出來。

總理念得很緩慢,過程中幾度哽咽,信中,李林較長的描述了李四光先生在病逝前一天與她的對話,那是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與牽挂。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李四光先生說:地質工作他已經放心了,因為已經被國家重視起來了,但是地震預報卻令他擔憂。

他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時間和同志們一起去征服地震預報,他多希望自己能再多活半年,跟着同志們一起為祖國解決這個難題……

結束後,總理将信折好放回口袋,同中央上司同志們一起慰問了李四光先生的家屬,并與李四光先生的遺體做了最後的道别。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h1>

20世紀初,我國許多有志者為了開拓眼界、學習新的文化知識都會選擇出國留學,李四光也不例外。

1904年清朝光緒三十年,李四光公費前往日本留學。留學期間,他接觸到了與我國“封建思想文化”完全不同的“民主革命思想”,并認識了許多革命志士。

在他們的熏陶影響下,李四光的思想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白了我國封建社會思想及制度的危害與弊端。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他剪掉辮子加入到了革命隊伍中去,立志要改變祖國現狀。

随後,他又加入孫中山先生創辦的中國同盟會,将“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宗旨視為己任。

然而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政府成立後,其宗旨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背道而馳,這令李四光忍無可忍。

在形勢的逼迫下,他毅然決定選擇用科技救國。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1913年,李四光前往英國留學。多方探索嘗試後,李四光認為自己的祖國雖然領土遼闊,但在地質方面卻始終是空白。

他決定學習地質學,希望能彌補祖國在地質領域方面的空白,6年後,他終于學有所成,拿到了碩士學位。

完成學業的李四光并沒有像其他學子一樣留在英國,而是在接到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後欣然回國任教。

在李四光的影響下,國民政府開始重視地質學,于1928年8月決定組建國立武漢大學。自此,中國的地質學領域不再是一片空白。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然而好景不長,抗日戰争爆發後,李四光被迫終止學術研究。

也就是在那時,他遇見了在國統區做統一戰線工作的周總理,促膝長談後,二人頓覺相見恨晚,成了莫逆之交。

随後随着毛主席帶領中國共産黨頑強抗日,勝利的天平逐漸向國内傾斜,李四光前往重慶大學任教,并在重慶大學開設了第一個油田專業。

也就是此時,周總理秘密會見了李四光。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周總理對科學技術是十分重視的,對科學人才也是相當惜才。

為了避免李四光被蔣介石迫害,周總理便讓他暫時出國躲避,這讓李四光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在李林的記憶中,隻要李四光談起周總理,就一定會感慨:“在周恩來先生的身上,我感受到無比強大的力量,也是以深深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産黨才是國家的希望。”

而這,也成為了李四光無論經曆多少艱難險阻,都堅定地想回國的主要根源。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h1>

1948年2月,李四光先生應邀前往倫敦參加第十八屆國際地質大會,他覺得這正是出國躲避的好機會,便欣然應允帶着妻子一同前往。

到達英國後,李四光先生一邊參會一邊寫科學論文并等待回國。

其間,他無時無刻不關注着國内的消息,每天都要翻閱大量的英國報紙,了解國内解放戰争的進展狀況,并遙控指揮破壞了國民政府想将地質研究所從南京南遷的陰謀。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1948年9月,李四光得知國内的解放戰争已經取得了巨大勝利,與此同時,他接到了周總理委托郭若沫先生帶給他的信件。

信中總理請他早日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得到訓示的李四光難掩欣喜,連忙預定船票、申請簽證,準備于1949年9月啟程回國。

然而,他的回國之路卻充滿了阻撓坎坷。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首先,因為二戰的影響,回國的客輪船票需要提前一年預定。其次蔣介石雖然戰敗,卻仍然不希望他回國。

就在他焦急地等待着啟程時,接到了好友陳源從倫敦打來的電話。

電話中,陳源告知李四光:國民黨駐英大使鄭天錫接到外交部的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中國共産黨的政協委員一職,不然鄭天錫就要通過英國當局将他扣留并押送台灣。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陳源在電話中還表示,希望李四光現在想方設法離開英國。因為鄭天錫很有可能已經帶人在前往押捕他的路上,要求公開發表聲明可能隻是拖住其腳步的障眼法,到時候再跑就來不及了。

挂掉電話的李四光不敢耽誤,立刻将他的重要手稿及檔案收拾整齊。

囑咐妻子先與女兒暫住後,為了不引人注意,他輾轉到達了普利茅斯海港,準備搭乘貨船渡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并在離開之前給鄭天錫寫了一封信,怒斥他不要再跟着國民黨做壞事,自己絕不拒絕擔任新政協委員。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陳源預料的不錯,李四光偷渡走的第二天,大使館果真上門找他,并且軟硬兼施,直到終于确信他本人真的已經不在英國,才停止了對其妻女的騷擾。

然而從普利茅斯海港乘坐貨船的李四光,卻在離開博恩默思起便與所有人失聯了,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他正在經曆着什麼。

國内便有人猜測李四光是不是已經偷偷前往台灣,并勸周總理不要再盼望李四光回國了。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周總理沒有理會周圍人的勸說,他堅信李四光一定會回國,并堅持等李四光回國後再開第一次地質會議。

除此之外,周總理還動用了自己的各種關系,想方設法保護李四光在其他國家入境時的人身安全。

堅持與等待終于有了結果。五個月後,李四光順利回國,并于1950年5月6日回到北京與夫人團聚。

到達北京後,周總理第一時間去慰問李四光。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李四光十分激動,兩人長談了整整3個小時,總理關心着李四光的身體狀況,李四光則迫切希望能盡快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征得總理同意後,李四光便一心投入到了地質工作中去,并且在之後的二十年裡,創立了地質力學。

也因為受他的支援與影響,祖國各地多所地質學校拔地而起,地大物博的中國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地質學體系及人才培養院校。

不僅如此,他還在周總理的支援下成立了地質力學研究所,這為他成功在東北找到石油打下了堅實基礎。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h1>

一直以來,國際社會都認為中國是“貧油國”,不僅如此,就連國人自己也認可了這頂帽子。

但是李四光不信邪,他的專業知識告訴他,如此地大物博的中國,怎麼可能會沒有油田?

是以為了解決國内的石油問題,為了脫掉“貧油國”的帽子,為了擺脫我國在石油原料方面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李四光力排衆議,大膽打破國人一直以來的隻在西北地區找油的正常思維,在全國範圍内找起了石油。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不時有人譏諷他:日本人在東北找了三年都沒找到,你能找到?

他不反駁,也不在意,隻是專心地做着自己該做的事。

1954年初,在黨中央的支援下,李四光踏上了為祖國尋找石油的征程。

工作中,他經常連續幾晝夜不眠不休翻閱着各種地質資料,就這樣資料、勘測資料,勘測資料、資料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高強度的工作累垮了他的身體,他的腎髒的情況越來越差,但是為了抓緊時間,他卻不願意就醫治療。

就這樣,在争分奪秒的研究中,他将目标鎖定在了東三省。

1957年,李四光帶領國家地質石油勘探隊前往東三省,白天冒着風沙測量土地,晚上忍着寒冷整理資料。

皇天不負有心人,1959年,李四光的勘探隊終于在東北的土地上勘測出了顯示着儲油層的油砂。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那一刻,所有人都沸騰了,努力沒有白費,中國人終于有了自己的油田。

後來,更多的油田被發現,中國終于成功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而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李四光的帶領與堅持。

不僅如此,他還十分關注地震預測工作,由于地震對人民生命和财産造成嚴重威脅,黨中央希望我國的科技人才能找到準确預測的方法。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李四光對此也極為重視,積極響應黨的号召日以繼夜地鑽研預測地震的方法。

但是常年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健康亮了紅燈,他再也支撐不住,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即便如此,他仍舊心系工作心系祖國,在生命垂危之時,他從未談過兒女家事,在李林的信中他隻講國家,隻擔憂尚未完成的地震預測工作。

1971年李四光逝世,周總理前往葬禮,在得知沒有悼詞後罕見發飙部分人員拒辦葬禮 無追悼詞總理發怒一心為國立志報效 結識總理心向中央百遇阻撓途中失聯 總理信任終得報國努力勘探開發油田 摘掉帽子心系祖國

這便是李四光先生,如此一心向黨一心為國的功臣,死後卻連追悼詞都沒有,難怪周總理會在葬禮上勃然大怒了。

而我們唯有銘記李四光先生的光榮事迹,将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才能對得起與李四光先生和與其一樣的先輩們的付出與托付。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吾輩當自強,祖國才會越來越繁榮富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