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4">前言</h1>

圖 賀子珍
1984年,賀子珍的病情逐漸惡化,不僅僅她的身體飽受折磨,而且還是以引發了不少其他病症,這種情況必須立馬上報中央。
鄧小平得知之後,一直密切關注着賀子珍的病情,而且還特地調動多名專家即刻啟程前往上海,務必要全力救治賀子珍,但是最終也無濟于事。
1984年4月19日,賀子珍因病去世,現場哭聲一片,她的骨灰如何安置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鄧小平直接拍闆了兩項決定,提升了葬禮規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7">賀子珍飽受病痛折磨</h1>
1984年4月,毛主席和賀子珍女兒李敏家中的電話突然響起,丈夫孔令華趕忙去接,這才得知是中共中央辦公廳所打來的,電話中說道賀子珍的病情已經嚴重惡化,現在已經幫他們安排好一切,請李敏一家直接前往上海。
李敏一直都知道母親的身體不好,這麼多年來早已落下了病根,而且随着她的年齡越來越大,各種小毛病不斷,但是沒想到的是,短時間内她的病情竟然惡化的如此之快,李敏非常着急,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直接來到了機場。
圖 李敏與孔令華的合影
其實當時李敏的身體狀況也不容樂觀,除了淋巴結腫大之外,就連她的腿腳也十分不便,在丈夫孔令華的攙扶之下,才慢慢登機,這一路上他們的情緒都非常低落,不知道賀子珍的情況怎麼樣了。
順利抵達上海之後,李敏不敢有片刻耽誤,直接坐車來到了華東醫院,一進入病房,她就看到了面容消瘦的母親,李敏瞬間流下了兩行熱淚,而此時的賀子珍已經完全提不起精神,甚至都不知道病房裡來了人。
李敏見狀慢慢地走到賀子珍病床旁,低下頭在母親耳邊輕聲地說道:“媽媽,你能聽得見嗎,女兒來看你了。”
也許是聽到了李敏的聲音,賀子珍艱難的睜開了雙眼,蒼白的嘴唇一開一合仿佛在說着些什麼,但是卻完全發不出聲音,一旁的醫生深深的歎了一口氣,并和李敏解釋道:“你母親這些天一直高燒不退,再加上之前病情的惡化,如今意識已經混亂。”
李敏聽了醫生的這一番話之後,她的内心更加難過,眼淚止不住地流,丈夫孔令華一直在身邊不停地安慰着,一段時間之後,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一家也來到了華東醫院。
他們整日陪伴在賀子珍身邊,照顧着她的一切,而且李敏也一直期待着母親能夠盡快清醒過來,和從前那樣同她一起聊聊天。
圖 李敏和賀子珍的合照
幾天之後,賀子珍的高燒逐漸消退,并且還有了短暫的清醒,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看着身邊的家人艱難的說道:“是不是我就要離開了啊,你們哭成這樣?”
李敏見狀立馬拉住賀子珍的手哽咽着回答:“媽媽,你是不會離開我的,你看你現在已經清醒了。”
他們當時非常開心,都以為賀子珍的病情已經有所好轉,不敢有絲毫耽誤,立馬叫來了醫生,但是沒想到的是,醫生卻說這隻是回光返照,賀子珍目前的情況已經不容樂觀,并讓他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這樣的落差讓李敏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她還是希望能夠出現奇迹,在這之後她一直守在自己母親身邊,寸步不離。
4月18日夜晚,賀子珍的病情已經難以控制,不僅僅高燒不退,而且還再次送進了搶救室,李敏等人隻能守在門外焦急的等待最終的結果,在這期間,李敏哭到不能自己。
經過醫生們一夜的搶救之後,賀子珍的情況依舊沒能好轉,整個人安靜地躺在病床上,剩下的隻有微弱的呼吸。
4月19日下午,賀子珍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75歲,現場哭聲一片,在這之後,她的葬禮規格以及骨灰如何安置,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由于她的身份特殊,一時之間難以定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4">賀子珍的革命生涯</h1>
大家都知道賀子珍曾經是毛主席妻子,她出生在江西省永新縣,不僅僅人長得非常漂亮,而且從小就可以看出她志向遠大。
1927年7月,18歲的賀子珍在哥哥賀敏學的帶領之下參加了永新暴動,後來因為敵人的不斷打壓,他們逐漸往井岡山轉移。
同年9月,毛主席發動了秋收起義,剛開始他們一直打算着率先進攻長沙,但是在敵人的鎮壓之下,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經過多次的輾轉之後,他們最終來到了井岡山。
圖 毛主席
在這裡,毛主席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進步人士,當然賀子珍就是其中之一,他剛見賀子珍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姑娘不凡,不僅僅眼神非常堅定,而且很有自己的見解,逐漸引起了毛主席對她的主意。
而當時的毛主席也已經非常的優秀,除了才華橫溢之外,就連他的上司能力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多,常常在閑暇之餘互相請教。
不久之後,毛主席就直接向賀子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就這樣二人正式确定了戀愛關系,并于1928年5月在井岡山好友的共同見證之下,結為夫妻,同樣這也是賀子珍難忘的一天。
1932年年底,賀子珍生下了和毛主席的第一個孩子,但是當時的整體局勢非常嚴峻,再加上他們二人的身份,隻能暫時将這個孩子交給毛主席弟弟毛澤覃幫忙撫養,不過之後在毛澤覃犧牲之後,這個孩子也就沒了消息。
圖 毛澤覃
這對于初當母親的賀子珍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是她不得不逼着自己堅強起來,在長征的過程中,不論前方有多少苦難,她都一直咬牙堅持,從不輕言放棄。
有一次,賀子珍所在的部隊遭到了敵機的轟炸,眼看着一枚炸彈就要落在戰友身邊,這時的賀子珍完全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将戰友一把推開,炮彈碎片深入她的體内,就算後來進行了手術也未能全部取出,并且在往後的幾十年中一直折磨着她。
之後在行軍的路上,他們再次遇到了敵人的猛烈追擊,為了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他們試圖加快速度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賀子珍生下她和毛主席的第二個孩子。
圖 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合照
但是為了女兒的安全着想,他們在商量之下隻能把孩子交給一戶人家撫養,并留下了一些小錢,看着兩個孩子接連離開自己,賀子珍心痛萬分,不過她并沒有是以被打倒,一直堅持到兩萬五千裡長征順利結束之後,來到了陝北地區。
1936年,賀子珍在延安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女兒李敏,當時的她很是高興,一直悉心照顧着。
賀子珍和毛主席在結婚的這幾年中,一起度過了一段艱難歲月,但是沒想到的是在1937年年底,賀子珍不顧毛主席的挽留,直接離開前往蘇聯,是以他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在蘇聯的這十年中,賀子珍的日子并不好過,不僅僅常常思念自己的家鄉,而且還一直惦記着她的女兒李敏,之後她選擇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繼續深造,而當時毛主席的兩個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這邊學習。
圖 李敏
賀子珍見兄弟兩個人沒人照顧,便直接承擔起了這份責任,一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對待。
1941年,賀子珍的女兒李敏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前往蘇聯讀書,時隔多年,她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那可以算得上是賀子珍最快樂的時光了,但是三個孩子同樣也給她帶來了不少負擔。
為了能夠讓他們安心學習,賀子珍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除此之外,她還需要考慮整個家庭的生計,但是不論自己過得再苦再累,他都盡量讓三個孩子吃飽穿暖,尤其是對待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有時候甚至還比自己的女兒李敏要好。
圖 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
有段時間賀子珍頭疼得厲害,便直接前往醫院檢查,之後被告知她體内有十多片炮彈碎片,在醫生的安排之下,順利進行了手術,但是由于她頭顱内的那幾塊風險太大,醫生們不敢貿然取出,這也就直接導緻賀子珍有了常常頭痛的毛病,甚至有時候還會壓迫她的腦神經。
1947年,賀子珍與女兒李敏以及毛岸青一起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時隔十年,早已物是人非,在工作之餘,她心中常常記挂着毛主席,并且還想着能夠再見他一面,不過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整整12年。
1959年,毛主席前往廬山參加會議,在這期間,賀子珍終于見到了毛主席,當時的她内心非常忐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甚至還流下了兩行熱淚,過了一會,賀子珍才哽咽着說道:“當年是我不好,我那時候太沖動了。”
這是賀子珍和毛主席分開22年之後的第一次見面,同樣這也是他們二人生前的最後一次見面。
在這之後,賀子珍的情緒穩定了不少,在組織的安排之下繼續着自己的工作,一直過着平平淡淡的普通生活。
賀子珍的女兒李敏在回國之後,一直待在北京工作,隻有在閑下來的時候,她才能前往上海看望自己的母親,而且有很多次她都提到了毛主席對賀子珍的詢問以及關心,賀子珍心中感到一陣溫暖。
1979年,在毛主席離開三年後,賀子珍再次來到了北京,并且還希望能夠親自去毛主席紀念堂看看,當時的李敏感到非常為難,她不想拒絕母親的要求,但是又怕她會有情緒上的波動。
圖 毛主席與女兒女婿的合照
當時賀子珍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除了頭顱内的那幾塊碎片之外,她還患上了偏袒和風濕,這也就直接導緻她行動不便,隻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李敏在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決定答應賀子珍的這一要求,帶着她去了毛主席紀念堂,雖然說在這之前已經與母親說好了一定不能痛哭,但是賀子珍在看到毛主席的遺體時,還是沒能控制住,淚流滿面。
一時之間很多往事瞬間湧上了心頭,從兩人在井岡山相識,到在朋友的見證下結婚,再到後來的分開,李敏看着母親一直在喃喃的說着,但是也沒聽清楚到底說了些什麼。
當時陪同賀子珍一同前去的,除了李敏夫婦之外,還有她的外孫女兒孔冬梅,盡管說當時她的年紀很小,但是從外婆的情緒上也能看出,她是真的難過,後來當孔冬梅回憶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說道:“我知道外婆那次真的哭了,但是卻一直強忍着,沒有讓自己發出聲音。”
在賀子珍離開紀念堂之前,她還特地與毛主席的雕像合影留念,不過在這之後,賀子珍的身體狀況就一日不如一日,多次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等到她的病情稍微有了一定好轉之後,她便又回到了上海。
一直到1984年,賀子珍的病情已經嚴重惡化,盡管說醫護人員已經盡全力為她醫治,但是最終也沒能挽回她的生命。
圖 賀子珍與毛主席雕像的合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5">鄧小平拍闆兩項決定</h1>
賀子珍離開之後,她的葬禮規格以及骨灰如何安置也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最終鄧小平親自拍闆了兩項決定,首先,政治局委員以上幹部全部送去花圈,其次,賀子珍的骨灰就放在八寶山第一廳。
大家都知道,八寶山第一廳所存放的都是中央上司同志的骨灰,鄧小平的這一決定可謂是直接提升了賀子珍的葬禮規格。
4月25,賀子珍同志的遺體告别儀式在上海龍華殡儀館順利進行,鄧穎超、聶榮臻以及鄧小平等全部為她送來了花圈,而且還不少人特地前來,隻為送她最後一程。
圖 鄧小平
當天下午,賀子珍的遺體火化,中央專門派出了一架專機直接将她的骨灰送到了八寶山。
4月26日上午,賀子珍病逝的消息在中央人民廣播台廣播,同時也登上了全國各地的報刊。
這段時間内,李敏的情緒一直難以穩定,毛主席的離開本身就已經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再加上賀子珍的病逝,讓她一下失去了雙親,丈夫孔令華寸步不離的陪伴着她,希望她能夠盡快走出悲傷情緒。
賀子珍離開之後,留下來的遺物并不多,一共也就隻有三個箱子,其中兩個皮箱是賀子珍在回國之後一直用着的,而且裡面也沒什麼貴重東西,隻有一些日常用品以及換洗的衣服而已。
賀子珍這麼多年來從不會在自己的穿衣打扮上下功夫,從小到大都一直本着勤儉節約的原則,之前在蘇聯的那段時間,她幾乎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李敏等三個孩子身上。
後來等他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之後,她所賺的工資常常會用來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不僅僅逢年過節常常給身邊的人買禮物,而且有時候還會叫他們一同用餐,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她生病住院的這段時間裡,為了看新聞友善些,她便直接買了一台電視機以及收音機,等到她病逝之後,這些東西也就全部捐給了醫院。
賀子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其中不僅僅包含了光輝與榮耀,同樣也包含了坎坷與艱難,但是不論如何,她的内心始終堅定,她是優秀的共産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