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4">前言</h1>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贺子珍

1984年,贺子珍的病情逐渐恶化,不仅仅她的身体饱受折磨,而且还因此引发了不少其他病症,这种情况必须立马上报中央。

邓小平得知之后,一直密切关注着贺子珍的病情,而且还特地调动多名专家即刻启程前往上海,务必要全力救治贺子珍,但是最终也无济于事。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因病去世,现场哭声一片,她的骨灰如何安置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邓小平直接拍板了两项决定,提升了葬礼规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7">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h1>

1984年4月,毛主席和贺子珍女儿李敏家中的电话突然响起,丈夫孔令华赶忙去接,这才得知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所打来的,电话中说道贺子珍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现在已经帮他们安排好一切,请李敏一家直接前往上海。

李敏一直都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好,这么多年来早已落下了病根,而且随着她的年龄越来越大,各种小毛病不断,但是没想到的是,短时间内她的病情竟然恶化的如此之快,李敏非常着急,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直接来到了机场。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李敏与孔令华的合影

其实当时李敏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除了淋巴结肿大之外,就连她的腿脚也十分不便,在丈夫孔令华的搀扶之下,才慢慢登机,这一路上他们的情绪都非常低落,不知道贺子珍的情况怎么样了。

顺利抵达上海之后,李敏不敢有片刻耽误,直接坐车来到了华东医院,一进入病房,她就看到了面容消瘦的母亲,李敏瞬间流下了两行热泪,而此时的贺子珍已经完全提不起精神,甚至都不知道病房里来了人。

李敏见状慢慢地走到贺子珍病床旁,低下头在母亲耳边轻声地说道:“妈妈,你能听得见吗,女儿来看你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也许是听到了李敏的声音,贺子珍艰难的睁开了双眼,苍白的嘴唇一开一合仿佛在说着些什么,但是却完全发不出声音,一旁的医生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并和李敏解释道:“你母亲这些天一直高烧不退,再加上之前病情的恶化,如今意识已经混乱。”

李敏听了医生的这一番话之后,她的内心更加难过,眼泪止不住地流,丈夫孔令华一直在身边不停地安慰着,一段时间之后,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一家也来到了华东医院。

他们整日陪伴在贺子珍身边,照顾着她的一切,而且李敏也一直期待着母亲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和从前那样同她一起聊聊天。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李敏和贺子珍的合照

几天之后,贺子珍的高烧逐渐消退,并且还有了短暂的清醒,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着身边的家人艰难的说道:“是不是我就要离开了啊,你们哭成这样?”

李敏见状立马拉住贺子珍的手哽咽着回答:“妈妈,你是不会离开我的,你看你现在已经清醒了。”

他们当时非常开心,都以为贺子珍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不敢有丝毫耽误,立马叫来了医生,但是没想到的是,医生却说这只是回光返照,贺子珍目前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并让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这样的落差让李敏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但是她还是希望能够出现奇迹,在这之后她一直守在自己母亲身边,寸步不离。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4月18日夜晚,贺子珍的病情已经难以控制,不仅仅高烧不退,而且还再次送进了抢救室,李敏等人只能守在门外焦急的等待最终的结果,在这期间,李敏哭到不能自己。

经过医生们一夜的抢救之后,贺子珍的情况依旧没能好转,整个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剩下的只有微弱的呼吸。

4月19日下午,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75岁,现场哭声一片,在这之后,她的葬礼规格以及骨灰如何安置,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一时之间难以定夺。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4">贺子珍的革命生涯</h1>

大家都知道贺子珍曾经是毛主席妻子,她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不仅仅人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从小就可以看出她志向远大。

1927年7月,18岁的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的带领之下参加了永新暴动,后来因为敌人的不断打压,他们逐渐往井冈山转移。

同年9月,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刚开始他们一直打算着率先进攻长沙,但是在敌人的镇压之下,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经过多次的辗转之后,他们最终来到了井冈山。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毛主席

在这里,毛主席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进步人士,当然贺子珍就是其中之一,他刚见贺子珍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姑娘不凡,不仅仅眼神非常坚定,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逐渐引起了毛主席对她的主意。

而当时的毛主席也已经非常的优秀,除了才华横溢之外,就连他的领导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常常在闲暇之余互相请教。

不久之后,毛主席就直接向贺子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就这样二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好友的共同见证之下,结为夫妻,同样这也是贺子珍难忘的一天。

1932年年底,贺子珍生下了和毛主席的第一个孩子,但是当时的整体局势非常严峻,再加上他们二人的身份,只能暂时将这个孩子交给毛主席弟弟毛泽覃帮忙抚养,不过之后在毛泽覃牺牲之后,这个孩子也就没了消息。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毛泽覃

这对于初当母亲的贺子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她不得不逼着自己坚强起来,在长征的过程中,不论前方有多少苦难,她都一直咬牙坚持,从不轻言放弃。

有一次,贺子珍所在的部队遭到了敌机的轰炸,眼看着一枚炸弹就要落在战友身边,这时的贺子珍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直接将战友一把推开,炮弹碎片深入她的体内,就算后来进行了手术也未能全部取出,并且在往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折磨着她。

之后在行军的路上,他们再次遇到了敌人的猛烈追击,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们试图加快速度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贺子珍生下她和毛主席的第二个孩子。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合照

但是为了女儿的安全着想,他们在商量之下只能把孩子交给一户人家抚养,并留下了一些小钱,看着两个孩子接连离开自己,贺子珍心痛万分,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被打倒,一直坚持到两万五千里长征顺利结束之后,来到了陕北地区。

1936年,贺子珍在延安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女儿李敏,当时的她很是高兴,一直悉心照顾着。

贺子珍和毛主席在结婚的这几年中,一起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但是没想到的是在1937年年底,贺子珍不顾毛主席的挽留,直接离开前往苏联,因此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在苏联的这十年中,贺子珍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仅常常思念自己的家乡,而且还一直惦记着她的女儿李敏,之后她选择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继续深造,而当时毛主席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这边学习。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李敏

贺子珍见兄弟两个人没人照顾,便直接承担起了这份责任,一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

1941年,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在毛主席的安排之下前往苏联读书,时隔多年,她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可以算得上是贺子珍最快乐的时光了,但是三个孩子同样也给她带来了不少负担。

为了能够让他们安心学习,贺子珍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除此之外,她还需要考虑整个家庭的生计,但是不论自己过得再苦再累,他都尽量让三个孩子吃饱穿暖,尤其是对待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有时候甚至还比自己的女儿李敏要好。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

有段时间贺子珍头疼得厉害,便直接前往医院检查,之后被告知她体内有十多片炮弹碎片,在医生的安排之下,顺利进行了手术,但是由于她头颅内的那几块风险太大,医生们不敢贸然取出,这也就直接导致贺子珍有了常常头痛的毛病,甚至有时候还会压迫她的脑神经。

1947年,贺子珍与女儿李敏以及毛岸青一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时隔十年,早已物是人非,在工作之余,她心中常常记挂着毛主席,并且还想着能够再见他一面,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整整12年。

1959年,毛主席前往庐山参加会议,在这期间,贺子珍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当时的她内心非常忐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甚至还流下了两行热泪,过了一会,贺子珍才哽咽着说道:“当年是我不好,我那时候太冲动了。”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这是贺子珍和毛主席分开22年之后的第一次见面,同样这也是他们二人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这之后,贺子珍的情绪稳定了不少,在组织的安排之下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普通生活。

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在回国之后,一直待在北京工作,只有在闲下来的时候,她才能前往上海看望自己的母亲,而且有很多次她都提到了毛主席对贺子珍的询问以及关心,贺子珍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1979年,在毛主席离开三年后,贺子珍再次来到了北京,并且还希望能够亲自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当时的李敏感到非常为难,她不想拒绝母亲的要求,但是又怕她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毛主席与女儿女婿的合照

当时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除了头颅内的那几块碎片之外,她还患上了偏袒和风湿,这也就直接导致她行动不便,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李敏在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答应贺子珍的这一要求,带着她去了毛主席纪念堂,虽然说在这之前已经与母亲说好了一定不能痛哭,但是贺子珍在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还是没能控制住,泪流满面。

一时之间很多往事瞬间涌上了心头,从两人在井冈山相识,到在朋友的见证下结婚,再到后来的分开,李敏看着母亲一直在喃喃的说着,但是也没听清楚到底说了些什么。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当时陪同贺子珍一同前去的,除了李敏夫妇之外,还有她的外孙女儿孔冬梅,尽管说当时她的年纪很小,但是从外婆的情绪上也能看出,她是真的难过,后来当孔冬梅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说道:“我知道外婆那次真的哭了,但是却一直强忍着,没有让自己发出声音。”

在贺子珍离开纪念堂之前,她还特地与毛主席的雕像合影留念,不过在这之后,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就一日不如一日,多次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等到她的病情稍微有了一定好转之后,她便又回到了上海。

一直到1984年,贺子珍的病情已经严重恶化,尽管说医护人员已经尽全力为她医治,但是最终也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贺子珍与毛主席雕像的合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5">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h1>

贺子珍离开之后,她的葬礼规格以及骨灰如何安置也直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邓小平亲自拍板了两项决定,首先,政治局委员以上干部全部送去花圈,其次,贺子珍的骨灰就放在八宝山第一厅。

大家都知道,八宝山第一厅所存放的都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邓小平的这一决定可谓是直接提升了贺子珍的葬礼规格。

4月25,贺子珍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顺利进行,邓颖超、聂荣臻以及邓小平等全部为她送来了花圈,而且还不少人特地前来,只为送她最后一程。

1984年贺子珍病逝后,葬礼规格引起中央重视,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前言贺子珍饱受病痛折磨贺子珍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拍板两项决定

图 邓小平

当天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中央专门派出了一架专机直接将她的骨灰送到了八宝山。

4月26日上午,贺子珍病逝的消息在中央人民广播台广播,同时也登上了全国各地的报刊。

这段时间内,李敏的情绪一直难以稳定,毛主席的离开本身就已经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再加上贺子珍的病逝,让她一下失去了双亲,丈夫孔令华寸步不离的陪伴着她,希望她能够尽快走出悲伤情绪。

贺子珍离开之后,留下来的遗物并不多,一共也就只有三个箱子,其中两个皮箱是贺子珍在回国之后一直用着的,而且里面也没什么贵重东西,只有一些日常用品以及换洗的衣服而已。

贺子珍这么多年来从不会在自己的穿衣打扮上下功夫,从小到大都一直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之前在苏联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李敏等三个孩子身上。

后来等他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之后,她所赚的工资常常会用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不仅仅逢年过节常常给身边的人买礼物,而且有时候还会叫他们一同用餐,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她生病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为了看新闻方便些,她便直接买了一台电视机以及收音机,等到她病逝之后,这些东西也就全部捐给了医院。

贺子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光辉与荣耀,同样也包含了坎坷与艰难,但是不论如何,她的内心始终坚定,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