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作者:忠誠來說

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或是看到孩子不順眼,或是看到孩子犯了錯誤,或是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是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有本事就别沖子女脾氣,要知道,沖子女發脾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不是引導孩子,而是在壞了孩子的個性成長,讓他愈加變得愚笨,還會讓他在衆人面前擡不起頭來,變得性格極其内向,甚至患上抑郁症。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請别對孩子發脾氣,不要用你的所謂教育——脾氣來管教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控制不住自己,跑到孩子的頭上,破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你也會患上胃痛等疾病,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锢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沖孩子發脾氣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兒孫不用管,全憑德性感”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變我們生氣發火的脾氣秉性。對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帥,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在表揚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幫助孩子打開性靈的寶藏。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仔細想想,煩惱脾氣是一種陰性病毒,害人又害己。特别是親人之間,互相非常珍惜對方、在乎對方,用心較重。越是這樣煩惱脾氣對對方的傷害越重。親人之間生活在一起,受彼此煩惱脾氣的傷害幾率非常高,病就是這樣慢慢累積,從虛變實,由輕變重。怨傷脾;很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千裡之堤,潰于蟻穴。人到中年一般處于亞健康狀态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緻。

可以去觀察,沖子女發脾氣的父母,他的子女不但重要考試不順利,工作不順利,姻緣不順利,各種打壓挫折一個接一個,福分非常薄!為什麼呢?自己發脾氣一次,毀滅一百個大劫以來的善業,是以沒有福可享,子女沒福給自己享。而父母粗暴,子女就也會沖父母發脾氣,這下子女因為抵觸頂撞親長,自己的各種福也都沒有了。.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要自己長大,也隻能自己長大,并且将來投入生活中來。孩子的心理狀态、思維方式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把大人的想法套在孩子的頭上,強逼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難免格格不入,因為孩子有孩子的獨立的想法,有獨立的頭腦,有他的世界觀,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如果哪位家長忽視了這一點,那麼他永遠也培育不出傑出的下一代來,這是天經地義的。

對孩子來說,了解和尊重不等于溺愛,而是對孩子的信任,家長要細心地發現孩子身上的積極因素,正确扶持、發揚,并且克服那些消極的因素。要聽得進孩子的每一句話,了解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要大膽鼓勵孩子說話,給予孩子說話的權利;要大膽鼓勵孩子做事情,給予孩子做事情的勇氣。不可忽視大人的幾句言語和所做的小事兒,因為這是和孩子溝通的一種管道,這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舉動,這也是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人的一種表現。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過去,很多家長往往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教訓,把每一次的教育當成是教訓。其實,教育并不是單純地講道理,更不能把教育看成是教訓。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對社會各種事物的評價,家庭生活的參觀等等,所有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塑造着孩子幼小的心靈。

許多家長有一種十分強烈的彌補心理,自己的童年失去的,決不能在孩子身上再失去,要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撈回來;自己童年時代沒有得到的,一定要讓孩子得到;自己童年時候所吃的苦,決不讓孩子再吃苦……于是,許多家長選擇了殘酷的手段,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等強加在孩子身上:買鋼琴、學美術、參加各種輔導班等等,扼殺和剝奪了孩子自身的興趣和愛好要求,緻使今天生活富足的孩子,生活并不幸福和快樂。他們感到生活在高壓力之下,沒有自身的自由和幸福。

别對自己的孩子生氣——王忠誠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抱怨孩子一點也不懂事兒,不體諒家長的心思。其實這些家長的做法太苛刻了。孩子看書累了,想出去打打球,家長就會說:沒出息,玩球能玩出文憑?孩子困了,不但父母不安慰孩子去睡覺,還一再提示孩子要連續作戰。孩子提出要看看卡通片,媽媽的臉就會拉得老長老長:别浪費時間。總之,一句話,就是要讓孩子爬上金字塔尖兒。

以上這些“怕浪費時間”的家長該就此打住了,我們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去扼殺孩子的童年。失去了童年,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許多痛苦和不幸。家長是不是該認真地去想一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