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早上,濟南氣溫零下1攝氏度。
六點左右,54歲的劉緒軍站在山坡上清點着自己的隊伍。他們中标的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程(二期)4标段進入最後沖刺時刻。
一、二、三......
不一會兒,八輛面包車陸續從幾十公裡外趕到。寒風中, 60多人扛着鎬頭、撬棍,擡着汽油發電機,提着水瓶、午飯站在眼前。
“壘擋土牆、砌魚鱗坑、修盤道、種樹,繼續昨天的工作。第一,保證品質,不能讓遊客戳咱們的脊梁骨;第二,風幹物燥,山林防火不能馬虎。誰要是抽煙,明天就在家裡慢慢抽,别來了!”
開工會用了不到10分鐘,老劉扛起鐵鍁,彙入人流,走向工地。
老劉是長清區萬德鎮馬場村人。作為項目經理,來濟南幹這一行已經五年多了。
“楔子山、蚰蜒山綠化提升,羊頭山山體公園建設,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這幾年活兒沒斷。美麗泉城建設俺們也算出了一份力。”談起自己的業績,老劉如數家珍,非常自豪。
濟南南郊,千佛山、佛慧山、金雞嶺、興隆山.......,一座座山嶺星羅棋布,連綿起伏,風光如畫,人傑地靈。涵養着泉城的水源,承載着無數曆史傳說故事。
随着省城的不斷擴容,這裡成為人們置業的風水寶地。大千佛山風景區建設應運而生。
景區擴充,道路先行。濟南市适時啟動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程,包括擋牆砌築、綠道鋪設、廊亭建設、苗木栽植、護欄施工等内容。涉及南郊幾十座山頭,全長98公裡,其中建立綠道42公裡,改造、提升利用原有防火道、生産路56公裡。建成後,将給市民登山健身帶來極大友善。
老劉他們承建的這段綠道串連起六座山頭,雖然不足3公裡,但海拔高度上升300多米,還有兩處斷崖。山高坡陡,地形複雜,大型機械根本施展不開 。

參與施工的大都是濟南南部山區有石匠、瓦工手藝的農民兄弟姐妹。他們吃苦耐勞、心靈手巧,能根據周邊環境和地形地貌,依山就勢,設計施工,讓綠道融入自然,渾然天成。
工程所需沙子、水泥、料石等通過絞磨送上山,再靠人工肩挑、背扛送到現場。
廣西馬幫,前來助力。
深知山上種樹不容易,施工前,為可能受到影響的樹木穿上“防護服”。
在石頭窩子裡砌築魚鱗坑、水準階,為新植苗木創造良好生存條件。
像這樣必經的突兀山崖,隻能修建鋼架棧道跨越。
綠道沿途多處下臨陡坡、山崖,修建仿木護欄,守護遊客安全。
背風處修建廊亭,供遊客途中休憩;在視野開闊的山頂設定涼亭,讓人們能欣賞四時美景。
一條小路、 一級台階、一段護欄,都想做得既堅固又美觀。
常年與石頭打交道,幾乎每個人的雙手都布滿老繭。
天不亮進現場,太陽落山才收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午飯就在工地上湊付。
心中若有陽光,世界就會明媚。利用短暫的午休時間,兩位施勞工員用吊床玩兒起來了“蕩秋千”。
11月25日,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二期)工程全線貫通。
建設者們又要轉往下一個工地。合個影,留下一段美好記憶。
......
老劉他們隻是衆多施工隊伍中的一支。
寒往暑來, 風雨無阻。正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把黨和政府的為民情懷、專家的設計方案,變成老百姓能夠感受到的現實。
現場的施工員張碩告訴我,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程還有後續項目。
人們相信,随着工程的不斷深化完善,濟南,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品味和易居性定會不斷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将得到更好實作。
願每一位工程建設者幸福安康。
津門網作者 王忠謀,1958年生,國家電網山東電力公司退休職工。愛好攝影,側重人文紀實。崇尚“為時代放歌,為百姓留影”的理念。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新聞攝影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