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莊子的坐忘,是否隐喻孔子

莊子在“德充符”的文章中,講述了三例身體有殘障人士的事情,來闡明`德之忘形、忘情′;

接着又在“大宗師”的文章中,講述了三例與世俗格格不入的事情,借孔夫子的言詞,闡述了其“畸人”的境界。“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莊子的坐忘,是否隐喻孔子

——

顔回是孔子的弟子,是悟性極高的學生;遇到了“格格不入”的事情,經孔夫子的提示教誨,觸類傍通,引發了顔回忘仁義,忘禮樂的坐忘。

顔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日“可矣,猶未也。”他日複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曰“何謂坐忘?”顔回曰“堕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進而後也。”

這段對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顔回說“我進步了”孔子問“怎樣的進步?”顔回說“我忘掉了仁義”孔子說“很好,但還不夠”。

幾日後,顔回說“我又進步了。”孔子說“怎樣的進步?”回說“我忘掉了禮樂。”孔子說“很好,但還不夠。”

顔回再次見孔子,“我又進步了”孔子問道“怎樣的進步?”回說“我坐忘了。”孔子驚奇的問“什麼是坐忘?”顔回答“廢棄健壯的肢體,除掉靈敏的聽覺和銳利的眼睛,分離了身軀并放棄了智慧,和大道融合一體,這就叫坐忘。”

孔夫子說道“與萬物同一就沒有偏私,順應萬物的變化就不會執滞常理。你果真成為賢人了,我願意跟着你的後面,向你學習。”

☞仁義、禮樂,孔子儒學之根本,豈能忘懷!

✘莊子此文是否有諷喻孔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