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雲龍藝術簡介 ||——
李雲龍又名李畇龍,翰輝齋主,号散客,皆空,字昀卿,山西襄汾人,中書協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西分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王羲之書畫研究院理事,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中國中央機關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東方雲龍松書畫院院長,中國慈善拍賣基金會顧問,實力派書畫家,師承龍瑞,王镛,程振國,張複興,詩書畫為一體,作品入展國家及省展覽,被黨政機關所收藏。
記著名書畫家李雲龍先生的高士情懷
我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而英勇的英雄兒女。
中華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曆史颠簸,覆滅,更替,到重生,就是這樣屢次地重複着,更新着,傳承着,是以才形成了今日之龐大的文化體系。在中華曆史文化的漫漫長河裡,能夠屢次支撐起我國古老而又嶄新的文化文明。第一是離不開我們的先祖炎黃前輩和曆代的勤勞勇敢的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屢次英勇,奮戰,而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英雄偉岸,不滅的精神。我們先前的文人士大夫,尤其是喜歡用蒼松來比拟之。蒼松的不畏嚴寒風霜,毅然挺立山崖之颠的氣魄,深深地震撼和啟示着人們,是以蒼松就自然地與我們的文明産生了淵源。
曆代的文人逸士,學問學識,都博大精深。有的甚至肩負着很高的權力,同時也肩負着重要的擔當。他們的詩文詞章都是很高妙絕倫的,如竹林七賢,李太白,蘇東坡等等,不勝數也。他們為了進一步提升中國文化的思想與品味,同時也修煉着自己的品行節操。這種修養與士夫精神正好與蒼松不謀而合,是以蒼松高士自然就形成了文人畫家筆下的不可棄離的華章與圖畫。從古代的伯夷,鐘子期,司馬遷,王羲之,陶潛,李白,蘇轼,與元代畫家倪雲林,文天祥等,他們都是具有很高品格與很深邃的學識的。他們始終站在民族文化文明的前沿,以超凡脫俗的品格,撐起一片藍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學者。是以人們為了歌頌這些高人逸士,在文人畫家筆下就自然地把蒼松與高士連在了一起,來表達這種不滅的精神,與超凡脫俗的品性和格調。有的甚至把高士與梅花,菊花等也連在一塊,也是表現這種,不激不曆,自有我在的品行。是以很早時候畫家就已畫了高人逸士與蒼松,隻是沒點明主題而已,尤其到了近代,畫家們更特别特寫了蒼松高士,近代畫蒼松高士最多者,應數張大千,溥儒和陳少梅三位大師,高士精神是一種不滅的精神,是一種俠肝義膽,超凡脫俗的剛正精神,是最有品味的高格調的不凡境界。也可以說更是一種胸懷和道統。
正因為文人對蒼松高士的激蕩與感慨,同時也觸動着畫家的心房,除這三位已故大師之外,現在北京宋莊也有一位書畫家,對蒼松高士也有一種濃厚的情懷,這位就是山西襄汾籍長居北京宋莊的畫家李雲龍先生,我也是偶然的機會與先生相識,先生山水之餘,尤喜畫蒼松高士,先生之畫,既超凡脫俗而又溫潤親和,李雲龍先生在前人之基,挖掘,整理,而又達變新生,以蒼松高士直切主題,也可以說是對蒼松高士的更高特寫,來抒發心性,抒寫情懷。
李雲龍先生,生活簡樸,他時以素樸二字常觀照自心,他性情随和,有時也很健談,他說話時的那個爽快,大方,同時也漲顯出他内心的博大與宇宙胸懷,這正吻合了他對文人高士的崇拜之風尚。李雲龍先生經過了多年的社會人生的曆練,從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中升華了自性。他時常獨來獨往,我行我素,不與人争,唯獨癡愛藝術的他從中國書畫江湖中一路走來。他的超凡脫俗的品性與格調和不激不曆氣度,在當今畫家中是很可貴的,有時間我很喜歡看先生作畫,他作畫時,也似在寫書法,筆法勁健厚重,力透,而又不乏靈氣充盈,筆法猶龍入雲中,上下翻飛,筆動時的挪,拉,攢,打,時又如農夫耕地之奇,時又如高山堕石之妙,蜻蜓點水之神,時又若百萬将士馳騁疆場之所向披靡之勢,時又若千裡陣雲,驚沙坐飛,刹那又酷似飛鳥出林,灑灑兮如山泉流淌,轟轟兮又如江河咆哮,龍騰雲霧,看李雲龍先生作畫時,他全身之力發于指端,有時就像是在練太極,和少林二家之功,全是形意,甚是奇妙。其實他用筆之奧理與形意,都是來自于他書法的功底,看他作畫,真是一種殊勝的享受。李雲龍先生早年對真行草隸篆,包括魏碑,金文,甲骨文,漢簡,都有涉略,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尤其喜愛狂草,金文,和隸書,平時多以行草問世,正是因為他多年來對書法的癡愛,才有了後來以書法入畫法的高度。
他書畫之外,也能詩作,時有所感,他也高誦吟詠,詩方面,他既喜太白的豪爽與浪漫,而又喜摩潔的禅意與妙玄。在山中作畫時,他也寫了不少的山水詩,也很有品味與個性。李雲龍先生的蒼松高士之灑脫全賴于他對詩書畫,色括漢印的領悟。時閑他也閱讀了大量的關于文脈和書畫的書籍,來陶冶自己,他能将各類的學問融彙貫通,化為一家之法。同時對佛道儒的精要核心,也能圓融領悟,是以他揮毫潇灑自如,勁健豪邁,心無挂礙。這些都是來自于他對傳統文化的一慣自信。他書畫時,寫的是一股氣暢,形而上的一種格調和境界。
李雲龍先生有很好的修養與心性,在生活當中,也有過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無奈,也有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悅。靜寂時猶有八大山人的孤峰獨秀,不挂煙蘿的空性,這些都是來自于他的極高的悟性與天賦。他能将詩書畫印打通脈絡,合而為一,注于畫中,實是難能可貴。他的畫遠看是畫,近觀全是各種書法的筆法,恍兮惚兮他不着于物相,筆墨間,盡是虛空,這是一種高境界,就象歐陽修《醉翁亭》裡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所書畫,寫的是一種情懷,而不是隻圖寫表相,他的畫,每一筆都是在寫的狀态,而且是高品質澄悟後的筆緻,勁健而灑脫,松散而靈活,整體又很緊湊完整,凝氣聚神,氣脈通暢,不糾結,不刻闆,就像是在排兵布陣,亂中有序,全是藝術性的誇張與妙變,猶如釋道。李雲龍先生作起畫來,如入無人之境,筆法之,動如雲裡騰蛟,靜又如慢鏡頭那種潇散神遊,之所謂盡精微,緻廣大者也。此時真具元代大家倪高士的那種孤寂,荒寒不食人間煙火之感觸,猶如世界之靜止。
李雲龍先生之畫既有出世思想,又具入世情懷,他把此二境之妙,融通為一,甚是不凡,真高人也。他的畫文氣十足,底蘊深厚,很有書卷氣,同時亦具書法性,可謂是高品質的藝術品,是澄淨靈魂的靈丹妙藥。
他能把全部的精能集中在蒼松高士之畫作中,此正彰顯了他崇仰高人逸士的情懷與境界。
當今也正好是弘揚傳統文化的時代,與時俱進,蒼松高士也正好暗合了此境,以蒼松高士來極救某些人疊失的靈魂與品性。是以李雲龍先生的蒼松高士是很具收藏潛力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除張大千,陳少梅,溥儒之外,已無再有與畫者,是以說李雲龍和此三位大師可謂是畫蒼松高士四大家無疑也,定将名傳後世。
李雲龍先生正值中年,藝術之路還很漫長,希望李雲龍先生再不斷地努力學習探研與錘煉,把山水包括蒼松高士都。更上些許台階,達到更高的境界。
山外有人,天外有天,李雲龍先生也深知自己與頂峰還有很大的距離,為了一生他所癡愛的藝術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他将會更加努力,更加徹底,下苦功,下深功,悟妙道,成精鋼。希望李雲龍先生能在曆史的藝術長河中濺起一簇耀眼的浪花。也希望他的藝術思想更能夠啟迪後學,為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結束之際,借用我國的大文豪,屈原先生名句,與李雲龍先生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10.25.散客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