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淩寒獨自開——我最喜歡的字“梅”

作者:金昌日報

市第五中學八年級(6)班 田乙君

左邊一個“木”,右邊一個“每”,構成這個極具風骨的漢字——梅。

梅,開花時常伴枯枝或凜冽的寒冬,有時甚至冰雪相侵!

每想到這個字,眼前便呈現出數朵紅梅從樹頂布滿枝頭或一瀉而下的景象。每個漫長的嚴冬,白雪皚皚,人鳥聲俱絕,當百花還在沉睡,迫不及待的它已然在寒冷中蘇醒。曲折而堅韌的枝幹上,一片片紅豔的花瓣重重疊疊圍成朵朵梅花,在一片雪白中,如大地被寒冷洗滌過的幹枯皮膚上泛起的點點血色,證明生命的存在。

古書中說:“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在古代,梅子作為調味品,是祭祀、烹調時不可或缺的東西。後來,古人又嘗試栽培家梅——果梅,使梅子成為一種酸甜爽口的果品,吸引着人們垂涎的味蕾,帶來寒冬中生機的味道。

宋代時,人們藝梅的技術越來越高,梅的花色和品種也越來越多。梅漸漸成為闖入人們視野的冬日勝景,使它在沒有蜂蝶蹁跹的時節,身邊卻遊人如織。到了元代,有個極愛梅、喜詠梅、善畫梅的王冕,他的《墨梅》一詩更為有名,一句“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盡顯梅已經沖破了對人們味覺、視覺的沖擊,開始以獨特的品格沖擊着人們的靈魂,成為一種美好的精神寄托與象征。

梅是豁達謙遜的,毛澤東主席曾雲:“俏也不争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是堅定無畏的,正所謂“欲報春資訊,不怕雪埋藏。”梅是孤高傲然的,王安石曾說:“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這種雪下得越猛烈越發盛豔,不懼無人欣賞的傲骨,更是不可多得的。梅,更是無比堅韌的,她無葉色映襯,迎暗淡冬陽,飲刺骨雪水,卻仍傲然枝頭,芳香馥郁,營造出一種枯榮相對的美,展示着自然的輪回與生命的頑強。她身處寒冬,萬物着霜,卻掏盡心血,撒點點于枝心,幻化成朵朵開在傷口上的花,美的刻骨銘心,在方寸間,延續着向死而生的堅韌。

一個“梅”字,區區十一畫,勾勒出一幅魂勝于形的畫卷,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