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連葦 2021年第139篇
1.
每一場奧運會,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金牌數量。不過随着我們國家的強大以及我們大家心裡的強大,我們對國家整體多幾個金牌少幾個金牌的關注變低,相反對具有強大個人魅力的運動員關注越來越多,當然也僅限于獲得金牌的那些人。
能在奧運會獲得金牌的人是世界冠軍,“世界冠軍”說起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但是當你深想哪怕一點,你就會覺得“嗯,簡單的四個字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這四個字背後對應的是年複一日的訓練及幾乎苛刻的對自己放縱的克制。
奧運冠軍無疑是成功的,關于“成功”,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而我認為的“成功”是那些在某個專業領域做到頂端的人。有幾個衡量标準:一、做的事讓自己有成就感,并能感到幸福。二、從經濟方面衡量,做的事也許不能讓自己大富大貴,但一定能實作基本财務自由。三、從社會聲譽方面,别人一提起某個領域,你是那個領域舉足輕重、不可忽略的一個人。
可能這個标準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太高了,假如把奧運冠軍的成就降低十個檔來定義成功,我們還是很難達到,為什麼?因為普通人根本不具備成功所需的基本品格素養,具體包括哪些,我們一一來說。
2.
缺少必定能成的霸氣。
聽說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人一開始的目标就是清華、北大,哪怕因為打遊戲被學校開除,時隔幾年再次參加聯考,依然能考進清華、北大。也聽說他們這些人認準了一個學校,其他學校是不上的。
在奧運會參加比賽最終能獲獎的人,都是輕松、遊刃有餘的,不是他們不當回事,是因為他們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有人說,隻要我想進入一個領域,必是那個領域的王者。有這種氣概的人,做什麼都能成。
當然,大話誰都會說,重要的是每次說了自己信别人信。說話很容易,做到很難。我相信愛說這種話的人都是有條件做支撐的,這就要說到成功者所具備的第二個條件了,也是普通人所缺少的。
3.
缺少有效刻意練習的勤奮。
有人看見蘇炳添在參加比賽期間還帶着電鍋,有人說他是廣東人,到哪都喜歡喝湯。我覺得這種說法挺逗的。
他的做法讓我想到了那個孩子四歲從來不讓吃鹽的退役運動員,到哪都是帶着鍋。她不是為了煲湯用的,是想不打破運動員的飲食習慣吧。
我們覺得她對孩子太過苛刻了,孩子四歲了,喜歡的東西都不讓吃,都被媽媽稱作垃圾食品。到哪都單獨做飯,孩子痛苦,大人也辛苦,就是這麼出力不讨好的做法,作為運動員是不會放棄的,咬牙也會堅持。
每個想要有一番成就的人都是如此。蘇炳添全年無休,每天都要訓練,吃規定的食物,像一個苦行僧一樣要求自己。
我們普通人覺得他們的生活太無趣了,如果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那活着有什麼勁?但就是通過反人性的操作成就了别人的卓越,而越由人性控制自己的人,變得越來越普通。
因為優秀就是要戰勝人性的缺點,勤奮是反人性的,堅持是反人性的。人的本性就是好吃懶做,及時行樂,隻顧眼前,不顧未來。
經常有明星說自己多麼多麼辛苦,現在看來與運動員比起來,其他人的辛苦都不值一提。他們不僅僅是勤奮那麼簡單,是真正的去人欲,杜絕一切誘惑,生活簡單到隻剩下鍛煉一件事。
4.
缺少成事的引路人和方法。
越是優秀的人,越喜歡拜師。世界冠軍夠優秀了吧,但誰沒教練呢?
教練不是技術比你強的人,是能幫你找到問題并幫助你快速前進的人。
專業與不專業的差別是很大的,拿羽毛球舉例,一個專業練過的人打一個非專業的人,那是吊打的,那是會讓對方輸掉褲子的。而旁觀者根本沒法看,就像一個博士生與國小生的差別。
是以有句話是,千萬不要拿你的業餘挑戰别人的專業。
何謂專業?不是随便練練而已吧。是把一項技術細分為多項,把每一項都練到極緻才有的狀态。
《小邏輯》這本書上有一個關于騎行的例子,也是要拿冠軍的比賽,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能把能夠想到的與騎自行車相關的所有事情都拆解開來,然後再把它們提高1%,那麼當你把它們合并到一起的時候,你就會得到驚人的提高。”
我相信任何專業能力的習得都不是随随便便的,都是講究一定方法的。羽毛球就是“打”,但是如何打得好是要日複一日地研究和練習的。一上來就打與把羽毛球這項運動拆解為1000個小項,然後加以練習,那定會是不同的結果。
不講究方法的蠻幹是出力不出效果,時間也費了,精力也費了,最後沒有效果,慢慢就放棄了,沒什麼進步、成就感可言。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方法不是捷徑,捷徑是總想不勞而獲,而方法是快速入門并方向準确的獲得進步,不做太多無用功。
5.
當别人把精力用在精進專業技能上時,你把所有的意志力用在了如何堅持下去上。
有人說,勤奮是成功的标配,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成功者都是勤奮者,隻不過并不是每個勤奮者都是成功者。
但是可悲的是,普通人是連“勤奮”都做不到的一批人,想一下,除了吃飯、睡覺和迫不得已的上班,你有哪一件事是堅持超過100天的?
沒有。除了生理需求的那些事,其他事都是任由性子來。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心情好了做,不好就不做。
拿減肥這件事來說,成功者有,但鳳毛麟角。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你也不會讓自己發展到需要減肥的境地。
不僅僅減肥這件事,普通人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人一旦不能自控,那是什麼都做不成的。如果你總是把該運動、看書的時間拿來追劇,你說說自己能取得什麼成功。
成功的人是值得我們羨慕的一群人,但他們的現實生活是最無聊的一群人,就是像一個機器人一樣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不會揮霍自己的身體、時間、精力和金錢。你可以說他們是機器人,也可以說他們是自律的人。
自律是反人性的,“人性”就像一個有強大磁力的大手,牢牢地控制着你。隻有自律、自控,才能逃脫“人性”的魔掌。而自律、自控的終極目的是養成習慣,好的習慣是人性的大敵,隻有習慣才能讓你毫不費力地戰勝人性的弱點。
但是很不幸,隻有一少部分人能做到自律、自控并養成習慣,對他們來說,做到每天堅持不需要耗費意志力,是以他們把全部精力用在了精進專業技能上。
但是普通人,光是每天的堅持就耗費了一大半力氣,等到開始做時,能夠完成就覺得自己成功了,距離死磕自己、精進自己太遠太遠。
是以,普通人距離成功不僅僅是做不做的問題,還是如何做好的問題。相對第二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是被第一個問題打敗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說普通人距離成功太遠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