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帆高揚:弶港鎮蹚出強村富民新路

作者:市場周刊
紅帆高揚:弶港鎮蹚出強村富民新路

這幾天,弶港鎮姜墩村書記潘存敏經常來到田頭,望着水稻種植基地漸漸變黃的田野,期盼豐收來臨。

強村富民任重道遠。姜墩村去年秋播前克服多重困難,一次性流轉土地230畝創辦了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實施種植規模化、生産全程機械化,不僅保證村民每畝1000元的租金收入,每年還可為集體增加收入近50萬元。“今年秋播前再流轉二三百畝。”潘存敏說。

據了解,全鎮通過土地流轉由村集體領辦經營的主體達10多家。弶港是一個農業大鎮,有着厚實的家底,高效農業種植面積達8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萬元,村平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11萬元,但依然面臨産業層次低、農民增收後勁不足、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對此,該鎮以“紅帆高揚”黨建創牌統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堅持多條腿走路,推動強村富民。

前哨村敢想敢幹,村幹部利用閑置多年的工棚地合股成立了蔬菜收購站,以此與鹽城蔬菜公司合作,新上冷藏等設施,被“喚醒”的1畝多閑置土地每年新增集體收入12萬元。在“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中,弶港鎮通過盤活閑置資産與國企、民企聯合創辦的實質性經營項目15個。

為把弶港甜葉菊、文蛤、泥螺等國家地理标志農産品的品牌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該鎮圍繞做好精深加工後半篇文章,注冊1億元成立了滬港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此為平台設計注冊商标、集聚加工資源、統一貼牌營銷,首批推出的“弶港泥螺”走進各大超市,實作産銷兩旺。

鄉村旅遊發展的比重越來越大,每年數十萬遊客給弶港帶來了巨大消費市場,僅小小的巴鬥漁村每年直接和間接收入超億元。今年8月,巴鬥跻身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其吃海鮮、觀海景、住漁家、品文化品牌“炒”得一浪高過一浪,成為天南海北遊客的“打卡地”。漁牧文化濃郁的民宿不僅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專業攝影人士和愛好者,還把黃頭發、藍眼睛的老外給迷住。

鄉村旅遊既有文化内涵,更有富民含金量。巴鬥漁民從農旅融合發展中獲得的“紅包”一年比一年鼓。

(來源:東台市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613378752#qq.com24小時内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