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帆高扬:弶港镇蹚出强村富民新路

作者:市场周刊
红帆高扬:弶港镇蹚出强村富民新路

这几天,弶港镇姜墩村书记潘存敏经常来到田头,望着水稻种植基地渐渐变黄的田野,期盼丰收来临。

强村富民任重道远。姜墩村去年秋播前克服多重困难,一次性流转土地230亩创办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种植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保证村民每亩1000元的租金收入,每年还可为集体增加收入近50万元。“今年秋播前再流转二三百亩。”潘存敏说。

据了解,全镇通过土地流转由村集体领办经营的主体达10多家。弶港是一个农业大镇,有着厚实的家底,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8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万元,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1万元,但依然面临产业层次低、农民增收后劲不足、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此,该镇以“红帆高扬”党建创牌统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多条腿走路,推动强村富民。

前哨村敢想敢干,村干部利用闲置多年的工棚地合股成立了蔬菜收购站,以此与盐城蔬菜公司合作,新上冷藏等设施,被“唤醒”的1亩多闲置土地每年新增集体收入12万元。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中,弶港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与国企、民企联合创办的实质性经营项目15个。

为把弶港甜叶菊、文蛤、泥螺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该镇围绕做好精深加工后半篇文章,注册1亿元成立了沪港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设计注册商标、集聚加工资源、统一贴牌营销,首批推出的“弶港泥螺”走进各大超市,实现产销两旺。

乡村旅游发展的比重越来越大,每年数十万游客给弶港带来了巨大消费市场,仅小小的巴斗渔村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超亿元。今年8月,巴斗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吃海鲜、观海景、住渔家、品文化品牌“炒”得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天南海北游客的“打卡地”。渔牧文化浓郁的民宿不仅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专业摄影人士和爱好者,还把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给迷住。

乡村旅游既有文化内涵,更有富民含金量。巴斗渔民从农旅融合发展中获得的“红包”一年比一年鼓。

(来源:东台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