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大衆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柳琳 秦帥 威海報道

“在接觸長城大哥之前,我五年多沒出門,是他把我‘拽’到長城愛心大學營的,我這才慢慢融進了社會大家庭,還學會了網上營銷,有了收入。”在威海長城愛心大學營“雙自”之門8+1公益助殘項目基地希望之家,高位截癱患者梁永正正在借助智能移動康複器進行訓練,雖然滿頭大汗,他卻不亦樂乎。該項目是在全國道德模範、威海長城愛心大學營黨委書記劉長城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發起的全國首個集殘障人士全面康複、系統教育訓練與自立創業于一體的精準扶貧項目,自2016年開始運作以來,項目幫助1300多名貧困殘障人士解決了實際困難,帶動700多名貧困殘障人士擺脫貧困,實作自強自立。在劉長城看來,公益項目的發展壯大正是得益于他們牢牢抓住了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確定公益活動開展到哪裡,黨組織的陣地就穩固到哪裡,實作了以黨建聚魂,以愛心聚力的目标。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山東省民政廳上司視察威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如今,在威海越來越多像這樣的社會組織在黨建引領之下,日益發展壯大。威海市委“兩新”工委與市民政局黨組聯合出台了《關于啟動“威海紅帆”社會組織黨建計劃賦能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把黨建作為貫穿社會組織服務管理各項工作的紅線,創新實施五大工程,造好“紅帆船”、立好“紅帆桅”、用好“紅帆手”、育好“紅帆長”、建好“紅帆港”,全面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激發社會組織在服務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參與社會治理、助力脫貧攻堅、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居民需求等方面的優勢潛能。“威海紅帆”社會組織黨建計劃正帶動全市2178個社會組織、5022個備案社群社會組織同向發力,黨旗引領,揚帆起航正當時。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公益實踐活動

“星火燎原”,從“一點紅”到“全域紅”

在剛過去的“七一”建黨節期間,威海市社會組織創新創業園(以下簡稱“雙創園”)積極響應号召,發動駐園組織廣泛開展各類公益實踐活動,獻禮黨的生日。威海春華殘障康複服務中心開展“關愛功臣?情暖優撫”“送愛到家”殘障人士關愛活動。威海市助力社工服務中心走進魚港路社群與居民一同開展了“群英荟萃 最美魚港—唱紅歌‘學四史’守初心”慶七一主題活動。環翠區心絲帶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與環翠區司法局、團區委在威海公園共同舉行“步履未停,初心不改”主題黨日活動,現場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铮铮誓言響徹碧海藍天……

作為威海市首家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平台,威海市雙創園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一體培育”的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政治引領、資源整合、溝通銜接等方面的優勢,在孵化社會組織的同時,培育壯大黨組織,實作“一體推進、雙翼成長”,帶動全市社會組織規範有序發展。

“雙創園吸納群衆需求多、發展潛力大的萌芽型、初創型、引領型、創業型等社會組織入駐,免費提供場地裝置、黨建指導、政策咨詢、專業支援、培育孵化等服務,同步摸清黨員底數,建立黨組織。按照服務對象差別劃分,将從事不同領域的社會組織成立聯合黨支部,實作“跨界合作”,更好地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提升社會組織黨組織的組織能力和服務能力。”雙創園黨委書記趙波如是說。

威海市大力推廣雙創園經驗,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建立市、區市、鎮街、社群四級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台,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同步孵化社會組織和黨組織。目前,平台總數已達到235個,實作市、區市、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園或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全覆寫,各區市至少建有一處鎮級示範點,城市社群社會組織服務室覆寫率超過80%。孵化培育公益組織562個,城鄉社群備案社群社會組織分别達到10個和5個,每個行政村實作一村兩組織。到今年年底全市24個街道、48個鎮将全面成立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在全市785個城鄉社群鼓勵社群書記領辦、支援黨員居民成立備案型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加強區域内社群社會組織分類指導和管理,形成“黨建帶社、以社管社、社社共建”的發展格局。

威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孫玉建介紹說,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威海在市、區市成立“兩新”工委,民政部門成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負責統籌上司和兜底管理。市級在司法、住建、文聯等部門成立19個行業黨委和25個行業黨總支,依托行業抓管理、圍繞黨建強行業。全領域實施“區域+行業”覆寫模式,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挂靠建、屬地建、選派建等多種方式建立黨組織428個,覆寫社會組織681,對未實作黨的組織和工作覆寫的由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機構選派黨建指導員,實作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寫。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鎮街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

借智引力,吹響社會組織的“紅色集結号”

“選好人、用對人”是抓好社會組織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群治理的關鍵”,威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市委“兩新”工委副書記苗家說。

日前,在環翠區鲸園街道社群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山大(威海)社工系教師、善若社工負責人郭劍雄為社工講解專業知識,這是威海市健全校地合作的一個縮影,聘請專業人才挂職街道副書記,為社群工作者、社會組織負責人每月提供專業教育訓練。

威海市發揮山東大學(威海)社工系高校智庫的功能,邀請多位擁有資深經驗的高學曆專家全程參與社工實踐,指導服務基層社群治理,已開展相關研究及人才合作,累計教育訓練人員達1萬餘人次。在北洋職業學校設立社群服務專業,采取“訂單化+全科式+案例化”模式,定向培養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邀請省内外專家開辦名家講堂,全方位提升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

威海市實施“紅領計劃”,市、區建立黨務工作者人才庫,選派667名優秀黨員幹部,擔任社會組織黨建指導員,采取“一對一”“一對n”方式,指導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推動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助力解決實際問題。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社會組織開展七一黨建活動

注入“紅色基因”,公益之路越走越廣

夏日午後,一群“特殊”孩子安靜地圍坐在一起,摘艾、挑揀、磨制、搗制……在位于環翠區溫泉鎮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的石磨艾坊蝸牛成長營公益項目現場,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姜新正組織智障青年制作傳統石磨艾絨。“智障人士被稱之為‘蝸牛’,同在藍天下的‘蝸牛’孩子也期待通過努力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我們就是要搭建一個這樣的平台。”姜新表示,項目選擇入駐溫泉鎮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的孵化基地,不僅因為這裡免費提供的辦公場所與資金扶持,還連結社會資源,滿足“蝸牛”成長營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黨總支的幫助下,不僅吸引社群居民和志願者共同參與到各類艾制品研發創作,更開辟了專門的艾草種植基地,打造艾文化民俗旅遊産業,讓智障青年實作就業創業,還幫助貧困戶實作脫貧的夢想。

溫泉鎮社群社會組織聯合會黨總支對154家備案社群社會組織強化政治引領,輻射帶動1800餘名黨員和3780餘名居民志願者,廣泛參與城鄉社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開展互助服務活動。

在威海,社會組織将公益服務融入群衆生活的黨建公益項目的生動實踐還有很多。威海市聚焦城鄉困難群衆和特殊群體,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加分獎勵,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予以加分獎勵。廣大社會組織開展“助殘奔康”“電商進鎮”“法律援助”“健康扶貧”等精準扶貧直通車行動,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全市536個社會組織開展扶貧項目262個,參與志願服務1.5萬人次,累計投入款物3068萬元。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環翠區老黨員與社會組織結對聯學志願服務項目黨建引領公益創投啟動儀式

沐浴黨的“陽光雨露”,茁壯行業發展之林

黨建似甘霖,潤物細無聲,在紅色精神的滋養中,威海市行業協會商會的發展變化同樣在悄然發生着。

威海市堅持黨建項目為載體,将黨建與業務擰成一股繩,有效破解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的難題,增強行業凝聚力,服務行業發展。全市204個行業協會商會,積極開展行業自律,協調行業關系,提供行業服務,促進行業發展,從根本上遏制行業惡性競争、惡意壟斷、不規範服務和收費等行為,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市實施“紅色助力”工程,服務行業發展。威海市建設咨詢服務業協會黨委實施《建設咨詢服務行業自律公約》,開展“三比三提三争”活動,進一步樹立了行業新風。威海市科技服務業行業協會黨委通過開展“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特色品牌建立系列活動,促成海内外高端項目來威落地5項、中韓科技合作21項,宣傳扶持、參與協同創新的項目150餘項,助推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激活行業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威海市家庭服務業協會黨支部制定《威海市母嬰護理服務規範》、《威海市家庭保潔服務規範》,推動行業誠信化、專業化發展。威海市律師協會黨委組織“法潤威海?黨員律師行”活動,為40多個重點項目、1100多家企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威海市民營醫療機構行業協會黨委廣泛開展醫德醫風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教育,有效提升各民營醫療機構誠信經營、規範執業意識和行業自律能力。威海市旅遊行業協會黨委開展“三亮三比”活動,進一步擦亮“走遍四海?還是威海”的城市品牌。威海市物業協會黨委開展“紅色物業,情暖萬家”活動,投訴率從從7.2%下降到0.4%。威海市文聯文藝家協會黨委開展“到人民中去”文藝活動,深受群衆歡迎。

山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姬升峰說,“威海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效果突出,方法可學可複制,7月23日将召開全省黨建引領促進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現場會,全面推廣威海經驗”。

黨旗引領千帆競——“威海紅帆”黨建計劃助推社會組織高品質發展走筆

威海市白手杖公益服務中心石磨艾坊青年就業創業項目

凝心聚力共奮進,一齊唱響“大愛威海之歌”

去年以來,圍繞群衆關切和社群需求,威海廣泛開展“黨旗飄揚?愛滿濱城”社會組織公益實踐活動800餘場次,受益群衆超過50萬人次。

疫情期間,威海市社會組織,迅速凝聚起強大的戰疫合力,成為參與疫情防控,助力複工複産的“生力軍”。全市各行業協會商會及時釋出行業倡議,加強行業自律防控,履行社會責任,推出系列利企服務,助力疫情防控。71個行業協會商會主動減免會費,與會員企業共克時艱。全市各級慈善組織募集善款1.82億元,其中社會組織參與捐贈疫情防控物資折款3200餘萬元。

“目前,全市有持證社工1490人,和諧使者126人,注冊志願者43萬餘人。今年,威海将繼續投入200萬元,常态化推進黨建服務公益項目,全面推進社群、社會組織、社工、社會志願者‘四社關聯’模式,引導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特殊困難群體幫扶關愛、基層社群治理等領域有序參與社會服務,為‘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貢獻力量。”威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栾波滿懷信心地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