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作者:紫牛新聞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老船長小屋

揚子晚報網6月15日訊(通訊員 楊九華 記者 範木曉子)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東台團市委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結合青年學習需求,打造“紅帆之旅”青年學習社線路,帶領青年重走中共第一支海上武裝力量海防團的紅帆船足迹。近日,線路迎來第一批前來學習的團員青年和團幹部。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紅領巾講解員現場講解

紅帆起錨,走進紅帆國小。紅帆國小素有“硝煙歲月紅帆搖籃”的美譽,抗戰時期,這裡成為新四軍海防團團部,粟裕、陶勇、孫仲明等都曾在此指揮過戰鬥。學校建有“紅帆廣場”“海防團紀念館”“紅帆樓”,常态化開展“紅帆小講解員”“紅帆少年”“紅帆中隊”培育和紅帆主題活動,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中國小國防教育示範校”等稱号,被列入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黨建驿站

青年們在紅領巾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了紅帆廣場、紅帆船、紅帆畫廊、海防團紀念館等,通過現場教學、情景劇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和感受了紅帆文化。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現場參觀

紅帆追憶,尋訪紅帆老人。90歲高齡的崔廣明老人,13歲就手握斧鑿在新四軍海防團的“七裡丫灣紅帆造船廠”建造紅帆船,抗日戰争期間,參與建造了30多艘船。從弶港漁船修造廠退休後,崔老依然割舍不下這“紅帆”情,着手創辦了“家庭海防史館”,讓後人永遠記住這段曆史。一件件傳播“紅色記憶”的實物載體讓人更加形象直覺地了解那段難忘的曆史,崔老家也成為各界人士、海防民兵以及青少年學生的“國防教育課堂”。在崔老的帶領下,青年們認識了紅帆船,并動手體驗了紅帆船制作。

紅帆奮楫,重溫紅帆航線。新四軍海防團的紅帆船在這條海堤線上揚帆起錨,解放戰争期間,老區人民的擁軍支前船隊在這裡南下渡江。多年來,經過紅色接力,通過儲存修繕,恢複擴建。如今,海岸帶上分布着當年浪川港西的“海防守備連營房舊址”、集鎮前進路上的“弶港紅帆故事村”等,構成了永久性、立體式的紅色風景帶。青年們一邊聽孫仲明、顧雍海、仲續華等英雄故事并參與現場有獎問答互動環節,一邊觀看紅帆航線上世界自然遺産條子泥的生态美景。

東台:開通“紅帆之旅”,煥發青春向黨激情

紅帆船足迹迎來第一批前來學習的團員青年和團幹部

紅帆傳承,吹響紅帆号角。巴鬥村是一方紅色的土地,當年,新四軍開辟蘇中抗日根據地,先後有新四軍後方醫院、被服廠、榴彈廠等重要機構長期駐紮在此。在紅帆精神的引領下,巴鬥村不僅端上了“生态碗”,更吃上了“綠色飯”,實作了從“靠海吃海”向“養海富海”轉型,榮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生态文化村、江蘇省美麗鄉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等稱号,成為遠近聞名的紅帆鄉村。

青年們學習起錨号子、聽“老船長”“紅帆橋”“巴鬥泉”故事,感受軍民魚水情,體會鄉村振興成果,激發幹事創業動力,吹響紅帆新号角。

“紅帆之旅”青年學習社線路通過現場教學、情景劇、船工體驗等多種“沉浸式”“體驗式”學習形式,引導大家追憶峥嵘歲月、汲取前進力量、傳承革命精神,不斷堅定“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決心。

校對 王菲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