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前 言

題記:隻有經曆過不完美,才更能感受到當下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寫點大題材,以便把自己多年的思考和感受表達出來,或可使有同樣愛好的讀者,節省一些自己探究的辛苦。但總也難以成篇,一次次半途而廢。

最大的障礙就是選題。

因為我深知,一部好的小說,必具備六大要素:時代、地域、環境、人物、關系、沖突。沒有一定的沖突,如白水煮飯,是不值得别人花費時間去讀的。但現代人生活在堯天舜土之中,最缺的便是沖突。如果太多地去摳當下的沖突,會不受愛國人士的喜歡。像莫言先生的選題,就多在民國或特殊年代,因為那時充滿了世人的痛苦,和弱者的眼淚。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莫言:拾麥穗的母親

對于今天的社會生活,本人也覺得進步很大。也不想單單盯在白玉有瑕上,違背同胞們對正能量之執着。是以如果去寫,我也定位在特殊年代。

為了展現不同人物之間,或人物與社會之間的沖突,終歸是要造出一些負能量的。是以深怕自己的拙作,亦如莫言先生那樣,遭到赤子之心們的批評。

我是這樣想:看到問題,其實是利于我們向前進步的。您若認為,中國的一切,便代表了人類終極的理想,對于社會大同的尋求,至此結束,那中國就不會進步,也不需要進步了。恐怕這種說法,并不為主張“大膽探索,深化改革”的高層管理者所支援。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深化改革

不要一提外國的好,就是漢奸;一說自己的問題,就是敗類。如果對一切外來的東西,都持抵制的态度,那我覺得首先該抵制的就是衣服。因為現代的織布機和紡織術是從英國引進的;而水泵是美國人發明的。是以,一定要抵制的話,大家便都脫了衣服,到森林裡去喝山泉水吧。

如果莫言隻是寫幫孤寡老人挑水,厲害了我的東北鄉,那他不會獲獎。既然費了心血,幾十萬字寫出來,得有點深度才行。如果隻是為了催眠,或是白雲大媽的《月子》用來糊廁所,那不如不寫,做這個還有更好的辦法。

曆史是一門實用學科,可以鑒古立今。在小說中再現曆史,不僅是寫作的需要,也是用文學來反思,以避免重犯過去的錯誤。反思是為了更好的進步,當我們看看如蛛網般的高鐵、地鐵和大興機場鳳凰樓,我們更有自信去解決仍存在的問題。

不要對文人苛求太多!這是一件需要太多知識儲備,需要入戲以緻弄哭自己,且極其損耗腦細胞的工作。如果再對他們束手束腳,還要逼他交出好的作品,那誰又能做到?不服,你寫一篇我看看。

這是所面對的選材的無奈;隻要想寫期待能傳世的東西,這個糾結我隻好承受。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莫言作品

下面,我簡單評點一下我書中的人物。

因為家譜中有簡略記載,我的先祖原是生活在蘇州昆山瓦浦河畔的,後因世事變幻,輾轉遷往山東。因為根在江南,故而對那裡的文化,有一種骨子裡的喜愛。尤其對蘇州評彈這種民間藝術形式,感覺尤為入心。愛屋及烏,我對江南的風物和人也十分的欣賞。

說這個,有些認識我的人可能不以為然,因為本人有時給人兇巴巴的感覺。但說實話,這是身處叢林的一種僞裝。因為在叢林裡,如果用對待孔雀的辦法去面對野豬,其效果怕不太樂觀。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叢林法則

該書寫的是上世紀6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二十多年中的一些故事。這是一個雖經曆挫折但不斷變革向好的時代。

書中的辛香芸,大家習慣叫她芸子,揉合了我内心對理想女性的期許。我喜歡她那樣的柔美和内涵。但我生活中的配偶并非如此,她雖确有一把琵琶,但從沒見她彈過。她的愛好是吃,讓我給優的方面是會帶孩子。

芸子是我的不實幻想,但我卻沒為其塑造圓滿。這是文學作品對于沖突的需要,或者也有時代及其性格的原因。為了滿足讀者對于團圓結局的偏愛,我讓香芸的女兒小雪和她的閨蜜杜鵑,接過了她未竟的願望。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蘇州評彈

時代的印記自不必說,芸子的命運,也是因為她有弱點。正如文中所言,芸子的眼中是水,身體像河中的青荇,這一點她不如鵑子勇敢。

在得知男主許長剛因寫作吃了官司時,作為輔助者,她應該及時意識到,這也可能給她帶來麻煩。倘若此時,她便跟外婆躲往同裡老宅隐居,那或許會躲過後來加在她身上的一些不幸。然後,在知道許長剛隻是被打成右派并離婚時,她完全可以勇敢地去北京找他。這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也為許家人帶來急需的幫助和溫暖。

但在那個誰也難于看清的時代,我們對一個隻上過國中的評彈小藝人,過高的期許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時代和人的局限性,确實造成了很多人的悲劇,難道她一定就能幸免?

《窗邊的百合花》前言:這是一個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家和人旺

鵑子則不一樣,她上過高中,性格身體更堅實一些。在經曆過初期的挫折後,她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是以,在默默付出和等待後,她最終和男主走到一起,用自己的包容和賢惠,營造了一個美滿的大家庭。

故本書是一個相對團圓的結局,雖然人人都經曆過凄風冷雨。

應了兩句老話:不經曆風雨,難以見彩虹;隻有經曆過不完美,才更能感受到當下的幸福。這也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經曆過太多的艱辛,而我們今天的生活,不是越來越好嗎?

權且為序。

作者

202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