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梅花開|導演周映辰心中的“江姐”:在成為英雄之前,她是女兒、妻子與母親

作者:封面新聞

視訊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初夏6月,成都鳳凰山綠蔭環繞的藝術學院内,一群年輕的演員正在加緊排練。6月21日晚,這出圍繞青年江姐展開講述的大型原創音樂劇《紅梅花開》即将在成都首演。導演周映辰細心又嚴厲,時間不多,劇目宏大,每一個細節她都要親自指導。

“停停停!”排練途中,周映辰會反複糾正演員,“自然一點,親切一點,不用端着。”

紅梅花開|導演周映辰心中的“江姐”:在成為英雄之前,她是女兒、妻子與母親

導演周映辰分享

“親切”、“自然”,這是導演反複說到的詞。不管是在電影中還是歌劇裡,江姐總是英勇而大無畏的。但在音樂劇《紅梅花開》裡,我們将看到江姐的另一面。“她首先是位女性,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孩子的母親。”周映辰說道。

江姐,一個可愛的人

2019年年底,周映辰帶着她的紅色音樂劇《大钊先生》來成都演出,在蓉城收獲了一票粉絲,姜麗娜是其中之一。她是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學術院長,同時也是《紅梅花開》的創意策劃。當時,姜麗娜正在籌劃一部能讓年輕人喜愛的大型的紅色作品,已經構思多年。恰逢《大钊先生》來蓉,音樂劇活潑的形式把革命先驅李大钊演繹得活靈活現,現場也來了很多年輕觀衆,讓姜麗娜很受啟發。

紅梅花開|導演周映辰心中的“江姐”:在成為英雄之前,她是女兒、妻子與母親

《大钊先生》劇照

她旋即找到周映辰,提出了想拍一部“江姐”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

周映辰是北京大學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主任,長期耕耘于音樂戲劇的教學、科研和創作領域,在此之前,已經創作有《大紅燈籠》《曹雪芹》《元培校長》《大钊先生》《漢家公主》等多部音樂劇作品,獲得榮譽無數。

提筆寫《紅梅花開》前,她對江姐的故事已經爛熟于心。在普羅大衆的心中,江姐充滿了英勇、不屈,是共和國的戰士,大無畏的英雄,但在周映辰心中,江姐是個可愛的人。“寫完劇本之後,江姐變得更可愛了,她是和我們心心相連的。”周映辰說道。

江姐的精神已經被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傳頌,但她想展示出來的江姐,是一個生活在大家身邊的人,“是你一回頭,她就在你身邊的形象。”周映辰解釋道,在她成為優秀的革命戰士之前,她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她也是一位柔軟的女性。是以在排練的過程中,她總是不斷地向演員強調,溫柔一點,不必抱拳而歌。

紅梅花開|導演周映辰心中的“江姐”:在成為英雄之前,她是女兒、妻子與母親

《紅梅花開》排練現場

寫别人沒寫過的東西

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姜麗娜多次提到,歌劇版《江姐》已經無法超越,“我甚至在構思之初,就沒想過要去挑戰它。”經典難以複制,主創團隊選擇另辟蹊徑。而這另外一條路,似乎在當下的社會環境裡,顯得更為合适。

紅梅花開|導演周映辰心中的“江姐”:在成為英雄之前,她是女兒、妻子與母親

歌劇《江姐》

音樂劇是一個舶來品,進入中國教育課堂也不過短短20餘年時間。但比起傳統的歌劇、戲曲,音樂劇這個舞台形式似乎更容易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周映辰心中,音樂劇也是最有朝氣的形式。此前,她已經将蔡元培、李大钊等一系列北大先驅式人物改編為音樂劇的形式,《元培校長》還首次采用了搖滾音樂劇的模式,吸引了大批青年學生粉絲。

“現在是以都市文化為主流的文化,在這種文化浸泡下長大的孩子們,可能已經不看戲曲、不看歌劇了,如何讓紅色經典傳承,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周映辰談道,她做紅色音樂劇的初衷,隻是想讓年輕的觀衆們走進劇場,并能為之贊歎、感動,一起淚流滿面。原來紅色主題的劇也能很好看。

是以藝術創新,成了周映辰多年來的堅持,除了形式的“新”以外,内容上,周映辰也在挖掘“新”的東西。

“寫别人沒有寫過的東西。”

在《紅梅花開》的創作中,周映辰避開了江姐入獄後的故事,而是聚焦在她從青少年時代一路成長的曆程,捕捉江姐身上的人性光輝。

創意策劃姜麗娜也提到,《紅梅花開》中有許多情節,是以女性的角度去挖掘和豐滿一位英雄人物。“什麼是最美的藝術?在有力的同時又充滿着柔情,剛柔并濟,這或許才能才能産生美。”姜麗娜談到。

執導《紅梅花開》,周映辰認為“這真的是一個好事。”除了題材和内容本身産生的意義之外,周映辰還提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排演一部高校音樂劇,對同學們産生的巨大收益。

“排一部戲,都是‘實戰’訓練,比你在教室裡對着鋼琴練一天的收益,大太多了。”周映辰認為,高校出品的戲劇本身就身兼這種責任,引領學生們在作品中成熟,“戲劇舞台的浸泡帶來的效果是無窮的,我們希望能看到學生演員的成長。”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