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将官場、人性、封建、純真、幽默以及邪惡融為一體的電影,不僅有深度,并且還細思極恐,表達形式是喜劇片,在無厘頭的基礎上加上了荒誕,這也導緻60、70後的人不愛看,80、90後在當年隻能笑着看,但如今成年後是不是應該用成年人的角度去重溫一遍呢?我們是否思考過這部電影究竟在表達什麼,有什麼隐喻,甚至是在諷刺什麼?

包龍星成功大破戚家慘案,坐實了一品官,為什麼卻棄官從商了呢?
年邁的老父親告訴兒子當官要清如水、廉如鏡,并賜了一個“廉”字,可包龍星卻怎麼看都像一個“窮”字,這真是一個好大的嘲諷,不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的嘲諷,而是一位九品官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嘲諷。包龍星為了不窮有多可憐,一場官司下來隻收了一兩銀票,還要接受方唐鏡的冷嘲熱諷,還要全縣的百姓人人喊打,緊接着被戚家以貪官的名分邀請到家中,換做是你你心裡會平衡嗎?是以到戚家滅門案面對着方唐鏡擺出的銀兩,包龍星接受了。但他不夠格,他天生就不是做貪官的料,因為我他有一顆良心和公正的心,有一顆大義凜然的心。當戚家 滅門案判為兇手是戚秦氏的時候,包龍星的這顆心終于被喚醒,比起刺眼的銀兩沒收他更痛心的是戚秦氏要擇日問斬,是以帶着包有為連夜驗屍查明真相,這也中了水師提督常昆的圈套,以破壞現場為由抓入大獄,在獄中遇見了戚秦氏,向她保證,隻要有一口氣在一定會還她清白,這位作為九品替補縣令的小人物将要挑戰水師提督,這個挑戰不是為了自己,完全是為了兩個字“公理”。他拿着父親的半張餅進京找到了刑部尚書,更讓他想不到是這個封建社會不公平的源頭官官相護,刑部尚書與水師提督狼狽為奸,包龍星誤打誤撞來到了鳳來樓。
九品芝麻官到底有多諷刺?在我們印象裡一位邏輯清晰口才超群的清官,或是出于書香門、或是出于市井裡,可在這部電影偏偏一位清官出于風塵之地——鳳來樓,也可以說在鳳來樓裡包龍星才是真正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一個肮髒之地與外面的封建社會對比,最起碼還有一個規矩存在,有錢就是爺沒錢趕緊走,相比在公堂之上,常威戚家十三口卻可以嫁禍給别人,毫無規矩可言、毫無公理可講。包龍星在目睹了三姑吵架後苦練口才,彎的能說直、死的能說活。接下來的包龍星在鳳來樓與雷豹和好,并且還結識了皇帝,向皇帝述說了縣裡的冤案,皇帝傳水師提督與刑部尚書與包龍星對峙,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包龍星是最聰明的人,其次是方唐鏡,但接下來三姑的出場讓我對三姑的智商和情商是贊不絕口,水師提督說包龍星一直在鳳來樓打工皇帝怎麼會認識他,包龍星趕緊解釋自己一直在寒窗苦讀并沒有在鳳來樓,随後水師提督傳了三姑,讓三姑指認包龍星,可三姑的回答卻是“沒見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三姑為啥說沒見過,這是電影的一條隐線,如果三姑直接承認了包龍星,也就間接承認了皇帝去過鳳來樓。其實這種快速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三姑身上展現也不足為怪,畢竟人家是可以在京城開風塵場所的老闆,這場對峙就這麼過去了。既然明間有冤情作為皇帝當然要管,随後封包龍星為八府巡撫連同提督大人、尚書大人三堂會審戚家滅門案,指令雷豹終身保護八府巡撫。
口才超群為人和、雷豹護法為地利、皇帝撐腰為天時,包龍星終于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别說水師提督、刑部尚書,就連李蓮英李公公來了也影響不了他的那顆正義之心,在公堂之上包龍星追随了父親臨終前的忠告,他用奸詐的方式讓諸多證人說出了實情,也撬開了常威的嘴,最後用虎頭鍘斬了常威。
整部電影最讓人不解的就是:包龍星在大破冤案之後為什麼棄官從商?好好做一名一品官不好嗎?八府巡撫不香嗎?權利廣泛、風光無限,但包龍星還是放棄了,因為他鬥不過。他鬥不過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黑暗。回想一下影片剛開始的場景,無論是鳴冤鼓還是公正廉明四個大字都布滿了灰塵,這是一個什麼現狀啊,緊接着方唐鏡出場的第一句話就是“爛鼓、爛匾、爛衙門、再加上個爛狗官”,一個狀師能在公堂上如此放肆,還有王法嗎?然後就是父親送給包龍星的字,更是側面點出廉就是窮、貪則富,緊接着就發生戚家滅門慘案,以及後續官官相護颠倒黑白的事情,雖然結尾是神來之筆,在這種肮髒的大環境下,有皇帝撐腰才翻了案,但這隻是當時社會上的一個案例,根本上的問題誰也解決不了,在接下來的仕途中包龍星再有心也鬥不過整個腐敗的體系,不但得罪了李公公,李蓮英背後的人别說包龍星,連皇帝都惹不起。既然廉則窮、貪則富,那索性就不做官了,畢竟富有生活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商人。包龍星要到了戚家的祖傳秘方開了個印度藥店,簡單地做了個藥店老闆,遵紀守法,還擁有兩位老婆何樂而不為呢。
别小看片中的劇情和人物,曆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王晶導演通過電影的手法作為映射,再加上周星馳的高超演技,将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像霧裡看花一般時而見時而不見。還記得皇帝在鳳來樓說的話嗎“有沒有玩過鬥獸棋?象吃老虎、老虎吃貓、貓吃老鼠、老鼠可以吃象,會當老鼠嗎?”,當公理的天平真的傾斜到極點的時候,吃皇糧的人也會站在對立面,畢竟掌握天下太平的永遠是百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施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