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将舉行盛大活動,慶祝功勳機B-17F“孟菲斯美女号”完成修複永久入駐空國家軍博物館。
B-17轟炸機是美國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隊制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産合約,當時參與競争還有道格拉斯和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在設計四發機型的成熟經驗中取勝。
尾翼斷了也能飛回機場
B-17轟炸機在二戰歐洲戰場立下赫赫功勞。該機機組10名,5名機槍手,最大載重8噸,擁有13挺重機槍,分布在頂部炮塔、腹部球形炮塔、中部左右射手、尾部射手。B-17最大飛行高度10667米,并且堅固可靠,常常在受重創後仍能頑強的飛回機場,是以挽救了不少機組成員。飛行員們則笑稱為“空中混凝土”。
當時柯蒂斯·李梅将軍為轟炸機設計了多機大編隊,不同高度,不同位置,互相掩護,構成嚴密的火網,炮手們嚴格訓練,保證不互相誤擊。這種戰術編隊德軍戰鬥機很難靠近,是以B-17得名“空中堡壘”!
“孟菲斯美女”号(生産序列号 No.41-24485)是美第8航空軍在二戰中第一架完成25次任務後回到美國的轟炸機。她的機組于1942年9月在緬因州的班戈接受飛機,随後飛往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短暫停留,在那裡,機長羅伯特·K·摩根和當地的瑪格麗特·波爾克女士一見鐘情,他的座機也是以得到了“孟菲斯美女”的名稱。從那裡,她飛越大西洋,來到英格蘭倫敦北面不遠的巴辛博恩基地。
在當時的美軍轟炸機飛行員中士氣非常的低迷,根據統計,在歐洲戰場作戰的轟炸機飛行員在頭三個月裡的被擊落率是82%,面對這種情況,戰争部為了提升士氣便做出決定,隻要機組順利執行完25次戰鬥任務,就可以退役回家,與家人團聚。
歐洲戰場上的“孟菲斯美女号”
1942年11月7日,“孟菲斯美女号”和她的夥伴們一起離開跑道,飛向尚在德國占領之下的法國布雷斯特港,從此開始了她超過36000千米的戰鬥曆程。25次戰鬥任務中,這架飛機飽經考驗,渾身布滿彈孔,遍體鱗傷,所載機槍損毀無數;有5次被命中發動機,一次尾翼被地面炮火幾乎打掉。但奇迹的是,沒有一個機組成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受過重傷。期間孟菲斯美女号共換了9個發動機、兩側主翼、兩個垂尾、兩側主輪及其他更多部件。但他沒有一次退縮過,面對各種複雜的任務,都是盡其所能,努力達成,這也造就了25次的神話,造就了孟菲斯美女的神話。他是也唯一的一架在美國空軍檔案館裡有自己資料的B-17轟炸機。
回國後“孟菲斯美女号”與機組成員在俄亥俄州代頓的帕特森機場推銷戰争債券。
在1943年夏,“孟菲斯美女号”完成第25次飛行任務後夏天傳回美國,此後機組成員奔波在各種集會上感謝人民對戰争作出的貢獻,并鼓勵美國公衆繼續支援軍隊的參戰。機組共通路了美國各地的32座城市,在那些地方,他們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2005年,“孟菲斯美女号”幾經轉手,終于被安置在了美國國家空軍博物館的整修機庫内,飽受時間摧殘的“孟菲斯美女号”此時已經破敗不堪,博物館也是籌集各方力量為“孟菲斯美女号”做修理、維護,修複曆程斷斷續續。
修複中的“孟菲斯美女”号
2018年,3月14日,大修完成後的“孟菲斯美女”号終于被拖出了維修廠,這架功勳機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公衆視線中。
電影《孟菲斯美女号》劇照
1990年,“孟菲斯美女号”的事迹被搬上了銀幕。作為真實曆史改編的二戰空戰題材影片,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演員生動細膩的表演,其中的每個角色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被大衆以及許多航米奉為經典。